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春林 張宇婷
SAT考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為“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由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主辦,是美國國內也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名校的重要依據,被譽為美國高考。SAT寫作考試始于2005年,形式為命題作文。自2016年3月開始,SAT寫作改革為“基于證據的”分析性寫作。嶄新的寫作形式,完備的評價體系,引發了學界的廣泛關注。考察SAT分析性寫作的命題形式與其價值導向,可給予我國高考作文改革有益的啟發。
一、考查方式:基于證據的分析性寫作
1.寫作性質:基于閱讀的分析性書寫
改革前的SAT寫作為命題寫作,題型為任務型。寫作任務先給一段提示,再給一個題目,要求“用你從閱讀、學習、經歷或觀察所得的例子來論證你的觀點”。題目通常具有兩面性,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選擇立場,觀點無所謂對錯。比如2015年6月的SAT寫作試題:在你試圖說服他人時,“聽”是否比“說”更為重要?人們是否過于看重那些現實的想法或活動?有沒有可能保持雙重忠誠?對于這些題目,考生根據自己的認識選擇一個角度論述即可,只要能做到旁征博引,有理有據地展開論述,論證結構完整,基本都能得較高的分值。這種命題作文,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較大,學生套用準備好的寫作模板、寫作素材就可以得高分。為了解決舊SAT寫作的問題,公正客觀地檢測學生的學術能力,并以考試為契機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新SAT寫作改名為“論文寫作”,這種論文寫作是一種基于證據的分析性寫作。
所謂“基于證據的分析性寫作”,指的是針對所給的閱讀材料,恰當中肯地評析材料的寫作。要求考生先閱讀一篇議論文,字數多在650~750字(也有800多字的文章),寫一篇分析性的文章,寫作的重點是對閱讀文章的分析。例如:
請寫一篇作文來闡釋作者Peter S.Goodman是如何針對新聞機構為美國人民增加專業性外國新聞報道的必要性,用自己的議論文(Argument)來說服讀者的。考生的作文中須要分析Goodman如何使用方框中列出的(或者考生自己選擇的)一種或者多種特征來增強自己議論文的邏輯和說服力。確保你的分析專注于材料文章最相關的特征。
新SAT寫作從閱讀、分析、寫作三個維度綜合評估學生的寫作能力。官方在評分標準中對三個維度的要求是:閱讀要做到“透徹理解閱讀材料”,分析要做到“透徹分析材料,深刻理解分析任務”,寫作要做到“連貫通順,能靈活駕馭語言,中心要點明確”。閱讀能力是寫作的基礎和前提;分析能力是難點,最能體現學生學術思維的素質,也是考查的重點;寫作技巧是表現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保障。
分析能力是“基于證據”的寫作關鍵能力,也是學生學術思維的集中體現。分析能力,包括對具備學術色彩的議論文的觀點和態度的把握能力,對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全面辨識的能力;對文本的觀點、材料、邏輯、語言的細致而深入的評析能力。由此可見,分析性寫作是基于具有學術色彩的議論文閱讀的寫作,考生沒有捷徑可走,必須扎扎實實地培養各項學術素養。
2.寫作任務:基于閱讀的客觀性書寫
這種基于證據的分析性寫作,顯然很巧妙地避免了背萬能素材和模板套作的可能,寫作的內容和素材都來源于同一材料,這是對考生的嚴峻挑戰。官方給的SAT考試說明中,特別強調要客觀書寫,具體請看:
寫一篇SAT寫作解釋作者是如何立論,并說服讀者接受其觀點的。在你的SAT寫作中,分析作者如何使用前文的一個或幾個方面的技巧來加強其論點的邏輯性和說服力。注意將你的分析聚焦于該文至關重要的特點。你的SAT寫作不應該解釋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而應該解釋作者是如何通過論證說服讀者接受他的觀點的。
寫作任務強調了分析性寫作的特點是基于閱讀的客觀書寫。客觀性的要求有:第一,寫作內容是對閱讀材料的評析,無需自己立意,也無須引申拓展作者的觀點,要客觀分析作者的觀點及其闡述觀點的相關內容;第二,寫作素材是閱讀材料中的細節,無需自己準備素材,要以原文本中的論據、論證方法以及論證的語言為素材來分析評述原文本;第三,寫作的態度是客觀地評述作者的態度,無須發表對原文本的褒貶態度,客觀準確地分析原文本的觀點、論述的技巧和效果、說理的策略是寫作的重點。基于閱讀的客觀性書寫,能真實地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寫作的能力,客觀地評估學生是否具備了為大學學習以及未來工作所需要的學術素養。
