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杰
[摘要]加強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要素。長城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長城文化遺產蘊涵著長城精神和深厚的長城歷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實現長城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融合,必須拓展長城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來推進青年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發揮長城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推動長城文化與時代元素相結合,深入研究教育對象的變化,開展豐富實踐活動,促進長城文化與長城精神的教育和傳播。
[關鍵詞]長城文化;長城精神;新時代;時代價值;實現路徑
長城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華文明史和中華傳統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和地位。長城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邃,對于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因此需要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整合多方面教育要素,深入挖掘長城文化遺產教育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長城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象征,它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要充分運用好長城文化遺產資源,發揮文化遺產在堅定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實現長城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融合。
一、長城文化遺產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資源
(一)長城文化遺產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要素。“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①長城文化遺產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長城有上下兩千年、縱橫數萬里的時空跨度。長城作為古老的文化遺產,擁有宏偉壯麗的建筑奇跡和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景觀,長城是古建筑和古遺址兩種遺存形態并存,以古遺址遺存形態為主的文化遺產。作為文化遺產的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墻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筑、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四萬三千余處。長城在二千多年的建造史中,先后歷經了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秦、漢、唐、明等十二個歷史時期。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堅韌自強民族精神的價值,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險阻、頑強不屈、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長城展現出中國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建筑遺產價值,長城是人類歷史上偉大建筑奇跡的物質見證和人類創造精神的杰作。長城成為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對于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長城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文化景觀遺產之一,承載了人與自然融合互動的文化景觀價值。沿線地區多元地域文化與地貌融合,推動了各民族文明、文化交流與融合。
長城精神包括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這三大精神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艱苦奮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長城文化可以涵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與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高度的契合性,能促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斗者。通過長城文化遺產開展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教育,使青年一代通過長城文物實物和文化景觀,重溫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愛好和平,互助團結,譜寫了世界文明的壯麗篇章,通過長城文化遺產開展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讓青年學生學習長城文化遺產的文化瑰寶,擴大歷史視野,提高歷史修養,另一方面還可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先進文化,不斷增強中國民族的文化自信。走進長城,感受長城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二)長城文化遺產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穎渠道。在大數據時代,社會環境和青少年行為方式有了很大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斷拓展新的渠道,才能適應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長城文化遺產的載體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又是效果優良的傳播途徑。只有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創新實踐形式,完善支持機制,才能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有利于形成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教育的整體優勢,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教育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系統化育人長效機制,實現全社會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緊緊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校園文化,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不斷探索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以鮮活、生動的載體開展教育活動,不斷吸引青少年積極參與。
開展長城文化宣教活動,推進長城文化元素進校園、進課堂,鼓勵各類學校開設長城文化教育課程,編寫適合青年學生特點的讀本讀物,參觀考察長城文化遺產已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長城文化遺產能夠拉近心靈的距離,有效彌補課堂理論教學和專業課程教育的不足,通過耳目一新的教育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長城精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入腦入心。很多青年學生到雄偉長城城樓,聽到動人的講述留下了熱淚,看到蜿蜒起伏的長城心情激動,心靈受到洗禮,給青年學生帶來極強的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在新媒體普及發展的當今時代,長城文化遺產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打造一批長城文化遺產宣傳教育精品項目,推廣展示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引導學校建設特色校園文化,深入推進文化育人。
(三)長城文化遺產為思想政治教育強化了實效。空洞的理論灌輸陷入了困境,乏味的理論說教失去了效果,然而通過長城文化遺產的開放交流,能夠激發青年學生對偉大中華民族的真摯情感,深化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接受。網絡化的信息往往導致碎片化,使青少年急功近利“吃快餐”、“情緒易躁”,容易導致人格異化。巍峨聳立的萬里長城能夠讓人的心靈回歸初心。通過參觀長城相關的博物館、陳列館,觀看文物、照片、視頻,能夠深深打動青年學生的心。開展各類研學、交流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長城國家遺產線路、沿線村落生態博物館、古城古村古鎮古街等文化空間,參加長城專題展覽、展播、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動。這些實踐交流活動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實,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厚植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長城文化遺產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途徑
(一)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推動長城文化與時代元素相結合。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改善展示方式,推動長城文化與時代元素相結合。網絡技術能夠實現長距離的信息傳輸,以便捷的方式將文字、圖表、聲音、圖片等以及交互過程進行數字化傳播,把教育內容迅速傳遞給教育對象,使遠距離的教育活動更加直觀與便捷。受教育者能夠迅速地接收最新的信息,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一方面古老的長城歷史悠久,當代青少年對長城建造和經歷年代的歷史了解不多,另外一個方面,在長城文物本體以及在緊鄰長城周邊區域人為進行生產建設,造成了長城文物本體直接破壞和遺址風化破損,有的地段和文化古跡山高路遠,親臨考察有很大的困難。因此要充分利用網絡新技術的優勢,利用移動網絡平臺和虛擬現實等現代高科技技術,提供富有感染力的長城體驗教育。整合長城文化古跡的歷史面貌、教育內容、心得感言等,方便學習參觀。創辦長城文化古跡的網上博物館的網站,創作長城網絡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通過網上交流和討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建立長城文化遺產研究與教育的網上平臺,創新長城文化教育展示途徑,推選展示校園網絡長城特色的名站名欄,為校園網絡新媒體提供價值引領。
(二)開展豐富實踐活動,促進長城文化與長城精神的教育和傳播。習近平指出:“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②開展以長城精神、長城文化主題的豐富實踐活動要與大數據信息技術運用結合起來。一方面,將長城蘊含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偉大抗戰精神、偉大長征精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的新技術更加多角度地表現長城文化遺產的文化意義和時代價值。充分利用數字語音、全息影像、三維影像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科技手段,推進“互聯網+”建設,配套建設解說、引導、服務等設施提升長城整體的傳播水平。整合各開放點的文化資源,建立模擬長城博物館,使之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講好長城文化的“中國故事”,宣傳長城保護的“中國經驗”。目前各地的長城文化遺產基本上是獨立運行,可以適當有機整合,以一個地域或一個歷史時期為線索,以網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方便信息搜集和查閱,進而有選擇性去實地參觀考察。這樣,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長城文化古跡管理者和受教育者之間都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開展實時互動交流。通過實現信息交流,強化長城精神和長城文化闡釋宣傳,弘揚長城時代價值。
[注釋]
①②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