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垚

OpenAI 一反之前死守基礎研究的思路,將GPT-3做成了一個服務,提供可以調用的OpenAI API,并且開放了少量體驗資格,學術機構、商業公司和個人開發者都可以申請。而那些已經拿到體驗資格的早鳥們,已經用 API 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奇葩功能,各種腦洞demo,挑戰認知極限。
比如在寫論文等工作當中,理工科的同學難免要和 LaTeX 公式打交道,然而在計算機上寫出來,特別是復雜的公式,不僅需要熟悉 LaTeX 語法,往往也要用到更復雜的工具。舉幾個例子,Viaduct 公司機器學習工程師 Shreya Shankar 花了很長時間把玩 OpenAI 提供的 API,最終成功開發出了一個非常酷炫的 demo:英語LaTeX 翻譯機。只需要用自然語言輸入,就可以生成公式了。
開發者 Sharif Shameem 開發出了一個新產品 Debuild,這是一個網頁 App 的快速生成器,調用了 GPT-3 API。在輸入框里用自然語言進行描述,它就可以快速“腦補”出你想要的用戶界面,從簡單的開始,你只需要在輸入框里描述你想生成的界面元素,Debuild 就能自動生成對應的 JSX 代碼。
某大學的計算機學生用 GPT-3開發了一個 Python 程序,輸入“我今天投入了多少元”、“后三個月的房租預付了多少元”這樣的自然語言,程序能自動修改資產負債表上相應的項目數值,可以說很聰明了。
借助 GPT-3 的力量,表格工具已經相當強大的函數能力,還能更上一層樓。順著這個思路,有些產品經理在表格里開發了一個新的 GPT-3 函數,簡單的SUM 可以求和,TEXT 可以把數字轉文字,甚至將字符串快速翻譯成多種語言。
GPT-3 可以自動查找各個地區的人口;查找各州的建立年份;查詢人物所屬的公司;還能查到用戶的賬號。當然也要提一句,畢竟之前的版本 GPT-2 在寫新聞方面已經非常強大了, OpenAI 自己也開發了一些小 demo,也在網站上展示了一些優秀開發者做的嘗試。
其中最受人歡迎的是 OpenAI 自己開發的一款瀏覽器搜索插件,簡單來說,上網查資料很多時候是為了解答我們的問題,但有時這些問題在網上似乎沒有別人提過,也就沒有字面的,百分之百對癥下藥的答案。但其實,與答案高度相關的知識,可能就埋在網頁的內容里。 而這個插件就能根據你的問題,在當前網頁找到答案,并將你指向對應的位置。
另一個非常有趣的 demo,是文字MUD游戲 AI Dungeon(人工智能地下城)。2019年,兩個開發者在一次黑客馬拉松上用 GPT-2 開發出了游戲的最初版本,隨著 GPT-3 的集成和新模式的推出,文字游戲內容的生成,以及游戲系統對玩家輸入文字所作出的反應,變得更加自然和連貫了,顯著提高了玩家參與度,日活躍人數在2萬到2.5萬,也帶動高級版付費用戶增長了大約25%。
就算不進行二次開發,僅對 API 本體仔細把玩,也足以讓很多開發者感覺到 GPT-3 的強大之處了。 連代碼都能寫,小小的 Shell 還能難倒 GPT-3?PayPal 工程師 Harland Duman 發現,GPT-3 可以在英語和 Shell 命令之間互譯。
開發者麥凱在 API 測試區輸入了一句話,生成了十個歷史問題,GPT-3 給出了對應的答案,答案并非100%準確,但是 GPT-3 展現出了多用途能力。GPT-3 對整個互聯網上可以提取且可用的內容進行了學習,變成一個通曉所有知識的“答題機”,按這種學習方式,它也可以變成“出題機”。如果得到使用 API 的權限,老師們將可以輕松生成大量的試題,減少了他們自己撰寫問題、匹配答案等諸如此類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費時費力的工作。
有個人開發者做了一次圖靈測試,發現 GPT-3 在絕大部分知識類、常識類、邏輯類的問題,甚至很多角度十分刁鉆的問題上,表現非常令人驚訝。
“如果在十年前用同樣的問題做測試,我會認為答題者一定是人。現在,我們不能再以為 AI 回答不了常識性的問題了。” Lacker 在他的博客文章里寫道。作為程序員,他還給 GPT-3 出了幾道比較簡單的代碼題和數學題,比如讓它寫出在 Ruby 語言下實現某些功能的代碼,以及倒轉數列等等,GPT-3 對于大部分問題都輕松搞定——說不定 GPT-3 的 API 會取代 Stack Overflow,成為程序員面試必備工具?
