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人大辦公室工作多年,我發現,代表履職效果不理想一直是鄉鎮人大工作的短板。在組織代表履職過程中,經常有代表以本職工作忙為理由不參加代表活動,參加人代會也不發言、不提建議。如何推進鄉鎮人大工作,如何讓“無為”代表“有為”?這些問題經常縈繞在我腦海。
從“稱職”到“優秀”,從“0分”到“滿分”,從“無為”到“作為”,人還是那群人,為何榮昌區和巴南區的人大代表就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近日,拜讀了《公民導刊》7期《人大代表有了“量化成績單”》一文,感受頗深。
目前,部分地區實行量化考核代表,其效果已經顯現。“履職打分”“建議評比”“退出機制”這樣的考核既是“緊箍咒”更是“助推器”。
我想,除了在面上實行量化考核外,值得重視的還有堅持考核標準的統一和客觀公正。過去考核代表,每個片區產生同等先進名額,存在一定的“輪流坐莊”現象,并且鄉鎮人大對考核結果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如今,統一集中考評,量化具體指標,一桿標尺插到底,打破了“安撫各方”的慣性思維,既考出了代表履職水平,更考出了鄉鎮人大“百舸爭流千帆競”的工作局面。
雖然沒有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也要努力成為“比學趕超”的一員,量化考核勢在必行。我們要立即行動起來,通過實績分類量化考核,形成比拼爭先的工作氛圍,加快基層人大工作前進的步伐。
綦江區趕水鎮人大 王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