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曦,閆芳芳,周 歡*,熊維亮,向裕華,馮文龍,羅富國
(1.中國煙草總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煙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四川 攀枝花 617099; 3.四川省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煙草品種是煙葉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同時也是煙葉生產的基礎[1]。目前,我國煙草生產中的品種雖然數目較多,但同時也存在高產不優質,優質不抗病等問題,這也是制約我國煙葉生產的主要瓶頸之一[2],篩選出優質、抗病、適應性好的品種任務極為迫切。烘烤是烤煙生產中重要的、決定煙葉質量的關鍵環節[3],不僅決定著煙葉的產量,還影響著煙葉的香氣、風格、色澤、吃味等質量性狀以及烤煙生產的效益[4]。因此,煙葉烘烤質量的好壞,對烤煙新品種的示范推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煙葉烘烤特性與煙葉烘烤質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5],不同烤煙品種具有不同的烘烤特性,每年由于對各品種的煙葉烘烤特性認識不足,導致大量烤壞煙的出現,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6-7]。該項目以本地主栽品種烘烤工藝為參照,研究了適種的4個不同品種烤煙烘烤特性,掌握了品種間的烘烤特性差異,為制定品種烘烤工藝提供技術參考,為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
CC143、PVH2233、PVH2241、CC27、云煙87(對照)。
參試品種在同一地塊種植,栽種密度為1.2m×0.5m,育苗期、移栽期和田間管理一致。烘烤中采用成熟度基本一致的5個品種的中部煙葉編在同一編桿上,共編制4桿,分別裝于烤房的1、2、3、4層,同時在觀察窗處懸掛品種煙葉進行煙葉變化的觀察,在烤房底層掛品種煙樣于24、48、72、96h測定煙葉重量,觀察含水量的變化,測定公式為:失水量=(鮮重-干重)/鮮重,失水速率=失水量/時間。烘烤工藝按當地云煙87的烘烤技術進行。烤房為4層氣流下降式普改密烤房。
2.1.1 變黃期烘烤特性 表1中顯示,變黃期分3個階段調控,用時87h。在相同時間段內,5個品種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變黃,云煙87為正常變黃,PVH2241和CC27的變黃程度與云煙87相似,但CC27支脈略含青,應稍延長其37~39℃的烘烤時間;CC143和PVH2233的變黃程度要慢于云煙87,其中PVH2233在變黃期結束時,仍有支脈含青。變黃所用較短時間排序為:云煙87>PVH2241>CC27>CC143>PVH2233。在35~36℃時段,CC27變黃較慢,云煙和PVH2241變黃較快;在37~39℃時段,應適當延長約8h,促進CC143和PVH2233達到7~8成黃;在39~43℃時段,延長3~4h,消除PVH2233和CC27的支脈含青現象,達到黃片青筋。
根據表1出現的結果,烘烤工藝略作調整,變黃期分4個階段調控,用時108h。由表2可知, 云煙87和CC143在40~43℃烘烤時間偏長,主脈變黃,不利后期定色,應縮短40~43℃的烘烤時間;PVH2241達到正常變黃,PVH2233和CC27雖經歷108h變黃期,但仍有6~8對支脈含青,說明PVH2233和CC27的易烤性較云煙和CC143要差。
2.1.2 定色期烘烤特性 由表3可知,此階段分2個階段調控,經歷52h,CC143、PVH2241和CC27與云煙87變化相似,PVH2233在43~48℃時主脈未完全變白,需延長43~48℃時的定色時間。
表4中,此階段分2個階段調控,經歷48h,在44~48℃期間,CC143、PVH2241和云煙87達到正常定色,其中云煙87因變黃時間長,出現掛灰現象;PVH2233和CC27的主脈含青,說明在44~48℃的時間需要延長,而葉片基部的支脈含青是因變黃時間不足。

表1 不同品種變黃期特征一(8月28日)

表2 不同品種變黃期特征二(9月7日)

表3 不同品種定色期特征一(8月28日)

表4 不同品種定色期特征二(9月7日)

表5 不同品種干筋期特征一(8月28日)