當然,經過大量的測試,他也發現了能夠誘騙 GPT-3 上鉤的圖靈測試問題,主要有三:
1) 序列過長的邏輯問題,比如“盒子里有一個玻璃球、一枚回形針,放進去一支鉛筆,拿出玻璃球,還剩什么?”Lacker 認為這可能是由于 GPT-3 的短程記憶能力不足,以及對于存在超過兩個物體的句子推理有困難。
2) 正常人不會問也不會回答的無效問題,也就是蠢問題,比如“太陽有多少條腿?”
3)對于無效和錯誤的問題,似乎 GPT-3 會不愿意承認它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也不會反駁問題本身“有問題”,而是會給出錯誤的答案。
現在 GPT-3 體驗權限的申請入口仍然開放,到 OpenAI 的網站上即可申請。關于這次 API 的開放事宜,OpenAI 也回答了一些人們關心的問題。 為什么 OpenAI 決定發布 API,而不是開源整個模型?
1) 將 GPT-3 技術部分商業化能夠產生收入,繼續支持 OpenAI 的人工智能科研、安全和政策研究方面的工作。
2) 然而API 底層的模型其實非常龐大,開發和部署起來很復雜也很昂貴,據知情人士透露,訓練一個模型就花了355個GPU年,耗資高達460萬美元。所以除了大公司,其他人拿到模型也不會有任何收益。OpenAI 希望開放 API 能夠讓更多中小企業和機構獲益。
3) 把模型開放了,別人想怎么用怎么用,OpenAI 管不著,存在隱患。但通過 API,OpenAI 可以控制人們使用這項技術的方式,對濫用行為及時治理。對于濫用行為,OpenAI可以封掉其使用 API 的權限。
當出現新的AI里程碑時,它的缺點和隱患常常會被炒作所掩蓋。與埃隆·馬斯克共同創立OpenAI的薩姆·奧特曼試圖淡化一些事情:“ GPT-3的炒作點實在太多了,但仍然存在嚴重的弱點,有時還會犯非常愚蠢的錯誤。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但是GPT-3只是一個工具,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解決。”

OpenAI 懸掛在辦公室的公司徽標
2015 年埃隆·馬斯克聯合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創始人加速器YCombinator的總裁薩姆·阿爾特曼及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等人共同宣布創立OpenAI,這是一家非營利組織,稱要防止人工智能滅世。
去年由于“利益沖突”,OpenAI決定讓馬斯克離任董事會。馬斯克等人認為AI不應該為個人或公司獨有,它屬于全人類,于是打算創造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不受任何機構或者任何人控制,一切的研究成果屬于全人類,其使命和長期目標是以最大限度地造福全人類的方式發展人工智能。
OpenAI的核心課題是研究AI的頂級難題,并且盡可能開源開放,不讓最頂尖的AI技術最后只能被巨頭公司所有所用。? 然而眾所周知,馬斯克對于AI發展的態度,十足悲觀,是地球上知名的“AI威脅論”持有者,還一度跑到各州州長面前大談監管重要性,引起了一場全球AI大咖的口水仗。
而且最核心關鍵的問題是:OpenAI的建立并不是為了反對AI,而且更好地推動AI。另一位主要出資人里德·霍夫曼說:之所以始終支持OpenAI的發展,是因為看到了其對AI整體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但是最近一年來OpenAI 卻飽受批評,接受微軟 10 億美元投資,從而轉為“有限盈利”企業,種種跡象表明,OpenAI 與 4 年前馬斯克所聲明的那個 “人工智能非營利組織” 已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