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經濟已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這為我國今后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上,追求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第八師石河子市經濟發展的新戰略。因此,本文結合實際從穩定性、高效性、持續性、協調性和創新性對第八師石河子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初探性分析。
關鍵詞:第八師石河子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16-0136-0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以下簡稱師市)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總面積7762平方千米,是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的一個新興城市。2013 年年末師市總人口為6226萬人,2018年年末師市人口總數為6970萬人,5年間師市人口總數增長了744萬人,師市生產總值從2013年的33202億元穩步增長到2018年的53778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13%,其中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225∶452∶323調整為2018年的167∶368∶465,一產、二產占比下降,三產發展迅猛,師市就業人數由2013年2843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3227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57%。近幾年,師市領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兵團深化改革為動力,鞏固傳統產業,強化優勢產業,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就。
一、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穩定性
由表1可以看出從2013年~2018年,師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GDP總量由2013年的3320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3778億元,增長了162倍,年均增長率為1013%。人均GDP,由2013年的57634元增長到2018年的82584元,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率為746%。可見師市經濟增長速度之快。但是從表1的數據表明2013年~2018年師市經濟增長率變動幅度在合理區間,說明這兩年師市經濟比較穩定,而2015年、2016年和2018年經濟增長變動幅度分別為-3824%、-3238%和-4304%都低于經濟增長穩定性的范圍-30%~+30%,說明2015年~2018年師市經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作用下,經濟增長波動幅度較大,經濟增長穩定性相對較差。
二、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效性
1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整體提升較快,近兩年增速呈下降趨勢
隨著師市新興工業化的快速發展,2013年~2018年師市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由116785元/人增長到166014元/人,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但是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速2014年~2018年分別為8、9.5、9.5、5.2、4.4,呈“梯形”趨勢。數據分析說明:(1)近幾年,師市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為師市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引擎。(2)師市經濟正處在向高質量發展的過渡期,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空間巨大,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現行經濟制度下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和調動。
2消費成為師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投資效率整體呈“W”趨勢,波動較大
通過表2可見,2013年~2018年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對師市經濟增長都存在拉動力,但是拉動作用的大小卻存在顯著差異。整體來看師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來源于消費,其次是投資,再次是出口。(1)從貢獻率看2013年~2018年投資和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明顯呈下降收斂趨勢,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呈明顯的上升擴大趨勢。(2)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看,2013年~2018年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波動很大,這主要是受國內外政治和經濟環境影響較大。同時,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大,這主要受限于地理位置。(3)從投資效果系數來看,2013年~2018年師市投資效果整體呈現出“W”趨勢,波動較大。在這6年中,投資效果系數均值為013,最高為2018年016,這說明師市資金投資使用效率比較高,從另一方面恰恰解釋了2018年師市投資雖然負增長但是對消費的刺激作用很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師市投資效果系數低于平均值,尤其是2017年投資效果系數觸底009,可見師市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對投資效率影響較大,同時也說明,師市高投入、低產出、低效率的資產投資已不能繼續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動,必須調整投資方向,提高投資效率。
三、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性
1師市經濟增長率持續性度整體呈“倒N”趨勢,近兩年經濟增長持續性波動較大
由表3數據可知,2013年和2017年經濟增長率持續度大于1,說明這兩年師市經濟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協同高效的驅動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比較好,2014年經濟增長率接近于1,說明經濟增長的持續性相對穩定;相反,2015年、2016年以及2018年經濟增長率持續度均小于1,說明這三年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比較差,尤其是2018年。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幾年師市經濟在新舊動能轉換國企改革、團場改革、社會維穩等因素的作用下增速放緩,原有經濟發展模式不能適應新時代師市經濟發展需求,傳統產業急需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必須提速,戰略型新興產業發展必須加速。
2師市總人口和就業人數規模穩步增長,為師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
2013年~2018年師市總人口數和就業人口占師市總人口比重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師市總人口由2013年的6226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6970萬人,就業人數占總人口比重年均7166%,人口的增長帶動師市全社會就業人數也穩步增長。這些都說明,近幾年師市經濟在向高質量發展的過渡轉型期和平均21%高水平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壓力下,師市就業人數占總人口比重依然保持高水平穩定,師市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潛力很大,為師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和人才資源保障。
四、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調性
1師市產業結構呈現出“三二一”發展趨勢且越來越顯著
