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固定資產投資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核心推動力,為結構優化調整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對于國家(地區)經濟的穩步前行發揮出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從固定資產投資入手,分析其與經濟增長間具備的關聯,探尋二者的均衡關系,并給出關于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經濟增長;均衡關系
中圖分類號:F1236;F124 ??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16-0093-02
經濟學領域中,固定資產投資是熱議度極高的話題,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動性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迅速增長的趨勢,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1]。對此,有必要從固定資產投資的基本特點入手,總結其與經濟增長所具備的關系。
一、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關系
根據經濟領域的相關研究得知,固定資產投資與GDP表現出緊密相關的特點,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層面的不同,相應分析結果也各不相同,部分情況下固定資產會在較大程度上決定GDP水平,而有時則呈反向作用關系,或是二者相互影響。對此,本文以某省為背景,以期通過該案例探尋二者的內在聯系。
根據某省的經濟發展狀況,總結出固定資產年增長與GDP在歷史發展階段內具體數據,并繪制圖形,具體見圖1-a;同時梳理投資年增長率與GDP所具備的關系,具體內容見圖1-b。
圖中,ZGD、ZGDP分別為固定資產投資和GDP的年增長額,VGD、VGDP分別為固定資產投資和GDP的年增長率。根據圖中信息得知,伴隨投資增長率的增加,與之相對應的GDP增長率也表現出同步上升的特點;而在投資增長率下降的背景下,GDP增長率也隨之下降,二者具有相類似的變化規律。根據對某省相關數據的計算結果得知,其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為366%,相比于GDP年均增長率1806%而言,幾乎為后者的兩倍。同時,1978年~1998年這一階段存在極為明顯的投資波動,并于1986年上升至頂峰,相較之下GDP波動則更為平緩,這一規律也正好與經濟宏觀調控手段的特性相關。盡管兩條曲線并未達到完全一致的狀態,但無論是總體變化趨勢還是波動周期都呈高度的相似性,表明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確實具備關聯,且主要具有正相關性。
二、實證分析
1數據的選取與處理
考慮到研究結果可靠性的要求,數據選取范圍設定在2005年~2015年區間,此處重點考慮某省GDP總值,將該指標用于評定各階段的經濟增長狀況;為評定投資需求程度,引入了固定資產投資(FI)指標。考慮到時間序列存在異方差性的問題,上述兩項指標均取自然對數,即lnGDP和lnFI,以便為分析工作提供基礎條件。
2平穩性檢驗
從常規線性回歸模型來看,其中的假定序列均被視為具有平穩特性,但對應至經濟領域來看,絕大部分時間序列數據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平穩性,與此同時時間序列也具有非平穩性。根據變量數據生成機制得知,若為非平穩過程,此時針對上述提及的時間序列執行回歸分析時必然伴隨有虛假回歸的問題。基于此應當有效解決“偽回歸”問題,否則將加大回歸檢驗難度,此處采取對變量執行平穩性分析的方式。在lnGDP和lnFI的基礎上,為之引入了ADF單位根檢驗的方式,由此展開平穩性檢驗,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根據表1所給內容,綜合對比lnGDP和lnFI各自對應的ADF檢驗值,發現均超過10%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從這一結果來看兩變量都具備非平穩特性。在一階差分處理后,ADF檢驗值均發生變化,即都在10%顯著性水平的臨界值以內,從而說明兩序列一階差分后均具有平穩性,可將其視為一階單整體,標記為I(1)。經此分析后可進一步展開協整分析,目的在于評定各變量是否具備持續性穩定的特性。
3協整檢驗
通過協整檢驗的方式可更為科學地評定各變量間的關系,即是否具備持續穩定的關系。現階段可以得知的是,兩時間序列變量的共同之處在于都為一階單整序列,可檢驗二者間的協整關系。引入OLS法作如下分析:可決系數R2=09568,由此得知模型具備優良的擬合效果;斜向率t檢驗值為3240238,可通過變量顯著性檢驗;F=1049914,超出了F005(1,13)=467,若考慮的是95%置信度,可以得知此時的線性關系顯著成立。綜合上述信息得知模型擬合效果較好。隨后針對殘差項ε這一指標展開ADF單位根檢驗,匯總分析結果,具體如表2所示。
根據表2給出的內容得知,ε為平穩序列,由此說明lnGDP與lnFI具備較良好的協整關系,換言之,二者具有長期均衡關系。
三、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根據lnGDP與lnFI的一階差分展開分析,若都為10%顯著水平下的平穩時間序列,此時則具備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條件。具體為:滯后期為2、3時,此時盡管固定投資出現增長的趨勢,但并非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因果;隨后再分析滯后期為4、5的環境,此時概率值均在10%顯著性水平以內。由此得知,引發GDP變動的關鍵成因在于固定資產投資存在變動性,而受GDP的影響則又會帶來固定資產投資變動現象,因此可理清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關系,即二者具備雙向因果關系。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1結論
