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

平衡車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沒想明白,它屬于交通工具嗎?作為電力驅動行進的輪式載人車輛理應屬于機動車范疇,所以假設平衡車要算作交通工具,就需要持證上路,但電動平衡車存在沒有方向盤和手動剎車、行駛時速高噪聲小、剎車距離普遍過大等問題,使其并不具備成為交通工具的必要條件,這也是為什么平衡車無論機動車/非機動車道都不能行駛的原因。

那么它屬于玩具嗎?我國對電動童車的速度限制為最大時速不超8公里,而電動平衡車的設計依照《電動平衡車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時速往往能達到20公里,再加上它的操作完全依靠駕駛者重心移動來實現,安全性和穩定性遠低于常規的兒童玩具,也明顯不及前后輪設計的兩輪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有接待過因騎電動平衡車摔傷兒童的醫生表示,由于電動平衡車加速很快且相對容易摔倒,再加上硬件系統可能存在的誤判問題,導致兒童在騎行時發生事故導致住院的病例很多,且大都傷情嚴重:2020年4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發生一起出租車與騎著電動平衡車的8歲男孩相撞事故,送到醫院后,男孩已無生命體征。據出租車后方的轎車駕駛員稱,出租車行駛至丁字路口時,男孩沿斑馬線騎著平衡車進入輔道,隨后兩者相撞,“男孩被撞飛了幾米遠,后來又遭到了碾壓”。2019年8月,山西一名男孩在馬路上騎電動平衡車時突然摔倒,趴在了電動平衡車上,隨后電動平衡車失去控制,帶著孩子駛向馬路中央,所幸后面的摩托車和轎車及時剎車,才沒有發生意外。所以有關專家表示:電動平衡車既不屬于兒童玩具,也不屬于運動器械,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最重要的是,因為平衡車本身很像一個潮流玩具,所以很容易吸引中小學生,而目前幾乎所有品牌的電動平衡車,都會在銷售標簽上明確標注為“兒童電動平衡車”,或有專門定位為“兒童平衡車”的型號。雖然有不同限速的模式可調,但考慮到最高時速也達到了14公里,存在不當使用致傷致殘甚至致命的隱患,因此中消協才特別強調青少年兒童不應使用電動平衡車。
那么采用前后輪設計的滑板車呢?無論安全性還是續航能力都明顯更強,應該可以上路了吧?事實上根據新國標對電動車的分類來看,電動車分為電摩(黃色牌照)、電輕摩(藍色牌照)以及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平衡車都不屬于這三類,也就屬于非標車,并不享有路權,2018年《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的修改表決通過,電動滑板車等禁止上路,違者將罰款200元,全國多地也都采用了類似的管理方法。即便放眼全球,美國、歐洲大多數國家也都不允許電動滑板車/平衡車上路,基本堵死了電動滑板車/平衡車作為交通代步工具的道路,只能在封閉的小區道路或室內場館等地方使用。

而且很多商家在電商頁面也并沒有注意使用安全的宣傳,比如廣告圖中的模特很多沒有佩戴安全保護器具,這也會對消費者的使用造成誤導,認為這是一種不需要安全保護措施的工具,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在我看來,中消協的警示可能只是一個開始,針對電動平衡車的管控力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對行業而言這也算是一件好事,準確的定位約束更有利于消費者認知,從而良性地刺激目標人群。目前來看,抹掉兒童玩具和上路代步功能之后,電動平衡車依然有其存在價值,比如短距離的安全代步,比如炎熱天氣出門去小區門口的菜鳥驛站取快遞,尤其是一些相對面積較大的社區,安全速度的電動平衡車也比步行速度快得多,減少了在外“受熱”的時間。再比如工廠、社區管理/安保巡邏,電動平衡車也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頻次的作用,而且在一些大型體育賽事上,也有不少攝影師攝像師對電動平衡車青睞有加,但歷史也給出了反面的教材,還記得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那個騎平衡車碾壓到異物,導致平衡車翻覆并鏟翻博爾特的攝像師嗎?

除此之外,平衡車尤其是獨輪平衡車能很好地鍛煉人的平衡感,具備一定的健身運動功能,在佩戴好頭盔、護膝、護肘等安全器具并有成年人協助的情況下,兒童也是可以在小區或室內場館內進行運動鍛煉的。在這種條件限制下,電動平衡車的功能與輪滑、獨輪車、兒童平衡車相似,畢竟這幾項運動的速度也不慢,且電動平衡車的運動側重點也不完全與它們重合。
電動平衡車本身的出發點是沒問題的,作為一種前幾年發展勢頭很生猛的新型輪式載人工具,它集實用性和潮流風格于一體,本身是很具前景的一種設計形態。不過落到現實來看,它低廉的價格源自簡單的結構,作為交通工具又有很多的先天問題,尤其是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很多時候它帶來的弊要遠大于利,而兒童使用時又存在難以控制且速度相對較高等隱患。所以,留給它的發展空間其實比想象中要小不少,以目前的行業領頭羊九號機器人為例,根據其7月22日科創板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2018年與2019年,營收分別為13.8億元、42.47億元、45.86億元,凈資產分別為-12.65億元、-32.3億元和21.2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27億元、-17.99億元及-4.59億元,在三年內,九號機器人合計虧損近29億元。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九號機器人營業收入為 6.52億元,同比減少30.3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3億元,同比減少280.68%……再加上它的主要關聯銷售都是小米集團的定制產品,這些數據也都表明即便是仰仗著小米這棵“大樹”,電動平衡車的頭號角色日子也并不好過,因此,整個行業的前景就更不必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