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64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的畢業季來得猝不及防。考公務員?去往大城市工作?還是繼續深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應屆畢業生蔣優選擇留在家鄉湖南湘潭打拼,成了一名釘釘數字化管理師。“我認為數字化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對于三、四線城市的企業來說,數字化程度跟一線城市相比要差很多。我愿意幫助更多家鄉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蔣優告訴記者。
6月初,蔣優在學校招生就業處看到人社部聯合釘釘推出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開展數字化管理師等新職業培訓的消息,決定報名參加培訓學習,一畢業就順利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工作。如今,了解企業的管理現狀、了解企業所在行業痛點、通過釘釘數字化管理工具優化工作流程,已成為蔣優的日常工作。在蔣優看來,新職業是未來的就業趨勢。“了解新職業、學習新職業和從事新職業,可以幫助畢業生更好地完成就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文:
上半年,圍繞穩就業、保民生,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失業率逐漸下降,就業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6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7%,是疫情發生以來的最低點。城鎮就業總量超過疫情前規模,其中在職未上班比重降至1%以下,已恢復到正常水平。
同時應該看到,此次疫情對就業的沖擊力度之大、影響之廣在近百年歷史上絕無僅有,應對難度空前巨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消費需求和貿易需求快速變化,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也隨之快速變化。這意味著,就業格局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對此,我們應當提前做好準備,謹防一次性的沖擊型失業轉變為常態化的結構型失業。
下半年,要繼續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首先,要穩住市場主體,落實好減稅降費、減免社保費用房屋租金等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其次,鼓勵新業態就業和靈活就業,鼓勵勞動者積極適應產業結構變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帶動更多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