由圖1可知,從2013年~2018年,師市產業結構正由“二三一”逐步調整為“三二一”的結構,這是近幾年師市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后又將現代服務業作為師市經濟增長核心的結果。2016年是三產結構調整的轉折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14∶416∶17,二產和三產占GDP的比重接近相同,2016年之后一產比重處于穩定,二產比重逐年下降,而三產比重則處于快速上升趨勢,2018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65∶368∶167,三產所占比重優勢明顯。這充分說明了師市經濟結構更加協調,經濟發展的重心和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為經濟綠色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長期的可持續性。
2師市三次產業貢獻率變化明顯
由圖2可知,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2013年~2018年師市三次產業的貢獻率有明顯變化,一產貢獻率趨于穩定,二產貢獻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三產貢獻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結合圖1其特征為雖然第一產業占比在下降但是其產業貢獻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7年~2018年貢獻率增長較快,這說明在國家大力扶持農業的大背景下,師市農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果顯著。另一方面也表明師市農業科技含量在逐步提升,并對農業高質、增產、增效作用顯著。第二產業的貢獻率在逐年下降,這說明師市工業經濟發展高能耗、低產出、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發展方式已不能適應經濟增長需求,急需轉型升級,急需新動能帶動傳統產業發展,急需轉變發展方式和思路。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其貢獻率在急劇上升,這與當前我國經濟結構發展相吻合,現代服務業正逐漸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對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第三產業的快速成長為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極大地緩解了長期以來工業經濟增長與資源掠奪、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
五、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性
1師市R&D經費投入力度不夠,經濟增長潛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從表4可以看出,(1)2013年~2018年師市R&D經費支出雖然整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但R&D經費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百分比卻整體呈現出下降趨勢,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均值為012,說明師市科技活動規模小,科技投入水平偏低,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經濟增長潛力有待挖掘,科學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這也是師市近幾年經濟轉型升級緩慢、動能轉換不到位、創新能力不強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缺乏的根本原因所在。(2)2018年師市R&D經費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百分比比2017年減少1個百分點,但是2018年師市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與2017年師市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相同均為018,說明師市這兩年雖然科技投入經費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但是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在逐步提升,對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2師市全年專利申請以及授權整體呈上升趨勢,為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科技基礎和創新儲備動力
從表4可知,2013年~2018年師市全年完成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整體呈上升趨勢。與周邊師市相比,八師石河子市還是走在了前列。但從目前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來看,這些大批量的、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有針對性促進工業等實體經濟的科研成果還是較少,并對經濟高質量和高效益作用不明顯。
六、結論與建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2018年師市經濟正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正處在轉方式、優結構、提動能的關鍵時期。師市經濟總量穩步提升,但經濟增長波動性較大,穩定性有待提高;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不斷涌現,但產業集聚效應不強,高效性有待提升;人口和就業人數穩步增長,但產業鏈深度融合不夠,持續性有待加強;第三產業強勢崛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但產業層次不高,協調性有待強化;創新能力潛力巨大但經費投入不足,有待深層次挖掘和釋放。可見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績可喜、形式樂觀,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因此筆者就如何加快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以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構建與完善師市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抓住戰略機遇,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對口援疆以及兵地融合等機遇,開拓市場創新、合作模式創新,深入推動技術、資金等要素的流動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育和引進機制的創新,滿足創新發展的人才需求,最終推動師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實現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兼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并重,推動師市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一方面,以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積極發揮其資金及品牌優勢,實現產業的高級化發展;另一方面,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抓緊布局和培育新興產業,打造優勢品牌,實現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可持續與高端化發展,推動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深化改革,推動再工業化,以新型工業化的邏輯推動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強調實體經濟的基礎作用,鼓勵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戰略性新興企業進行資金扶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優勢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另一方面,師市再工業化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融通線上線下經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以經濟大循環帶動產業鏈內循環推動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慧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9
[2]任保平,張倩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評價及其構建路徑[J].中國經濟報告,2020,(02):40~53
[3]任保平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104~104
[4]何立峰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8,(04):4~5+14
作者簡介:
袁淑娟,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委黨校教師,中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和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