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珍 張莉( 通訊作者) 王勤 潘云萍
( 深圳市兒童醫院口腔科 廣東 深圳 518035)
兒童生性活潑好動,其牙外傷發生的概率高[1,2]。一旦發生牙外傷,牙齒容易出現牙髓感染、壞死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牙齒早失,同時兒童臨床診療過程中較難配合治療,導致其術后改善存在一定的難度[3]。大量臨床研究顯示,年輕恒牙發生牙外傷的幾率逐漸上升。牙外傷造成牙體硬組織和牙周組織的損傷,可能會引起牙髓暴露、感染,進而影響牙髓組織的血液供應,影響牙髓組織的預后。因此,牙髓預后可以作為臨床評估恒牙外傷治療效果的主要指標,通過評估牙髓狀態,判斷患兒術后牙齒預后,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治療兒童恒前牙外傷方法[4]。本選擇2018 年3—11 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10 例兒童恒前牙外傷患兒(145 顆患牙)作為對象,通過分析兒童恒前牙外傷后牙髓預后及其影響因素,旨在為臨床選擇合理、科學的兒童恒前牙外傷治療方案提供理論基礎,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3—11 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10 例兒童恒前牙外傷患兒(145顆患牙)作為對象。其中男患兒69例(89顆患牙),女患兒41例(56顆患牙),年齡5~14歲,平均年齡(9.5±2.4)歲,其中29 顆患牙外傷類型為牙齒震蕩,90 顆患牙外傷類型為牙齒折斷,21 顆患牙外傷類型為牙齒移位,5 顆患牙外傷類型為牙齒完全脫位。納入標準:所有患兒經診斷均符合恒牙外傷診斷標準[5];患兒全身狀況良好。排除標準:合并口腔炎性反應;合并身體殘疾及其他全身系統性疾??;合并惡性腫瘤疾病及伴有其他治療禁忌證患兒。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兒及其家長均知情同意。根據牙根發育情況將其分為牙根發育完全與牙根發育未完全兩種[6]。
所有患者均根據恒前牙外傷類型進行針對性處理。具體為:
(1)牙齒震蕩,無需治療,重點在于告知患兒及其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如果出現疼痛或者是牙齒松動應立即就診。(2)牙齒折斷,牙齒折斷的情況分為很多種,不同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①牙本質或者牙釉質折斷,牙本質折斷的處理方法有三種:第一種為直接充填術,外傷早期及時覆蓋并保護牙本質層,可在近髓處用氫氧化鈣類制劑間接蓋髓,用玻璃離子水門汀或復合樹脂暫時覆蓋整個暴露斷面,也可直接用復合樹脂修復外形,如果牙齒斷片完整,還可進行斷冠再接,適用于冠折未露髓的患牙,第二種為:活髓切斷術,這種治療方式適用于露髓面積比較大,而且受傷時間比較久的患者。在治療之前要先對患者進行消毒處理,行局部麻醉,將髓室充分暴露出來,并且將冠髓清除,行常規止血消毒后用iroot-bp蓋髓玻璃離子墊底后采用光固化的復合樹脂修復。第三種為:牙髓摘除術,這種治療方式適用于牙髓壞死而且受傷時間比較長的患者。②根折,首先X 線片檢查,了解和掌握根折的具體位置和牙根的具體發育情況,根據具體狀況進行處理。根據根折的位置和牙根的發育情況及牙松動情況采取適當的治療方法。其中23 顆牙齒根尖1/3 折斷,無明顯松動,只需對恒前牙進行調合;34 顆牙齒根中1/3 折斷,松動明顯,彈力夾板固定2 周,定期復診,檢查恒前牙牙髓及牙根情況;33 顆牙齒根頸1/3 折斷,需行活髓切斷術或根尖誘導成形術待牙根發育完全后再行常規根管治療,后行樁核冠修復。
(3)牙齒移位,局麻下對半脫牙進行手法復位,并且采用彈性夾板固定2 周,患兒定期復診,檢查恒前牙牙髓及牙根情況。
(4)牙齒完全脫位,如果患者的恒前牙完全脫出,應立即復位。將患兒離體牙放在生理鹽水與慶大霉素溶液混合液中浸泡 20min。對患兒口腔部位實施局部麻醉,再采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后將離體牙植入牙槽窩內,彈性夾板固定4 周?;純憾ㄆ趶驮\,檢查恒前牙恢復情況。
所有患兒治療后均進行1 年隨訪,評估其牙髓預后情況:X線結果顯示正常,牙齒未發生叩痛、松動,牙齦的色澤、溫度及形態正常為存活;X 線結果顯示根管、髓腔狹窄,牙冠發黃鈣化;牙周膜增寬,根尖暗影,牙根吸收,牙齒發生疼痛、松動,牙齦瘺管為壞死。
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別進行多因素及單因素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10 例患兒的145 顆牙齒中共121 顆牙髓存活,其總存活率為83.45%,其中24 顆發生壞死,壞死率為16.55%,見表1。

表1 患者牙髓預后情況
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影響牙髓預后因素中牙根發育情況以及外傷類型和患兒的牙髓預后相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牙髓預后單因素分析
將上述單因素分析中影響牙髓預后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發現脫位以及牙根發育完全是造成牙髓壞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牙髓壞死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健康的牙髓有利于外傷牙的長期保存,牙髓壞死會導致牙體硬組織的脆性增加,降低其抗折性;特別是年輕恒牙外傷后如果出現牙髓壞死,會引起牙根停止發育,未發育完成的牙齒根管壁薄,更易發生根折和牙齒喪失[7]。因此,兒童因牙齒外傷就醫過程中,應仔細詢問其臨床癥狀,實施相關檢查,確認其牙齒折斷、牙髓暴露、牙齒移位的情況,從而針對性的為其實施充填術、活髓切斷術、牙槽骨復位等治療措施,達到有效保護患牙牙髓,防止受到外界的細菌刺激,促進其牙根可以正常發育[8]。
本文發現110 例患兒的145 顆牙齒中共121 顆牙髓存活,其總存活率為83.45%,其中24 顆發生壞死,壞死率為16.55%,與其他學者研究相似[9]。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影響牙髓預后因素中牙根發育情況以及外傷類型和患兒的牙髓預后相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外傷類型以及牙根發育完全是造成牙髓壞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損傷類型直接影響恒牙外傷后牙髓預后,其中脫出性損傷更容易導致牙髓壞死;發現牙齒脫位以及牙根發育完全患兒牙髓壞死發生率更高,其原因可能是牙齒發生外傷后更容易受外界的細菌刺激,導致牙髓發生炎性反應,誘發牙髓壞死;牙根發育完全后受傷的牙齒會壓迫或牽拉牙齒周圍的血管,造成牙髓血運障礙,導致牙髓預后較差[10,11]。
綜上所述,根據兒童不同情況的恒牙外傷實施針對性治療牙髓預后較好,其中牙根發育情況以及外傷類型是造成牙髓壞死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