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國網豐城市供電公司 張繼輝 李 意 王仁海 羅梅華
地處豐城市羅山深山區的洛市鎮楊家村,距市區50公里,距集鎮17公里,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67人,是十二五省級貧困村。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自2019年5月國網豐城市供電公司掛點幫扶以來,通過建強農村電網和推進定點幫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該村經濟發展面貌。

山高林密、村居分布零散且“空心化”嚴重、公共服務和交通基礎設施落后、村民整體文化偏低、產業支撐能力弱……如何有效破解這些難題?該公司黨委積極引導各支部深入開展“五同”活動,將黨建工作力量向脫貧一線傾斜覆蓋,勠力同心、盡銳出戰,上下一盤棋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抓在手上,讓掛點扶貧村成為黨員干事創業的主戰場,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針對幫扶村的現狀和問題,首先確立了“黨建+扶貧”總體思路,以脫貧攻堅為抓手,采取“幫促學習、幫建制度、幫抓隊伍,帶政策、帶信息、帶服務,做實議事程序、做實惠民措施、做實查漏補缺”等有力措施,幫助村級黨組織強根基、理思路、定制度,提高政治站位、推動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相互促進、深度融合。
“幫助貧困村改電改表,幫助貧困戶落實國家優惠電價政策,解決用電問題,捐贈過冬衣物,修繕房屋、修補破損門窗,無論大事小情,供電公司幫扶人員都認真對待,妥善解決?!敝芗医M貧困戶周谷生談起這一年村里的變化時喜笑顏開,對供電公司扶貧幫困工作大加贊賞。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該公司快馬加鞭推進脫貧攻堅“夏秋攻勢”,主要負責人帶隊深入開展“五同”活動,對村基本情況、發展瓶頸等再次進行摸底、研究對策。
要想致富,先改電路。通過實地了解,公司領導班子提出結合電力行業優勢,一手抓電網升級改造,幫助整治貧困村電力基礎設施;一手抓產業扶貧,幫助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以“兩手硬”保障“兩手贏”!
因楊家自然村均是沿路建房,地形復雜,農網改造施工難度大。該公司營銷部、運檢部、洛市供電所與明熙分公司等相關部門單位主動對接,從勘察設計到線路走向,從材料預算到施工隊伍組建,從電網資金到現場開工,做到每天督辦、上報進度。自2019年7月以來,共投資25.1萬元,為楊家村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8公里,新增成套化配變改造臺區6個100千伏安,新立水泥電桿108根,新架低壓線路26.27公里,改造接戶線42.52公里,更換破損表箱18只,受益5個自然村202戶1100余人。
“有路燈啦,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摸黑了!”看著村民拍手歡笑,該公司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張繼輝也喜上眉梢。兩年來,張繼輝帶著被褥和換洗衣物一頭扎進深山,幫助貧困戶推銷農畜產品、協調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養老醫療問題,成了貧困戶的“圓夢人”,被洛市鎮政府評為優秀第一書記。
“感謝供電公司連續兩年幫扶楊家村電網升級改造,讓村里的生活用電有保障,生產用電也更可靠,真正為所有村民辦了件大好事、大實事,我代表鎮政府表示感謝?!甭迨墟傉嚓P負責人在交流座談時說道。
發展產業扶貧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如何建立完善主體帶動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該公司在精準扶貧中產業扶貧的重點內容之一。
5月以來,該公司主要領導多次調研楊家產業扶貧項目,將楊家的產業發展作為治本之策,千方百計變扶貧從“輸血”到“造血”,鼓勵貧困戶發展脫貧產業,探索出一條可持續、有出路的產銷之路。
楊家扶貧產業基地有土雞、土雞蛋、生姜、豆腐乳,面對農副產品銷售問題,該公司領導強調通過電商直播平臺這一今年最火的帶貨方式,把扶貧產品銷出去變成村民兜里的收入,真正為貧困戶帶來收益。同時,號召全體干部員工以個人購買、食堂用餐、福利發放等形式盡全力幫助銷售。
依托該公司員工捐贈的3.37萬元扶貧款,楊家村成立了生態養殖產業扶貧基地,注冊了“綠江源”農副產品商標,建立了電商銷售平臺和線下銷售門店,并因地制宜挖掘出羅山豆腐乳、綠江源土雞蛋、羅山野生茶油等知名產品。
同在一方熱土,共建美好家園。這一年,豐城市公司全體干部職工和貧困群眾一起,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該公司的幫扶下,貧困戶有29人外出務工,產業基地吸納7人就業,為6人安排了8個公益性崗位,實現消費扶貧銷售收入18萬余元,13戶貧困戶脫貧摘帽。
“村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路修好了、房子修好了、路燈也亮了,農副產品銷路也打開了。”談到楊家村的變化,群眾感恩、干部感動,電力行業扶貧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