根據上述的分析,可以評定某省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所具備的關系,即表現出極為顯著的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因此伴隨GDP的增長,將強有力地推動固定資產投資,GDP每提升10%,對應于固定資產中都出現了高達135%的增幅。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較大程度上加快了經濟增長速度,創造更可觀的社會總需求,此環境下與投資有關的各類型消費需求也呈現出增長的趨勢。
經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得知,若GDP總值發生變化將使得固定資產投資隨之發生變化,較關鍵的是滯后期為4、5的情況,可以得知固定資產雖然會直接改變經濟增長狀況,但存在較明顯的滯后性問題。
對此需通過可行的措施加以處理,從而控制對經濟增長的滯后性。與此同時,固定資產雖然是助力于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但影響能力有限,即存在較強的限制性[2],僅通過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的方式將出現應用效果逐步減弱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更為可行的是調整投資結構,并要確定科學投資方向,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固定資產投資的促進性作用。
2政策建議
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式,可為某省經濟增長創造鮮活源泉,以合理的方式做好固定資產投資將成為實現經濟平衡發展的關鍵。基于此,某省在主抓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還有必要創建優良的市場投資環境,提升投資結構的合理性。
某省的經濟發展正處于上升期,是取得跨越式發展成果的決勝期,但從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來看普遍存在投資規模偏小的問題。因此,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成為重要突破口,最為關鍵的途徑便是擴寬投資渠道。
某省需要認知到自身的區位優勢,盡可能從國家爭取政策、經濟等層面的支持,競爭關系要延展到東部發達地區,以區位優勢為競爭力,開展優質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具體而言,從地理位置來看某省正處于我國中間區域,具備連接南北與東西的特點,因此輻射功能是一大發展亮點。
某省對外資的利用水平偏弱。當前,我國東中部產業相繼進入到轉型升級的決勝時期,某省要從中把握機遇,解放思想,將發展目光擴展至中東部,積極學習先進的投資理念,為本省打造優良投資環境,并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嚴格把控投資規模,將其穩定在合理范圍內尤為關鍵,從而提升固定資產投資的效益性,發揮出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性作用。基于此,某省一要擴大投資規模,二要做好調整工作,以達到投資增長協調性的效果,有效規避大幅波動現象,調整固定資產投資方向,針對既有投資結構做出科學的調整。
主動轉變政府職能,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進行靈活配置,發揮出政策法規的引導作用,以確保投資規模、結構的合理性。調整資金的投向及深度調整投資結構,從根本上規避盲目建設的情況,以確保固定投資資產具備較高的使用效率。從政府角度來看,除了擴大投資規模外,還要將資金適當傾斜于薄弱環節,以縮小省內各地區的發展差異,達到全省經濟均衡發展的效果。此外,政府還要對固定資產投資形成準確的認知,發揮出杠桿調節作用,將其作為全省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保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投資將直接影響到經濟的增長,除了要擴大固定資產投資“量”外,還要注重對“質”的追求,應當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優化投資結構,明確可行的投資方向,提升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助力于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齊曉慶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及其滯后效益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07):286~286
[2]程貴,陶增強,范玉恒甘肅省固定資產投資對縣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會研究,2019,(03):55~59
作者簡介:
劉景榮,供職于甘肅省工程咨詢中心,碩士,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