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重慶市全民健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019年1月1日實施。
如今,《條例》實施已有一年多,全民健身意識是否增強?全民健身體制機制是否完善?帶著這些問題,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深入各區縣對《條例》實施情況開展了檢查。
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
此次執法檢查在以往基礎上進行了探索創新,委托重慶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展第三方評估。“這也是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活動以來首次引入第三方力量進行評估?!睜款^此次執法檢查的市人大民宗僑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今年5月底至6月初,受市人大常委會委托,重慶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在全市范圍內通過電話訪問、網絡調查和對特定群體調查等多種方式,廣泛收集公眾對《條例》實施情況的意見建議,形成了比較客觀的《條例》執行情況評估報告,為執法檢查提供了數據分析和建議參考。
調查報告顯示,自《條例》貫徹實施以來,重慶市全民健身工作扎實推進,全民健身活動參與人數逐漸增加,利用體育設施違規收費現象大幅減少,公眾體育健身意識明顯增強,全民健身熱情高漲,大型群眾性健身活動的醫療、安全、交通等保障工作積極執行落實,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了政府牽頭、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運行管理格局。
“通過民意調查,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笔猩缜槊褚庹{查中心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在全民健身活動參與群體上顯現出“四多四少”現象,即:特定群體參與多,普通群眾參與少;老年群體參與多,中青年群體參與少;城鎮群體參與多,農村群體參與少;機關、事業單位群體參與多,企業等其他職業群體參與少。
針對此種現象,調查中心建議,要盡量有針對性地完善體育健身活動參與結構,在多地區、多群體中開展相關體育健身活動,要加強健身培訓與指導,調動不同群體的健身積極性,滿足不同群體的健身需求。
對于學校、企事業單位健身設施的開放共享問題,該調查中心建議,可以從公辦學校入手,探索由第三方負責管理運營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落實解決體育設施開放的主體責任、賠償機制,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運營維護。同時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逐步實現共享共用。
此外,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在調查過程中還設計了開放性問題,征求到454條公眾對《條例》實施的意見建議,其中,老舊小區公共體育設施改造、維護;增設公開水域游泳設施等是公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
“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提出的這些問題,也成為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的重點。” 市人大民宗僑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民健身參與度位居全國前列
市政府副秘書長唐慎向執法檢查組介紹情況時說,《條例》實施以來,市政府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把貫徹落實《條例》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完善機制,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場地建設,強化公共服務,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市民身體素質顯著提升。
據統計,目前,重慶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比達到47.65%,超過2035年國家計劃(45%)2.65個百分點;全市累計建成社區體育文化公園50個、城市體育公園9個、全民健身步道約5000公里、公共體育場37座、體育館41座、游泳池(館)33座、各型足球場602個,全市人均體育運動場地占有面積達到1.67平方米。
在國家規定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的基礎上,結合重慶實際,《條例》明確規定每年4月為“重慶市全民健身月”,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了解到,去年4月,在重慶市首個“全民健身月”期間,市體育局等相關部門在渝北區全民健身中心舉行“全民健身月暨重慶市第九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啟動儀式。
首個“全民健身月”期間,共發放《條例》單行本近10萬冊、《條例》宣傳指南近9萬冊。全市通過網絡、電視臺、廣播電臺、場館顯示屏等宣傳《條例》1250余次,信息刊載1.3萬余條;開展相關知識講座324場次、知識競賽59場;全市69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
今年4月是重慶市第二個“全民健身月”,受疫情影響,聚集性體育活動無法開展。面對新形勢,市體育局在3月底下發《關于廣泛開展2020年重慶市“全民健身月”活動的通知》,要求多渠道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科學居家健身指導,在疫情防控優先的前提下,優惠開放公共體育場館,讓市民從健身中收獲健康。
與此同時,全市各區縣也積極貫徹落實《條例》。
奉節縣在全縣范圍內組織協會、志愿服務隊等創新宣傳形式,開展太極拳、健身氣功、瑜伽、夔龍術、竹枝歌舞培訓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院壩、進景區“六進”活動。一年多來,共開展“六進”活動300余次,受益群眾達10萬人次以上。
2019年,巴南、北碚、大足等12個區縣舉辦區縣運動會;兩江新區、大渡口、永川等20個區縣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
“整體來看,《條例》得到了較好執行,為我市發展全民健身及體育事業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笔腥舜蟪N瘯谭z查組表示。
公共體育服務能力不足
《條例》的實施有力促進了重慶市的全民健身工作,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梁平區了解到,該區全民健身運動場地設施不足,且呈現出城鄉差距較大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在全市區縣普遍存在。市體局有關負責人告訴執法檢查組,由于地方財力薄弱,投入資金不足,加之重慶多數區縣處于山區,地形地貌制約了體育設施建設。
“體育場地、設施開放利用率不高也是一個問題?!?奉節縣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檢查組,該縣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體育館等體育場地和設施雖然建成投用,但由于缺乏體育技術人員,專業指導水平有限,不敢全面開放,怕帶來安全隱患。
從全市情況來看,由于部分運動場所不對外開放或限制性對外開放,使健身資源利用率偏低,并且部分公共健身設施缺乏有效管理,更新不及時、維護不到位?!澳壳?,包括學校在內的體育場館開放還沒有形成管理規范、監督有力、評價科學的制度體系和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學校、家庭、社區、街道相互銜接的工作機制。” 市體育局負責人表示,全市在公共體育服務、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等方面與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這也影響了群眾投入全民健身運動的積極性。
此外,在培育有地域特色、在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品牌體育賽事方面重慶也還存在明顯短板。
廣納建議促進條例完善
開展《條例》執法檢查,是重慶市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助力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實際行動,也是2020年人大監督工作的重點。“我們不僅把檢查重心放在法規的貫徹落實上,還持續關注法規的修改完善?!?市人大民宗僑外委相關負責人說。
《條例》第五條規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將全民健身工作納入基層公共文化務體系,組織、協調本轄區的全民健身活動,指導、支持村(居)民委員會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對此,部分區縣文旅委負責人提出,國家明確規定,地方財政每年要為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供10000元的免費開放經費,以支持基層文化工作,但對基層體育設施維護、體育場地管理利用卻沒有明確的經費規定,這給基層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帶來一定困難,建議《條例》明確鄉鎮、街道每年開展全民健身工作專項經費數額,并納入財政預算。
忠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政策、提供支持,鼓勵健身用品制造業、健身活動服務業的發展……“這只是一個宏觀規定,建議市政府盡快出臺針對性政策,在土地、稅收、資金等方面支持體育產業發展。”
居民住宅區體育設施的配套建設也是大家的關注重點?!稐l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規劃建設體育設施。居民住宅區配套建設的體育設施應當與居民住宅區的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但在實際工作中,體育主管部門難以介入住宅區的設計、施工,提出的工作意見也很少被采納,驗收環節又不能參與其中,這導致上述規定的約束力大打折扣。部分區縣建議,要將體育行政部門作為住宅區項目設計、施工、驗收主管單位之一,并增加違反體育設施“四同步”規定的罰則。
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表示,將對執法檢查中收集到的問題、建議進行認真梳理、深入分析,形成高質量的執法檢查報告,堅持問題導向,寓支持于監督之中,推動全民健身工作更有效更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