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方亞麗
作為“六穩”之一,穩金融對當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和促進作用。在宏觀政策的保駕護航下,必將帶動就業和總體經濟加速回升,激發出經濟破浪前行的新動力。
受疫情影響,貴州實體經濟遭受挫折。要想快速恢復,必須用好金融活水,使其更精準地流向實體經濟,不僅要抓大項目投資,更要注重中小微企業這股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解決好特殊時期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穩住重大項目建設就能穩住經濟發展的基本盤。2月底,貴州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國開行貴州省分行、農發行貴州省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貴州省分行和貴州銀行,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項目融資對接保障機制,設立1800億元補短板穩投資專項融資資金,用于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項目、省重大工程項目等建設。
穩住中小微企業資金鏈不斷就能穩住民生就業的主力軍。貴州銀行拿出5億元專項支小再貸款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建行貴州省分行出臺10項普惠金融措施,對疫情防控重點行業、受疫情影響及復工面臨資金缺口的小微企業紓難解困;對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民營和小微企業,農行貴陽分行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合理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穩住銀企信息對稱溝通就能穩住精準投資。2020年貴州省春季政金企融資對接活動周期間,39家在黔金融機構圍繞貴州省十大工業、農業、新基建等重要經濟領域紛紛推出融資政策,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力。這是貴州省、市、縣聯動舉行大規模的政金企對接活動的成果,這場活動也讓金融資本、資源更精準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確保貴州金融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貴州金融在穩住重大項目建設,助力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中取得一定成績。但面對當前經濟形勢,貴州金融要穩,就必須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盯市場、緊盯需求,調整和完善金融供給端的結構和金融供給方式,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改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機構發揮職能使命的根本要求。在特殊時期,貴州金融機構理應扛起責任和擔當,繼續發揮機構網點多、資金成本低等優勢,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并逐步降低貸款利率,更加有力地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金融高質量服務,要暢通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引導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實體經濟。對貴州金融監管部門來說,要繼續做好政金企的橋梁,加大推動融資對接常態化、便捷化、制度化、機制化、品牌化,推動政金企合作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進一步優化全省的金融生態環境,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進一步提高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的精準性,既要解決當下的問題,也要著眼于長遠。貴州要增強金融主體的內生動力,就要金融創新,緊盯發展中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業,不斷創新理念和思維,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這也是金融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