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蘭君
摘 要:隨著當前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大中小學開始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德體美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在新形勢下如何與時俱進更新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是當前各學校需要考慮的首個問題,語文課堂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更是引領學生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文章基于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新思路提出幾點自己的芻議。
關鍵詞:新課程教育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新思路
語文的學習是學生接觸世界的開始,也是培養文學素養的主要途徑。語文課堂的教學是需要有教師和學生來共同參與完成的。如何在新形勢下構建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當思考的主要問題。現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水平應當是老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的交流中都能夠收獲到文學知識。筆者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和學生的互動配合以及重視課前導入環節,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筆者對新形勢下如何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新思路提出以下幾點芻議。
一、培養輕松愉悅的語文課堂教學范圍
在新形勢下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語文教學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作為漢語傳承的語言工作者,首先應當對傳統文化具有足夠的熱愛和使命感,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做好本職工作。新課程教育改革中強調課堂教學是互動的過程,要注重加強引導學生的語言表達,加強互動。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首先,教師時刻意識到在課堂中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次,對于班級學生的特點充分了解,對其學習能力、學習進度以及個人成長背景等因材施教,保證教學方案的制定能夠充分匹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最后,對于教學內容相關教材的準備工作,要以生活為依托,提煉出教學理論精華,豐富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對于教學模式的認識過于局限,也沒有主動想要更新教學模式,所以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效果一直沒有很大提升。隨著當前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筆者對于互動化教學以及主動學習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新課改中一直強調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表達溝通。通過新型的教育模式來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如同給負重工作很久的機器加入潤滑劑一樣,要學會引導學生,讓其意識到語文的學習,不僅僅可以提升語文考卷上的分數,更能夠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現代化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的引導對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理應是平等對話、思想交流的過程,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放平自己的心態,把學生當做朋友一樣去交談溝通,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上能夠有足夠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識;其次,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暢所欲言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提出的想法和不同見解要給予足夠的肯定,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自身理解能力和課堂內容的自信心,逐步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現代社會的科技不斷發展,在語文教學課堂中也應當和課堂多媒體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增加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慢慢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當前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還提出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在當前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擁有足夠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且擁有足夠的抗壓能力,來面對以后成長路上的種種困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素材,繼而發揮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讓原本枯燥的語文知識學習轉變為具有豐富場景的動畫畫面。其次,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多引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了解到語文學習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上,對于日常生活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最后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溝通多表達。不能做茶壺里煮餃子的人,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做好勇于表達的榜樣,并對班級中積極分子的課堂配合進行充分的肯定,給不太積極的學生加油鼓氣。從而在語文課堂上營造出你追我趕的良好競爭表達氛圍,真正把語文的學習交流應用到實處。
在新形勢下構建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是培養現代化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行交流互動,并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努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張保昌.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8(27):118-119.
[2]李興龍.初中語文閱讀互動式教學的搭建探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8(04):125-126.
[3]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