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貴平 吳桐
民法典的頒布,為深入推進法治貴州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站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偉大夢想的時間節點上,奮進新時代的貴州建設,需要法治體系不斷完善,需要法治貴州來保駕護航。
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頒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為深入推進法治貴州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站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偉大夢想的時間節點上,奮進新時代的貴州建設,需要法治體系不斷完善,需要法治貴州來保駕護航。
法治貴州,是法治建設的貴州之治。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各族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推動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民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黨的建設全面加強。貴州的后發趕超和跨越式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在貴州的生動實踐,是人民當家作主、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的結果,是貴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法治貴州建設,將法治建設具體化、本土化的體現。
法治貴州,是和諧法治的貴州之治。人民是我們國家的主體,只有人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法治,法治才確實存在。在法治的立法、執法、司法各環節中,特別要讓老百姓從離他們最近的執法和司法活動中擁有更多公平正義的獲得感。在司法上,“親親相隱”制度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法治文化化解矛盾、維系親情、營造和諧的體現,以“和為貴”更是儒家思想所提倡。因此,法治貴州建設,既要貫徹黨和國家的政策,也要注重與傳統思想、本地風俗的結合,要大力探索“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作為民族地區,貴州擁有豐富的傳統法治資源,依然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法官、律師還是當事人在運用和解、調解的手段和方法時,都要追求調解、和解的效果和效率,理性表達自身訴求,依法解決利益沖突,堅持和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法治貴州,是法治扶貧的貴州之治。在貴州脫貧攻堅戰中,法治扶貧是內在要求,也是脫貧攻堅的應有之意。貴州積極通過法治服務和推動脫貧攻堅發展,探索出具有貴州特色的法治扶貧模式。黔南州司法局與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通過“政校合作”方式達成協議,從2017年以來,組織該校法學院法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志愿者赴黔南州開展“148”法律援助精準扶貧工作。實現1個目標:即確保所有需要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貧困戶不因缺乏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致貧、返貧;實施4大行動:即實施法律素質提升行動、維護權益行動、法律服務行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行動;提供8項免費服務:即為貧困鄉村或貧困群眾免費培養一名法律明白人、免費提供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服務、免費承辦民事行政法律案件、免費提供鄉村公益和經濟發展項目法律服務、免費提供公證法律服務、免費提供司法鑒定服務、免費提供勞動仲裁代理法律援助服務、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有效地防止了貧困戶因缺少法律服務或法律援助導致再度貧困現象發生,實現了法律服務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法律服務助力脫貧攻堅職能,助推全州乃至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同步小康工作。
法治貴州,是生態法治的貴州之治。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存在的家園,并且貴州山川秀麗,有著眾多的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4A、5A級旅游景區,生態法治是貴州省法治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生態環境的法治保障,更是要切實從立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普法宣傳等方面抓起。首先是環境立法,在遵守《環境保護法》的同時,強力推進地方環保立法和民族自治地區的環境立法,從森林、水土再到大氣,覆蓋到環境方方面面,對破壞、污染環境的行為要予以嚴懲。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對環境工程等多方面的立法工作,從環境工程招標到實施,制定嚴格的規范標準。只有從生態環境的源頭抓起,管理好每一環節,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才會依然美麗。執法司法更是同樣不能落下,要深入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工作,充分發揮政法機關的職能作用,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法律監督,應繼續加強環境公益訴訟的監督作用,充分行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和檢察建議監督。政府要通過法律宣傳,建設環境法律文化,讓人民群眾知道,保護環境不僅僅是義務,更是遵守法律的體現。讓人們心中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法律意識,遇到破壞環境的行為,既要堅決斗爭,更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生態環境就是大家的財產,做好生態環境的法律監督,就是保護好我們自身的財產,造福貴州人民。
法治貴州,是法治防疫的貴州之治。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加強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法可依,治理工作井井有條,法治防疫就成了法治貴州的題中之義。法治防疫,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在我國目前已有的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情況下,要根據現實情況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法律規定,特別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全國各地構造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法規體系的指示精神,要結合全省衛生管理實際,根據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科學立法,做好相關法律的起草準備工作,從省級做好頂層設計,市、州級衛生部門貫徹落實,為社會公共衛生法治和打擊涉疫犯罪提供法治保障。法律規制清晰了,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才能有效進行,大范圍疫情傳播才能有效遏制,人民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6月20日,民警在丹寨縣射擊訓練場進行警組戰術訓練。(楊武魁 攝 貴景網發)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全省上下要堅持以建設法治文化、強化法治教育、深化基層治理、執法司法護航為重點,加快推進貴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法治貴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