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英 孫文文 王玲玲
(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弋磯山醫院兒科 安徽 蕪湖 241001)
兒科臨床護理操作復雜且精細,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要求較高。護生剛進入臨床,需要科學有效的護理帶教幫助他們盡快適應臨床護理工作,提高技能水平[1]。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模式在護理帶教工作應用廣泛,但存在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及時反饋、缺乏連續性等問題[2]。“雨課堂”的出現為護理帶教工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3]。本次主要探討雨課堂結合PBL 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9 月于我院兒科實習的護理學學生144 例,實習時間均為4 周,隨機分為對照組72 例和觀察組72 例。對照組女58 例,男14 例;年齡17 ~23 歲,平均年齡(20.98±2.14)歲;學歷:大專48 例,本科24 例。觀察組女62 例,男10 例;年齡18 ~23 歲,平均年齡(20.34±2.32)歲;學歷:大專44 例,本科28 例。兩組護生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兒科護理帶教,即帶教老師在護生入科時介紹兒科特點和護理操作,后期以臨床帶教為主,并解疑釋惑。觀察組采用雨課堂結合PBL 教學模式,即在護生入科前,帶教老師首先向護生介紹“雨課堂”軟件的使用,在每次講課前將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視頻通過雨課堂發放至護生手機,并提出相應的病例問題,帶教老師在課前及時查看閱讀人數,根據學生在雨課堂反饋的重難點進行重點講解,同時指導護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查房,各小組代表發言后,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并糾正護生討論、發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護生觀看操作視頻后,進行模擬操作,帶教老師提出不足之處并糾正。兩組護生均接受護理帶教1 個月。
帶教結束后對兩組護生進行兒科護理理論、操作考試,其中理論考試試卷根據兒科實習大綱制定,記錄分數并加以分析;同時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讓護生填寫,主要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 個等級,護生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生理論、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理論和操作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理論和操作成績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觀察組 72 93.57±6.12 92.19±6.63對照組 72 84.51±6.51 82.17±4 8.604 10.804 0.000 0.000.24 t P
觀察組護生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滿意度比較
臨床實習是護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兒科是臨床一個特殊的科室,因患兒治療時易產生恐懼感、配合度低,家長易產生焦慮煩躁,造成兒科護理工作強度顯著大于其他科室,這也給兒科的護理帶教工作帶來一定難度[4]。兒科護理內容抽象、不易記憶、缺乏形象的感覺刺激,傳統護理帶教無法滿足護生的實際需求,影響護生的學習興趣[5]。
PBL 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帶教工作中應用廣泛,但由于PBL必須提出問題,讓學生們在課上進行討論,而課堂時間有限,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后復習不到位同樣會影響教學效果[6]。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發展,“雨課堂”的出現為護理帶教工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其特有的彈幕互動,能夠拉近護生和帶教老師之間的距離,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帶教老師也能夠及時了解護生知識準備和掌握情況,護生也可根據學習內容和問題與同學、老師之間進行交流,對形成良好的雙向溝通關系、增進情感交流具有重要作用[7]。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理論、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護生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也從側面證實了雨課堂結合PBL 教學模式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雨課堂結合PBL 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帶教中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