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
“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要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要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恒心辦恒業,扎根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使廣大市場主體不僅能夠正常生存,而且能夠實現更大發展,從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高度重視支持個體工商戶四個方面,對各地區和各部門提出新的要求。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全國各行各業被迫按下“暫停鍵”,作為市場主體的大中小企業遭遇巨大沖擊。與此同時,疫情也給營商環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考驗。
“倍感親切,倍受感動,倍增信心,倍添干勁!”國家工信安全中心應急響應所所長汪禮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當下,這場會議猶如“及時雨”。
高力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鄧懿君對記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為廣大企業注入強大信心和強勁動力。同時,本次企業家座談會也不僅僅聚焦于央企或者國企,對外資企業以及民營企業也很關心,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積極的信號。
找煤網CEO崔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護好市場主體成為重要著力點,體現了政策溫度和前瞻思路。而對一些企業面臨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一系列財稅和金融政策的集中出臺,增加了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同時,加大信貸支持,壓降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政策導向和實際支持上都給予了市場主體充分的關照。
晉商創投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韓瑾對記者表示,特殊時間節點下為企業家召開的這次“特殊會議”,具有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第一,明確地提出千方百計保護好市場主體。第二,為市場主體正常生存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導措施。第三,增強了市場主體面臨目前復雜的國際和國內環境的信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對記者表示,此次會議的召開非常及時且重要。
第一,給企業家打氣。當前,經濟受疫情沖擊很大,相當多的企業經營還沒有恢復正常,同時,企業也面臨由于環境變化帶來的轉型壓力。企業家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企業家座談會的召開,可以給企業家們帶來發展的信心,這對于企業迎難而上、整個經濟健康發展非常有作用。
第二,指明方向。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在不斷變化,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節點,國際風云變幻,國家領導人站在更高的角度,闡述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也給企業家們下一步發展方向提供借鑒,企業利益、國家發展成為一體。
第三,了解企業需求。企業家們通過這次座談會,可以把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直接反饋給最高層,讓政府決策更加貼近實際,更有實效。
與之同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完善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加快評估已出臺的新業態準入和監管政策,堅決清理各類不合理管理措施。
業內人士指出,《意見》聚焦市場主體的關切,有利于補齊我國營商環境的短板與薄弱環節,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從長遠來看,其目的不僅是為了使企業渡過眼下的難關,更是為了推動我國經濟從穩步恢復走向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表示,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對在中國注冊的企業要一視同仁,完善公平競爭環境。
鄧懿君表示,公平的營商環境意味著,當企業把產品、服務、管理做好,能夠收到對等的市場回報。而不公平的營商環境就是,當企業全部做好后,卻因為個別原因,導致企業不能獲得對等的市場回報。
“高力國際已深耕中國市場30年,在全國超過47個城市設有駐場辦事處。我們很直觀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營商環境不甚相同,開放度也不一樣,但是整體來說,十八大以后,營商環境變化很快,有很大進步。”
但也要看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依然在路上,當前,市場主體還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反映,近年來,簡政放權、放寬市場準入等政策雖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相關政策落地情況還不理想,市場準入看得見、進不去,“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仍然存在,企業難以享受公平待遇。
“好的營商環境是需要政府引導、企業配合,不斷共同營造出來的。”針對為民營企業營造更為公平的營商環境,韓瑾認為,第一,應開放更多領域給予國內企業公平的市場競爭條件。第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普遍問題,許多普惠政策落實過程中仍存問題。第三,針對不同企業,人才引進激勵政策需要公平對待。
崔聳表示,應給予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更多的扶持政策。政府部門應主動了解企業現實存在的困難,無論是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發展環境,還是融資服務環境、稅收服務環境、信用環境等都要作出更大優化。
“我們營商環境還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卞永祖表示,首先,要加快政府“放管服”改革。政府樹立以人民利益為中心,減少對微觀主體的干涉,明確管理邊界,提高服務質量。
其次,堅定不移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讓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尤其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他們的經營發展營造更好的金融環境,促使更多資源向我國重點發展領域、與民生相關領域傾斜。
再次,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倒逼國內深度改革,加快與國際規則接軌,為更多資金和企業進入中國提供更多便利。
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企業是社會的企業,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必須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只要廣大市場主體頂住壓力、危中尋機,不斷釋放活力、提升創新能力,我國經濟一定能在變局中開辟新局、在“雙循環”的驅動下劈波斬浪,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對市場主體的作用指出了三個方面,就是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是激發整個國家活力、競爭力、創造力的“牛鼻子”,對國家現代化進程具有深遠意義。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撇開疫情這個外生變量的沖擊影響,制約我國市場主體活力迸發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我國的營商環境還不夠充分的市場化、法治化、規范化和國際化,諸如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市場準入、要素獲得、公平競爭問題,稅費負擔過重問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市場執法不夠公開透明問題等,其根源都在于營商環境還不夠清明,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
在疫情期間推動各地企業復工復產復商過程中,中央一些政策得不到很快落地落實,也都暴露出一些營商環境中的體制弊端和頑疾。
優化營商環境,既要針對當前,也更要著眼長遠,必須按照出臺的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條例法規,用改革的辦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受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重沖擊,我國企業經營狀況較為困難。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此次座談會,進一步聚焦市場主體,回應企業關切,對于凝聚共識,提振市場信心意義重大。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我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通過核心技術攻關來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擁抱數字經濟,才能占據未來經濟競爭優勢,才能在產業變革中獲利,這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政府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一是構建政府與企業良性互動的政商機制和環境,暢通政商正常交往的途徑。二是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嚴格規范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序,謹慎把握產權處理和經營糾紛的司法政策等。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比如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等。四是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實干和創業的社會氛圍,引導企業家愛國敬業,依法創業創新,服務社會。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企業家精神,堅定了企業家戰勝危機、走上重生道路的信心。
企業家是企業的核心,尤其是民營企業,企業家對經濟發展未來缺乏信心,企業就不可能穩定發展,因此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是當下的大事情。現在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因為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紛紛陷入危機,在這個時候,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民營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事實上,危中有機,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領域呈現出了新商機,企業家要善于發現。只要企業家的精神不倒,企業就不會倒。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企業家看清了發展方向,也看清了政府的努力。在企業遇到困難時,各級政府特別是黨中央的主要領導都堅定地站在企業家一邊,這是增強企業家信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弘揚企業家精神,能夠讓企業家在困境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企業的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國分憂。
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要加強對經濟發展的正面預期引導;二要優化民間投資環境,促進公平競爭;三要改善發展環境,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四要高度重視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五要切實為民營企業減負。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需要圍繞“放管服”改革來進行,一方面需要減少過度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干預,另一方面要加強政府的服務,“放管服”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服務,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尤其是在產業布局方面進行政策引導,為當地招商引資、為當地市場主體提供寬松的環境。
從國外來看,當前,許多國家疫情基本還處于失控狀態,這對一些外貿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從這一角度來說,保企業就是保經濟,就是保就業,二者本質上是一樣的。
從國內來看,要激活市場主體,就是要優化營商環境。只有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才能保障健康向上的市場繁榮,確保經濟發展有韌勁、后勁足。
從企業來看,在疫情之下,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要想提高生存能力,就應該去研究市場、搞產品研發,要加大研發投入、要更加大力度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要更深刻地意識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唯一能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法寶,以創新引領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企業不能夠“等靠要”,關鍵要靠自己。
(摘自7月27日《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