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廷璽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安通
因地制宜,一人一策。遵義市采取一對一幫帶機制,明確1名縣級領導干部對本地培養對象進行幫帶,為培養對象出主意、想辦法、教方法,幫助協調資源、開拓眼界,為領軍人才補齊發展短板。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
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要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亟待廣大人才大展身手,各顯神通。
今年以來,遵義市牢牢把握住鄉村人才作用發揮的關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在人才精準選育、精準施策、精準見效上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
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田秀才”“土專家”“農博士”選出來、育起來,給他們搭建更加廣闊的展示舞臺,讓其充分發揮才智,在農村這片沃土上揮灑汗水與激情。
“我覺得土坪鎮明星村的候選人惠超發展思路清晰,也有豐富的農村經驗,比較適合作為市級領軍人才來培養。”“瑞溪鎮三把車村的鄭立也不錯,帶領村集體開辦豆制品加工廠,技術成熟,收益明顯,群眾覆蓋面廣,還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在正安縣市級領軍人才評審會現場,組織、農業、發改等部門組成的評審團,針對領軍人才初步候選人情況進行深入剖析研判、詳細討論,把最符合條件的農村人才篩選出來。
為了把人才培養對象選準選實,遵義市按照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組織認可、具備潛力的要求,在全市30歲左右,具備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在任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村黨組織副書記等群體中,擇優選拔100名作為市級重點培養對象,并結合實際選拔478名作為縣級培養對象。
“希望各位學員扎根黔北大地,助推鄉村振興,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在遵義廣袤的農村天地中書寫壯麗的人生篇章、無悔的青春篇章。”在首期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專題培訓班結業儀式上,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對參訓對象提出了期望。
“作為遵義市村級組織領軍人才,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一定要帶領鄉親們鞏固全面脫貧成果,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中,當先鋒、打頭陣。”仁懷市茅壩鎮“85后”黨支部書記劉文順參加完培訓后說。
在人才能力培育上,市級每年至少舉辦1期專題培訓班進行集中培訓,分批次組織到省外、市外先進地區考察學習,開闊人才視野和思維。縣級結合本地實際組織專題素質提升培訓和實踐提升培訓,在具體工作一線和田間地頭手把手進行指導,不斷提高培養對象執行政策、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推動領軍人才帶領農村產業發展方面,遵義市各地紛紛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傾斜,讓人才發展的動能更足、勁頭更強。
“上級部門給了很多實在的支持,有農技專家上門指導,基地內每畝辣椒有300元農資補貼,還引進龍頭企業實行訂單收購,也不愁銷路。今年,我們村的辣椒種植產業已經擴大到4800畝,村民增收沒有問題。”新蒲新區永樂鎮山堡村領軍人才盛吉韋談起上級部門的各項幫助,感到十分滿意。
自從盛吉韋被列為市級領軍人才以后,區鎮兩級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都給予充分支持,鼓勵她做大做強山堡村辣椒產業,帶動群眾共同發展。
“我們都喊她‘辣妹支書’,一是因為帶領大家發展辣椒產業,讓我們賺錢;二是她做事雷厲風行、敢說敢干,辦了好多實事,大家都服她。”辣椒種植大戶羅超說。在村民眼中,盛吉韋真心幫助他們發展辣椒產業增收致富,用心用情服務群眾,被大家親切稱作“辣妹支書”。
在桐梓縣黃蓮鄉黃蓮壩村大球蓋菇產業基地內,“90后”村級領軍人才廖妮妮正帶領村民干得熱火朝天,翻土、起壟、播種有序進行,40畝反季大球蓋菇的菌種已經種植完畢,剩余的幾十畝也快完成。
“縣里的王官忠主任幫助我們引進了遵義康瑞興農旅實業有限公司,現在已經投入資金150萬元,鄉領導又幫助合作社流轉了100畝土地,種菌專家親自教技術,我非常有信心把大球蓋菇這個項目做好。”廖妮妮作為一名年輕的領軍人才,對產業發展有思路、有想法,在好政策的加持下,她的信心和決心顯得更足。
因地制宜,一人一策。遵義市采取一對一幫帶機制,明確1名縣級領導干部對本地培養對象進行幫帶,為培養對象出主意、想辦法、教方法,幫助協調資源、開拓眼界,為領軍人才補齊發展短板。

余慶縣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對象瞿遠濤(右)在與茶農交流茶葉管護和采摘工作。(鄒偉 沈待恒 攝)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鼓起農民群眾腰包,產業項目見效是關鍵所在。遵義市村級組織領軍人才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詳細規劃,精耕細作,確保產業項目出效益、能增收。
“姚主任帶領我們發展食用菌種植,每個大棚就能收入6萬多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村民姚小建口中的姚主任是道真自治縣陽溪鎮龍臺村副主任姚波,也是遵義市級領軍人才培養對象。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姚波自從到村工作以后就在盤算如何才能帶領村民發展致富,成為村級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后,他感覺機會來了。在經過詳細謀劃后,姚波籌集資金40萬元修建食用菌大棚16個,認真鉆研香菇種植技術,帶領周邊群眾建成大棚90多個,培育食用菌100萬棒,有效解決了300多人就業問題。
道真自治縣以村級領軍人才培養為契機,在產業項目發展上力求實效,通過搭建平臺、機制保障,在領軍人才所在地發展起食用菌種植320萬棒、花椒7400畝、高粱1820畝。
“只有進一步整合資源,建立起專業合作社,大家一起干,我們社區才能發展得更好。”在赤水市文華街道嚴家社區黨員群眾大會上,領軍人才袁群為社區黨員群眾詳細講解自己的發展思路,得到了大家支持。
成為領軍人才后,作為支部副書記的袁群擔子更重了。白天,她一戶戶走訪群眾,深入企業調研產業;夜晚,她一頁頁查閱資料,研究合作社發展方向。
在袁群的組織帶動下,通過兩個多月的努力,赤水市譽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順利成立,發展起紅葉石蘭、幸福樹等花卉苗圃產業520余畝,吸納300余名群眾加入合作社,每年將為社區集體經濟增加收入30余萬元,利益聯結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人才興,鄉村興。遵義市578名村級組織領軍人才扎根農村、發展農村、服務農村,在廣闊的黔北大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