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時評 ]
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之后,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在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就是要做好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立足當前,明確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又著眼長遠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全面脫貧后的奮斗目標,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當前,既要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也要謀劃好鞏固脫貧成果的具體舉措,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還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而實現這些目標,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顯得尤為重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產業興旺為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整合發展,有利于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增強我國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實現如期脫貧目標之后,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在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就是要做好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大文章。
實現全面脫貧固然重要,鞏固脫貧成果也同樣重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脫貧攻堅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總體來看,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但現在脫貧并不等于永久脫貧,一勞永逸,致貧返貧的因素還很多。特別是有的地方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等。
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一些深度貧困地區的群眾困難多、困難群眾多,不僅脫貧攻堅難度大,還容易致貧返貧。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直接關系全面小康的成色、“三農”基本盤的穩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特別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鄉村綠色發展方式,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扶貧同扶智、扶志更好結合起來,以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徹底擺脫貧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杜絕致貧返貧情況發生。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主要在產業、政策、人才、組織等銜接上下功夫。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許多地方以產業扶貧為主導,積極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鼓勵貧困地區通過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方式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到了真脫貧、脫真貧,實現了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實現全面脫貧之后,仍然不能松勁、不能停頓、不能懈怠,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破解新問題新矛盾,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