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亭,李 浩,謝麗紅,鐘文挺,孫 娟,張 成,蔡梣儀
(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成都市柑橘栽培歷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成都市就開始栽培柑橘,至2018年,成都市柑橘種植面積約4.23萬hm2,占主產水果(柑橘、桃、獼猴桃、葡萄)栽培面積的44.0%[1-2]。成都市柑橘生產功能區位于龍泉山、龍門山脈的丘陵地區,其中最主要分布在蒲江縣、金堂縣、邛崍市、簡陽市[3]。為了更好地指導柑橘施肥管理,達到提高柑橘品質和生產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對成都市主要柑橘產區土壤pH及碳氮含量現狀進行分析,摸清成都市主要柑橘產區土壤酸堿度及碳氮含量現狀,為柑橘土壤酸化管控和平衡施肥提供依據。
成都市柑橘主產區位于龍泉山脈、龍門山脈丘陵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年均氣溫16℃,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是優質柑橘生產區。
2017年10~12月柑橘成熟期在蒲江縣、邛崍市、簡陽市、金堂縣4個柑橘主產區共采集1009個土壤樣品。其中蒲江718個、邛崍87個、簡陽108個、金堂96個。每33.33hm2布設1個采樣點位,采用“S”形取樣法采集0~20cm土層土壤混合樣品,剔除石礫及植物殘體,用四分法保留樣品約1kg,在室內干凈通風處自然風干,風干后剔除石礫、植物殘體,研磨制樣待測。
土壤pH采用賽多利斯(PB-10型)pH測量計測定土壤pH值(土水比為1:2.5),土壤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NY/T 85-1988),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凱氏定氮法(NY/T 53-1987)[4]。
柑橘園土壤pH、有機質、全氮分級采用魯劍巍等提出的標準[5],對成都市4個柑橘主產區土壤pH和碳氮含量狀況進行評價分級,具體見表1。

表1 柑橘園土壤pH及碳氮分級標準
所得數據用Microsoft Excel 2010進行數理統計和表格制作。
柑橘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范圍為4.8~8.5,最適pH為5.4~6.5。整體來看,土壤pH值變幅為3.42~8.62,平均數為5.44,變異系數為28.71%,屬于中等變異;各等級不適宜土壤占比為50.50%,其中過酸土壤(pH≤4.8)占比為50%,偏堿性(pH>8.5)占比為0.5%。各產區來看,土壤pH均值邛崍、簡陽、金堂在最適宜和適宜值區間,蒲江在不適宜區間,變異系數均表現為中等變異;不適宜比例分別為蒲江(64.6%)>邛崍(43.7%)>金堂(6.3%)>簡陽(1.8%)。成都市柑橘主產區歷經多年種植,土壤pH表現為東部適宜而西部過酸的特點,金堂、簡陽適宜比例大于90%,蒲江、邛崍不適宜比例較大,酸化特征明顯,生產中應注意調酸。
土壤有機質不僅可以為果樹生長提供營養、增加保肥保水能力,還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通透性,是果園高產穩產的基本條件。表3可見,全市4個主要柑橘產區柑橘產區土壤有機質平均值為23.38g/kg,屬于中等水平,變異系數大于10%,為中等變異;分布頻率來看,有機質含量以中等和缺乏水平為主,其中缺乏比例(≤20g/kg)達38.2%。各區(市)縣來看,土壤有機質均值蒲江為中等水平,其余均屬于缺乏水平,有機質缺乏比例分別為簡陽(88.9%)>邛崍(83.9%)>金堂(80.2%)>蒲江(19.4%)。成都市柑橘產區土壤有機質缺乏情況突出,生產中特別要重視有機肥的施用,加強果園的有機培肥。
氮是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長的生命元素。全市4個主要柑橘產區土壤全氮平均值為1.62g/kg,屬于較豐富水平,變異系數大于10%,為中等變異;分布頻率來看,以中等和較豐富水平為主,中等及以上比例(>1.0g/kg)達86.8%。各區(市)縣來看,柑橘產區土壤全氮均值蒲江為較豐富水平,其余均屬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中等及以上比例分別為蒲江(96.4%)>金堂(74.0%)>簡陽(66.7%)>邛崍(47.1%)。全市主要柑橘產區土壤全氮水平處于中等及較豐富水平,各區域全氮水平差別較大,其中金堂、蒲江土壤氮素水平較高,簡陽、邛崍土壤氮素缺乏比例較大,生產上要注意氮素的補充。

表2 成都市柑橘主產區土壤pH值及各等級分布頻率

表3 成都市柑橘主產區土壤有機質及各等級分布頻率

表4 成都市柑橘主產區土壤全氮及各等級分布頻率
成都市西部柑橘產區土壤存在明顯酸化,蒲江、邛崍柑橘產區土壤酸化特征明顯,生產中應注意調酸;除蒲江外其余3地土壤有機質缺乏現象突出,主要原因是施肥管理不同,蒲江柑橘種植特別注重有機肥的施用;簡陽、邛崍土壤氮素缺乏比例較大,要適當補氮。
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和酸性肥料,如氯化銨、硫酸銨和過磷酸鈣等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可通過施用堿性肥料或堿性物質如石灰、白云石粉、鈣鎂磷肥、生物質碳等酸堿調理劑,逐步調節柑橘產區土壤pH值[6];增施有機肥或種植綠肥,提倡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提高土壤對水分的涵養能力,減少果樹漫灌或雨水沖刷造成的鹽基離子淋失[7]。
廣辟肥源,增施有機肥,如堆肥、漚肥、餅肥、人畜糞肥、河湖泥等都是良好的有機肥;大力發展綠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機質含量,如紫云英、苜蓿、苕子等,不僅可以增加果園水肥涵養能力,還能提升果園觀賞性[8]。
成都市柑橘主產區土壤pH適宜優質柑橘生長的比例為49.5%,有50.0%的土壤pH小于4.8,具體表現為東部地區適宜程度高而西部地區蒲江、邛崍酸化現象突出的特征;有機質含量以中等和缺乏水平為主,其中缺乏(≤20g/kg)比例為38.2%;全氮含量以中等和較豐富水平為主,占比為86.8%。綜上所述,成都市柑橘主產區土壤存在酸化和碳氮不平衡現象,實際生產中西部的蒲江、邛崍應注意“調酸”,簡陽、金堂、邛崍應注意“穩氮和增施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