二、價值導向:學術思維的綜合考查
SAT考試的核心目標為“學術能力評估”,SAT寫作的目標是“大學和職業準備成熟度(The Col-lege Career Readiness Plan,即CCRP)”。新SAT寫作命題的導向性更為鮮明,即借助寫作綜合考查考生的學術能力。
1.指向學術思維考查的批判性閱讀
批判性閱讀是一種主動與作者對話的閱讀模式,其出發點是理解作者的立場。文本是反映客觀世界的一種媒介,批判性閱讀“是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它所關注的是辨別文本中的事實與觀點,判斷并評價作者的寫作目的、觀點和語氣,揭示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識形態,明確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并形成讀者自己的看法”。批判性閱讀技術的關鍵是準確而公正地解釋評估閱讀文本的內容和寫作技巧,以獲得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新SAT閱讀是為學術寫作而進行的閱讀,是在日常理解基礎上以批判的視角全面深入地把握文本內容和寫作技巧的非日常理解性的閱讀,要求全程以評估的視角閱讀文章,是培養學術潛質的批判性閱讀。
一方面,新SAT寫作試題具有鮮明的思辨性,試題往往選擇凸顯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涉及科技、文化、社會、環保、政治等方面有爭議的觀點,或獨到的視角的討論。“不是簡單的支持和反對某個事件的爭論,而是致力于傳達關于復雜話題的綜合性觀點。這些文章有著獨特的論據、邏輯推理、縫合和論證手法。”如2019年5月亞太試題,“Let's Expose the Gender Pay Gap”,讓我們揭露一下性別工資差距。2019年10月亞太試題,“Do woman really want equality”,女人真的想要平等嗎?2019年5月北美試題,“Allow video cameras in the Supreme Court”,最高法院是否可以安置攝像頭?這些試題都具有鮮明的爭辯色彩,話題是關于女性問題、政府政策、人權問題的復雜議題,其角度和觀點都有個性色彩,論據新穎獨特,論述過程均重視自我判斷、解釋、分析和推論等嚴謹的思維過程,全文依仗批判性思維展開邏輯論述。閱讀這樣凸顯批判性思維的討論復雜話題的議論文,對考生來說必然需要用批判性閱讀的方式,才能準確理解文本。
另一方面,新SAT寫作任務要求運用批判性思維閱讀文章。請看官方給的樣卷上關于閱讀部分的任務提示:
閱讀下文并思考作者Peter S.Goodman如何使用:事實或者事例等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論證方式來展開觀點以及連接主旨與論據,選詞、訴諸情感等文體及說服技巧來加大觀點的力度。
官方給的閱讀任務與要求是客觀評析作者的觀點和論證方法,文章主旨和論據間的關系,文章所用技巧的效果。這是以分析為目的,為考查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閱讀。
請再看官方給滿分作文的關于閱讀維度的評語:
閱讀:準確地識別了閱讀材料主旨句,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全文;從閱讀材料中找尋到了豐富的證據來說明作者如何支持主旨,比如,提及作者用個人軼事開篇的好處,以及作者對歷史典故的反問句的使用;并未直接引用大段的閱讀原文,而是用自己簡潔精確的轉述語言全面解讀Bogard的這篇文章,同時也能直接引用原文主要細節和詞句。能清晰有條理地說明Bogard如何使用細節來支持主旨。
新SAT寫作的分數是閱讀、分析、寫作三個維度分數之和。閱讀維度是從考生的作文內容來考查其對原文本的理解水平。由此可知,優秀的SAT作文,其閱讀理解的過程就是充滿智性地運用批判性思維深入評析原文本的過程。
2.指向學術思維考查的批判性寫作
批判性思維是學術思維力的核心,SAT作文直譯叫作“批判性寫作”,新SAT作文在引領批評性思維能力培養方面作了有力的嘗試。批判性寫作是在寫作中借助批判性思維,包括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校準等思維方式,注意思想與觀念相關因素的各種關聯,包括相似、相對、相反、補充、矛盾等內在的聯系,建構文章縝密的思維邏輯,多用“批判性思維基本技能中的‘解釋‘分析”而進行。分析性寫作正是強調客觀“解釋”“分析”他人文章中的觀點表達和立論秩序,借助學術思維進行的批判性寫作。請看官方提供樣卷的滿分范文分析與寫作維度的評語:
分析:識別出了Bogard使用個人軼事、藝術和歷史引喻、反問等方法來展開議論;分析了Bogard為何采用這幾種手法,并描述了作者采用這些手法對讀者產生的影響。作文使用的論證邏輯有說服力,從修辭手法的效果和對讀者的影響效果方面分析了Bogard采用的幾種手法及其表達效果。分析時引用了大量的表達效果的詞語,并從多角度深入評析了閱讀材料的細節。
寫作:這篇作文有清晰明確的主旨句。文章主體段緊密圍繞著Bogard原文的三個主體部分展開,每一段的段落內部的行文邏輯都清晰嚴謹,開頭和結尾段的寫作技巧純熟,并很好地概括了Bogard的主旨以及全篇的分析結構;全篇用詞準確,措辭得當。句式變換多樣,并且用了很多高難的句子。
由滿分作文評價示例可知,SAT作文分析能力考查的是對閱讀材料恰當的評判能力,要全面分析閱讀材料的寫作手法。SAT寫作能力的考查,強調文章的邏輯秩序,對行文的邏輯提出了非常細致而且嚴格的要求。作文開頭如何提出主旨句,作文主體部分如何展開,結尾如何重申觀點,都要遵循嚴密的邏輯,并且要保證段落之間、段落內部的邏輯。行文有嚴格的邏輯要求,是對考生批判性思維寫作的挑戰。此外,強調作文內容與閱讀材料的合理、有序的關聯。因此,新SAT寫作是基于閱讀的寫作,不同于日常立論的主觀抒發,是以批判的態度客觀分析他人文章,具有鮮明的學術色彩。
三、命題啟示:彰顯國家控制的導向
高考作為高等教育選拔人才的平臺,其命題理念引領著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高考作文如何彰顯國家控制的導向,是命題的關鍵。通過考查美國高考作文命題理念,得到如下啟示。
1.命題應保障人才選拔的公正性
高考作文相對于其他試題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何保證高考作文命題客觀體現學生的水平,是高考作文命題的難點。新SAT寫作基于證據的命題方式,以及三維評分的細則,都是致力于學生客觀表現的措施,規避了學生浮躁的學習習氣。新SAT的命題方式給我們的啟示是:保障高考作文的客觀公正性,要通過命題形式的改革和寫作任務的限定,規避套用素材,套用模板,同時要制定規避套寫的評價體系,方能促使考生真實表達,客觀書寫,公正地為國家選拔人才。
2.命題應確立評估的中心目標
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涉及閱讀理解、知識聯系、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如果寫作要求面面俱到,勢必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重點不突出的問題,因此高考作文命題要確立評估的中心目標。新SAT寫作是為評估學生學術素養的考試,其寫作任務的布置、評價體系的搭建,都是緊緊圍繞這一評估目標而設計的。官方規定,新SAT寫作試題必須選擇已經發表的高質量的文章,是對復雜的有爭議話題的論述,利于學生調動學術思維進行批判性閱讀。寫作任務是基于證據的分析性寫作,考查的是學術思維。評價體系是以學術思維為中心,以閱讀、分析、寫作為維度,將閱讀理解、邏輯思維、跨學科學習、語言規范、評價鑒別、復雜書面語交際融合考查,圍繞中心目標搭建的能力建構體系。如此,才能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3.命題應關注未來人才培養的訴求
高考作文的育人目標應體現未來人才培養的訴求。復雜的溝通與交際能力,以及專家思維,是國際經合組織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研制的“21世紀技能”。新SAT寫作,正是關注未來社會人才訴求,將學術思維培養作為主要考查目標。未來社會的工作和學習將面臨海量的信息,學生要具備快速辨別、歸納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新SAT寫作考查快速閱讀及客觀評析閱讀材料的能力。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交往的范式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復雜的、不可預測的社會情境中,要從容地學習和工作,就需要具備復雜的溝通與交往能力,而復雜的溝通與交往能力需要學術思維的支持,包括辨識與表述、批評與接納、融合與創新、思維與表達能力。新SAT分析性寫作能力的考查,正是指向了未來社會學習和工作所需要的復雜語言交際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