琴心

姜淑梅1937年出生在山東省巨野縣的一個貧困家庭,幼時家境遭變,加上戰亂,未能上學。后來為了糊口,24歲的她又跟著鄉親“闖關東”,隨丈夫從老家逃到“北大荒”。最終,她和丈夫在黑龍江省安達市的一家磚廠做了半輩子臨時工。
退休后,姜淑梅又像“打補丁”一樣,給各個子女帶孩子,哪家需要就去哪家。多年來,她和愛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她59歲那年,夫妻倆在回山東老家探親的路上發生了車禍,老伴不幸離世。
老伴去世后,姜淑梅變得郁郁寡歡。為了讓母親從悲傷中走出來,大女兒張愛玲提出讓她學習認字的建議。雖然沒上過學,但姜淑梅心里一直有學習的想法,想記些有趣的事,所以,在女兒的鼓勵下,已經60歲的她開始了識字之旅。
為了識字,姜淑梅摸索出一些訣竅。她編歌詞讓孩子們寫在紙上,然后照著一遍遍地念。時間長了,自己編的歌會唱了,字也記住了。別人上街問路,姜淑梅上街“問字”。廣告牌、宣傳單、公交站,還有看電視和小人書,只要看到不認識的字,她張口就問。姜淑梅有一個筆記本已翻得毛了邊,這是她的“生字本”,也是“字典”。“撅折”“褯子”“簪子”……里面塞滿了各種口語、土話里的生僻字,大大小小、密密麻麻。
在女兒的指導下,姜淑梅沉浸在識字的快樂中,漸漸地,她開始看帶拼音的《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以及四大名著。后來讀到山東老鄉莫言寫的《蛙》,姜淑梅興奮地說:“這樣的作品,或許俺也能寫。”
女兒張愛玲是一名教師,也是一位作家。等媽媽認了不少字后,她就將一些文學作品分析給媽媽聽。“這個好看,有細節。”姜淑梅贊不絕口,并且還說:“我也有故事,我也要寫。”女兒告訴她,要想寫文章還必須學會寫字。
姜淑梅發現,原來寫字比認字難得多。那時她已經70多歲,剛拿起筆時,手直哆嗦,寫的字筆畫橫不橫、豎不豎,像鋸齒一樣,一天一句話都難寫完。除了吃飯、上廁所、睡覺,她基本都在寫,像入了迷似的。
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不斷學習不久她的字就越寫越好了,手也愈發有力道。
姜淑梅真正開始寫作時已經75歲了。女兒從單位把打印了一面的廢紙拿回家,又特地買回了鉛筆、橡皮。有了紙和筆,姜淑梅就開始有模有樣地寫寫擦擦起來。
別人寫文章愁沒素材寫,姜淑梅卻不同,動起筆來,現存的故事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閃現。只是由于不習慣用文字表達,她開始寫得磕磕絆絆。有時一天寫不了幾句話,但寫著寫著就漸漸順了,有時一天能寫1000來字呢。半年后,她的故事寫得越來越流暢,也越來越生動。
姜淑梅歷經戰亂、饑荒、闖關東等,滿肚子都是故事,她說要通過寫自己在缺衣少食時代經歷的艱辛,讓現在的孩子感受到當年的苦和現代社會的幸福。通過不斷回憶,姜淑梅刻畫的細節越來越充分,最終形成了3篇細節翔實的感人故事。
女兒張愛玲當她的“第一編輯”。剛開始,姜淑梅寫的文章沒標點、沒標題、沒段落,這“三無產品”讓女兒很為難。但給母親當編輯,張愛玲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原汁原味”,她所做的工作最多的就是改錯別字和病句,刪掉多余的話。終于,一沓沓手稿變成了鉛字。
2013年4月,張愛玲將媽媽寫好的一萬三千多字的故事,編成文檔寄給了《讀庫》雜志社,沒想到文章被采用后還寄來了3000元的稿費。姜淑梅喜出望外,寫作勁頭更足了!她所寫的故事先后被《新青年》《北方文學》等知名雜志刊用。第一本書籍《亂時候,窮時候》一經問世引起轟動,她也被網友稱為“六十學認字,七十來寫書”的傳奇奶奶。
76歲的姜淑梅一高興,還對女兒“吹牛”說:“只要我活著,以后一年就要出一本書!”驚得張愛玲目瞪口呆。
可是寫書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故事,從哪兒來那么多故事呢?姜淑梅說,有的故事是她在老家親歷的,有的是逃荒路上聽來的,有的則是從鄰居、鄉親那里“勾”出來的。
每當她覺得沒故事可寫的時候,母女倆就啟程前往山東老家搜索舊時記憶,尋找寫作靈感。姜淑梅喜歡找村莊里的人聊天,幫助自己回憶。有時候村民想不起來她記憶中的往事,就給她講述自己家族的故事,這同樣為姜淑梅的寫作帶來靈感。不過,她并不是將聽到的所有故事都納入筆下,她有一套自己的入選標準,那就是“有勁兒”。聽起故事“有勁兒”,就表明她對故事本身感興趣了。
就這樣,她的寫作半徑從自己的故事拓展到鄉村故事,又拓展到別人家族的故事。2014年8月,姜淑梅出版了第二本書籍《苦菜花,甘蔗芽》,如同第一本書的姊妹篇。2015年8月,老太太收集了聊齋般的民間傳說,出版第三本書籍《長脖子女人》,獲得2015年度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獎。2016年6月,她出版第四部作品《俺男人》同樣獲獎,并以最年長的年齡,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
讓人更想不到的是,80歲那年姜淑梅又迷上了繪畫。老太太對畫畫如此癡迷只因出版編輯的一次提議。
原來,創作完自己的第三本書《長脖子女人》的文稿后,女兒將書稿發給了編輯。但在編輯看來8萬字仍稍顯單薄,如果配上插畫內容會更加豐滿。編輯告訴張愛玲,她能想到的插畫師的作品風格,沒有一個可以和姜淑梅的文字風格相匹配,于是提出讓老太太試著自己畫插畫?
姜淑梅不會畫畫,年輕時只有點剪紙的功底。當要在紙上畫畫時,她就開始觀察,像拍球的動作、坐姿、跪姿等各種各樣的姿勢,以及觀察自己的身體。
學畫3年后,83歲的姜淑梅又在去年推出了首部民謠與故事畫集——《拍手為歌》。這是老太太收集整理的一部山東老民謠集,也是她的第一本畫集。民謠包括游戲、勞作、生活、婚嫁、習俗等方面的內容。大作家梁文道看后非常欣賞地贊美:“展開這本書,魯西南近百年來的鄉土圖景便躍然眼前。好一幅熱鬧的市井圖,大有微縮版的《清明上河圖》的意境。這是民族記憶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文化留存,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2019年8月22日,被稱為“傳奇奶奶”的網紅作家姜淑梅帶著老故事和新畫作,登上了央視舞臺“回聲嘹亮”欄目,再一次大放異彩。主持人李思思還答應做她下本書的封面人物。
2020年,姜淑梅又為自己立下一個小目標:要在90歲前成為一名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