表6 不同品種干筋期特征二(9月7日)
2.1.3 干筋期烘烤特性 在干筋期,煙葉內含物質分解基本完成,主要是將煙葉主脈干燥。表5和表6中的5個品種都能完成順利脫水而干燥,無明顯差異。
表7數據顯示,在0~72h的變黃期內,5個品種的失水速度呈現多-少-多的規律,失水量排序為CC143(37.3%)>PVH2233(34.2%)>PVH2241(33.0%)>云煙87(29.9%)>CC27(29.2%),CC143水分變化最大,其次是PVH2233和PVH2241,再其次是云煙87和CC27,在定色期,PVH2233的失水量與云煙87相近。
在表8的0~96h的煙葉變黃期間,失水量排序為云煙87(45.7%)>CC27(44.1%)>PVH2241(38.6%)>PVH2233(35.9%)>CC143(34.6%)。由于延長了變黃期時間,云煙87過度失水,出現煙葉掛灰現象。
8月28日和9月7日的烘烤時間分別為167h和161h,通過9月7日延長變黃期,黃煙組率增加,降低了微青組和雜色組,從而提高了上等煙率,并且整體烘烤時間縮短6個h。從9月7日的不同品種烘烤后的煙葉外觀質量來看,黃煙率為CC143>云煙87>PVH2241>CC27>PVH2233,青煙率為PVH2233>CC27>PVH2241 >CC143>云煙87,雜色率為CC27>云煙87>PVH2233>PVH2241=CC143,上等煙率為CC143>云煙87>PVH2241>CC27>PVH2233,中上等煙率為CC143= PVH2241>云煙87>CC27>PVH2233。與8月28日烘烤的上等煙率相比,CC143、PVH2233、PVH2241 、CC27和云煙87分別增加的百分點為30.9、26.7、31.1、42.8、10.9,其中CC27增幅最大。

表7 烘烤過程中不同不同品種水分變化一(8月28日)

表8 烘烤過程中不同不同品種水分變化二(9月7日)

表9 不同品種烘烤后質量

表10 不同品種在烤房不同層次的質量變化
整個烤房分4臺,因各臺的溫濕度存在變黃期上高下低特點(表10),造成各層烘烤效果的不同。CC143和云煙87對各層溫濕度要求不高,烘烤效果差異不大;PVH2241品種在8月28日烘烤時放置在第4臺(底臺)的上等煙比例高,而在9月7日放置在第1臺的上等煙率高,微青煙較多,說明變黃時間較云煙87要長;CC27品種通過延長變黃期提高了上等煙率,但增加了第3和4臺的微青煙,可能與變黃后期和定色前期的濕度不足相關;PVH2233品種在8月28日和9月7日的第4臺上等煙較高,說明該品種的變黃所需時間要長于其他4個品種,才能達到正常變黃。變黃時間排序為PVH2233>PVH2241 >CC27>CC143>云煙87。
烘烤結果表明,采用9月7日的變黃期延長的烘烤方法較常規方法能夠提高5個品種的上等煙率,CC143的烘烤特性與云煙87相似,對烤房溫濕度變化不敏感,易于烘烤;在2次烘烤過程中,PVH2233的微青煙改變不明顯,CC27品種雖降低了雜色煙率,但增加了微青煙率10.2個百分點,PVH2241的質量提高較明顯。烤后上等煙率排序為CC143>云煙87 >CC27>PVH2241>PVH2233,烤后中等煙率排序為PVH2233 >CC27>PVH2241>云煙87>CC143,烤后中上等煙率排序為CC143>云煙87>CC27>PVH2233>PVH2241。
田間成熟落黃慢,生育期較長,較耐熟。對烤房溫濕度變化不是很敏感,烘烤易調控,變黃期較云煙長20h左右。烤后上等煙率高,雜色煙較少,烘烤特性較好。
田間較難成熟落黃,生育期長。對烤房溫濕度變化較敏感,烘烤不易調控,變黃慢,失水較快,不利煙葉變黃和定色,易出現微青煙。烤后煙葉上等煙率較低,中等煙率較高,烘烤特性中等。
田間成熟落黃慢,生育期長,較耐熟。對烤房溫濕度變化較敏感,烘烤較易調控,變黃期較云煙長20h左右。烤后上等煙率高,雜色煙較少,烘烤特性中等。
田間成熟落黃慢,生育期長,較耐熟。對烤房溫濕度變化較敏感,烘烤不易調控,煙葉易出現微青和雜色。烤后煙葉上等煙率偏低,烘烤特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