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保護環境刻不容緩。建立環境公益訴訟的要求日益迫切,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確立成為許多學者討論的熱點之一。本文通過法理、司法現狀、特殊因素等幾個角度,就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中作為主體的適格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檢察機關 公益訴訟 主體適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在實現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環境被人為破壞,有害物質污染嚴重,環境素質下降。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惡性案件頻發,如“浙江東陽畫水鎮化工污染事件”、“陜西鳳翔血鉛案”等。這些事件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也引發了惡性群體事件。專家學者呼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全面保護社會環境,對相關責任人或企業提起訴訟”。
一、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原告主體資格分析
要啟動公益訴訟,首先要確立訴訟主體。從理論上分析,可以作為公益訴訟主體的包括個人、行政機關、社會公益團體、人民檢察院等。
(一)個人作為環境公益訴訟原告
依據《憲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應具備公益訴訟主體資格。但是《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沒有將個人列入到具備原告主體資格范圍內。從國外立法來看,不同法系國家對此規定不一,如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公益訴訟主要是由檢察機關來提起,在其它部門法里規定了社會團體可以提出公益訴訟。英美法系規定則較為寬范,不僅檢察官、個人、社會團體可以提起,甚至連企業也可以提出訴訟。
(二)行政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
行政機關特別是環境管理部門,因其自身職能原因,在調查取證方面有較大優勢。2015年和2017年,中辦、國辦先后兩次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這兩份方案中,行政機關可以以賠償權利人的身份提起訴訟。
(三)社會公益團體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
社會公益團體的原告資格在學界已基本形成共識,而且國家也有相關法律保障?!董h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對此有明確規定。近幾年,全國環境公益訴訟的案件數量每年約20件,其中半數以上為環境公益組織提起的。這主要利益于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對環保公益組織提起訴訟的爭議不大。
(四)檢察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
檢察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目前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但《憲法》、《檢察院組織法》、《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賦予其維護公共權利的職責。
二、檢察機關作為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原告的可行性分析
(1)借鑒西方國家的通行做法。西方國家的組織體系與我國不同,檢察機關屬于行政單位,不僅僅是環境公益訴訟,只要涉及到公共利益,或者含有公共利益成份的個人利益,檢察機關都可提起公訴。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英國,在其訴訟制度規定中可以看出,法律授予檢察長公益訴訟中原告主體資格。
(2)從法律價值取向的角度審視。余萍在《新時期我國法律核心價值觀研究》一文中認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法律的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應當是——以人為本、安定有序、公平正義和環境友好”。本人比較贊同這一觀點,社會主義法律核心價值觀除包含公平正義外,還應有環境友好。檢察機關作為司法部門的核心成員之一,對危害公共環境行為提出公益訴訟,符合法律價值取向。
(3)從訴訟效率的角度分析。檢察機關不僅組織體系完善,訴訟流程完善更有優秀的專業人才支撐。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具有明顯優勢,訴訟效率會更高,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更能代表國家立場。
(4)檢察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法理基礎?!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通過行使檢察權,追訴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顯然,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行為。雖然法律規定主要體現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職權,但是對于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可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三、檢察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適格主體的制度設計
目前我國在環境公益訴訟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提起訴訟的主體基本以社會公益組織為主。但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案件,也為社會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供了全新的借鑒案例。檢察機關能否做為環境公益訴訟的適格主體,學者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因此,還需要從健全法制和司法體制改革等多方入手。
(1)完善檢察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起訴方式。在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應當進一步明確檢察機關的起訴方式。2015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四十五次會議通過《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其中第一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履行職責中發現污染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適格主體或者適格主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边@一條,很大程度是針對環境問題作出的,對起訴方式予以明確,即可以直接起訴。在檢察機關不適宜直接起訴時,應完善檢察機關監督起訴和支持起訴的具體范圍。
(2)明確檢察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案件管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一般涉及范圍較廣,公眾關注度較高,所以,類似案件應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機關。
(3)明確舉證責任倒置適用于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環境公益訴訟的難點之一就是取證難,檢察機構并非環境保護機構,舉證能力受限的制約其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確舉證責任倒置有利于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
參考文獻:
[1]林煜.環境公益訴訟舉證責任的多元化進程[J].西部法學評論,2019(5).
[2]宋思緣,張立.公民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之掣肘及解決機制[J].法制博覽,2020(15).
[3]林海偉,陳麗霞,尹志望.環境公益訴訟集中管轄:理論基點、制度缺陷與完善路徑[J].環境保護,2020(10).
[4]歐世龍,蘭學鑫.檢察機關支持環境公益訴訟的角色定位——兼論民訴法第15條修訂[J].萬里學院學報,2020(3).
作者簡介:石蕊(1997-),女,江蘇徐州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