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荔 劉海艷
摘要:受中醫治療疾病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化的影響,各種中醫藥已開始應用于臨床疾病的治療。用于活血化瘀的中藥是中藥治療中常用的藥物類型。其有著疏通微循環障礙、增強血液動力學、抑制組織增生、抗心肌缺血和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腫瘤、抗炎癥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肝硬化和其他疾病,并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臨床效果顯著,保證了有效的治療。
關鍵詞:活血化瘀;中藥;藥理機制;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在中國傳統醫學和中西傳統醫學的研究中,都對促進血液循環和活血化瘀、血瘀證有著非常重要研究[1]。中醫認為,血瘀證是由火熱、氣虛、氣滯、寒凝等引起的?;钛鲞@一類型的中藥能夠疏浚血管、去除淤血,并且通常用于治療血瘀證。許多臨床研究表明,中醫活血化瘀和去除血瘀證都是使用化其瘀滯、活其血脈為原理[2-3]。通過對活血化瘀和去除血瘀證深入研究,已證明對改善血液流變、改善血液動力學、改善微循環具有重大影響。促進血管再生、抗血栓效應和抗血小板效應。臨床應用范圍很廣,應用前景也很廣。
一、中藥活血化瘀藥理機制
1.將微循環障礙進行改善
對于患有冠心病、血管炎和缺血性心臟病的病人,其臨床表現仍然存在微循環障礙。在相關研究的影響下,研究人員開始增加微循環障礙的基本激勵因素。所謂的微循環指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包括一系列障礙,如動脈、前毛細管括約肌、毛細管和微靜脈等。中藥藥理學研究的結果表明,一系列中藥用植物,如紅花,丹參可以抑制血小板積累,擴張冠狀動脈,逐漸增加血液流動。并且還可以施用抗炎和滅菌劑、抗氧化和增加免疫性。功率和其他效應[4-5]。
2.改變血液流變學
血液動力學異常是患有血瘀證的患者的常見表現,一部分或器官循環障礙的表現,減少血流,血管閉塞或狹窄。例如,由于腦循環障礙可能導致缺血性腦血栓事故,冠狀動脈改變的微循環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疾病。中藥用于促進血液循環和消除血腫的藥物(丹參,紅花等)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和加速血液功能[6]。許多臨床研究表明,改善血液動力學的有效方法主要是改善微循環,改善心臟功能,疏通血管,增加血液流量等。例如,中醫用以促進血液循環(大黃、丹參)可以保護不同部位(心臟、大腦、腎、肢體等)的不同血管(動脈、毛細血管),從而降低冠狀動脈的強度。最后降低冠脈阻力、心室舒張末壓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3.抑制組織異常增生
活血化瘀中藥能夠將膠原合成抑制同時加速其分解循環,從而轉化和吸收增生和退化組織,從而實現抑制組織異常增殖的目標[7]。組織的異常增生主要包括組織的良性增生,如疤痕組織、硬化、食管狹窄和腸黏附。相關研究人員研究了通過使用丹參注射預防小鼠腸粘連的效果,并發現丹參在預防小鼠腸粘連方面起著關鍵效果。
4.抑制腫瘤
臨床上,中醫認為腫瘤是由血氣失調、氣滯血瘀產生的。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相關研究人員以經過活血化瘀、通絡散結方法來實現對腫瘤的抑制。紅花、水蛭、桃仁、王不留行等其他藥物在腫瘤和其他疾病的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可產生顯著效果,逐漸增加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的數量,抑制骨髓吞噬細胞的現象[8]。減少化療藥物對病人的不良影響,并產生顯著的臨床效果。
二、臨床中活血化瘀中藥的運用
1.對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
由于生活環境受到破壞和污染,病毒感染的發生率逐漸上升。在中醫學中,病毒性心肌炎歸在“胸痹、心悸”中。西醫臨床疾病的治療較短,更快,更方便。但病人可以在治療不良影響預后,而且治療效果不是有意義。中國傳統醫藥在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研究表明,口服通絡中藥,早期注射復方丹參液的患者,可以產生重要的治療效果。中藥在活血化瘀的應用可以保護患者的心肌細胞并預后良好。
2.對腦出血的治療
現階段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呈上升狀態,醫學研究人員也在加深對先天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隨著治療研究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治療方法。一些醫院專家通過臨床研究發現,西方醫學中的常規治療并不明顯,中西綜合傳統醫學對大腦出血有著良好的影響。西方醫學治療方法包括減少血壓、抗生素和脫水治療。中醫則是通過黃芪、川芎、當歸、丹參、紅花、赤芍、桂枝、羌活、秦艽、地龍生地組成的通絡活血組方加減治療,加速吸收患者的大腦中的血腫、水腫,減少大腦組織的變性和壞死發生,并改善臨床應用的效果。
3.對冠心病的治療
冠心病在臨床上是常見的內科疾病,大多數患者患有冠狀動脈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狹窄或血管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壞死。在臨床治療中,形成心臟病,其臨床癥狀包括缺氧、胸部疼痛、缺血等,其治療方法促進活血化瘀相對有效。結合相關研究分析,選擇中藥治療冠心病可以降低血小板凝聚力并改善心臟功能。藥物選擇湖泊、丹參、黃芪、大黃、紅花、山楂等,中醫臨床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抑制靜脈瘤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
結語
許多研究表明,中醫在促進活血化瘀方面的應用在治療疾病中是有效的,可以有效地緩解病人的癥狀。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中藥的精髓,以促進血液循環,并在今后的研究中提高活血化瘀中藥的使用手法,從而提高臨床效率。
參考文獻
[1]高櫻,楊龍飛,翟陽,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1):5053—5056.
[2]張雪辰,王鎂.中藥對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9):228—234.
[3]林石思,姚帆.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的用藥風險與合理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8,27,(11):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