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
可惜,盡管筆者從初中就開始學攝影,但接觸的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攝影類別,從未走過旁門左道,對這種邊緣化的概念并不了解,也沒聽說過。當人們把普通攝影玩得不耐煩時,總會有人劍走偏鋒、標新立異,這可以理解,藝術不就是總有潮流么。
當然,自己的求知欲也并沒有隨著年齡而老化,一時來了興趣,便去求索。這一求索不要緊,更坐實了這種邊緣化概念的定義模糊。在老掉牙的入門級經典教材《紐攝》里自然是找不到的,而在新潮的數碼相機各種圣經級讀物中也沒有找到。
那好吧,先從辭典開始,什么是并置?筆者是文科生,真的沒聽說過有這么個詞,倒是知道“并列”。一查,“百度漢語”里是這么說的:“放置或排列在一個地方或一個位置上”。不明不白,如墜霧中。
望文生義,并置大概就是“并列”的意思,并排放置,并排陳列,同義詞。那么為什么不用“并列”?那么容易聽懂還怎么顯得神秘高深啊。
再一查“并置攝影”,一下就懵了。看來這個邊緣化的概念是早已存在的,但是釋義非常有限。只要畫面中有兩個或以上元素的對比,比如大與小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顏色的對比、情緒的對比、老幼的對比,無論什么對比,通常都會被稱為對比式構圖。然而有人管這種叫“并置攝影”。于是在有限的幾個關于“并置攝影”的介紹中,我看到了以下幾種形式。
1.相當于對比式構圖
2.相當于多重曝光
3.把兩幅有邏輯聯系的照片并排展示
4.把兩幅照片拼成一幅展示
5.照片里嵌套著另一幅小照片

把不相關的攝影拼在一起,又可獨立,讓人們感受其間的聯系,增大想象空間,也許是并置攝影的樂趣吧
究竟哪一種才是“并置攝影”的正版定義?不知道,筆者就懵在這兒了。不過利用排除法判斷,前兩種肯定不能叫“并置攝影”,因為我們常見,特別是多重曝光已經有了它的定義。

新生名詞,如果按字面理解,應該是對比式的構圖
那么,如何區分“組圖”“拼圖”和“并置攝影”呢?通過幾天的學習,我的理解是,并置攝影應該屬于組圖或拼圖的形式之一(意思是組圖或拼圖的外延更大),并置攝影屬于組圖、拼圖但又不等于組圖、拼圖。區別在于組圖、拼圖可以把不相關的事物隨便拼在一起,并且也可獨立,而“并置攝影”能拼在一起的照片則必須是有邏輯聯系的。

多重曝光,后期處理太明顯,不屬于這個范疇
張黎明大師不是說了么,“同一主題下的兩個維度或多個維度的敘事結構,重要的是,這種敘事結構必須具備邏輯關聯。”我個人認為關鍵詞在于“同一主題”,不知道學習體會對不對。如果不對也不能怪我,這種“邊緣學科”的研究資料太少了,我還是做個普通人拍糖水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