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 馬媛媛


【摘?要】?目的:探究循證護理在腦溢血昏迷患者預防壓瘡中的實踐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2例腦溢血昏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觀察組51例,護理時,對照組選擇常規方法,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循證護理,對兩組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對比兩組壓瘡的發生幾率、2周內換藥次數、壓瘡愈合的時間,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腦溢血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加以干預,取得了較為確切的效果。
【關鍵詞】?腦溢血;循證護理;壓瘡;昏迷
文章編號:WHR201910180
腦溢血昏迷患者壓瘡的護理是現階段醫院一項護理難題,也是開展臨床護理工作重要課題的一項[1]。循證護理的工作科學性和價值性相對較強,其護理依據是護理工作最新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將現有臨床護理人員擁有的經驗加以結合,包括護理的經驗和技能,提出護理工作的問題,并實證予以查找。經上述準備工作,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予以執行,可使患者獲得的護理最具針對性,且效果最佳,目前得到臨床護理的應用較為廣泛[2]。本研究針對腦溢血且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為防止壓瘡事件的發生,經證實效果良好,現加以表述,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2例腦溢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觀察組51例,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25例,年齡34~69歲,平均(45.56±5.9)歲;觀察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36~73歲,平均(47.15±6.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護理時,對照組選擇常規方法對壓瘡加以預防,包括定時變換體位的工作,定時更換其被褥,并使其床位干燥性得以保持,定期清洗其身體,在全身突出骨骼的部位放置充氣圈。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循證護理予以干預,主要包括:1)創建護理小組,成員為護理工作扎實的護理人員,并要求其了解并掌握循證護理實踐和專業的知識。2)將循證護理問題提出,應用網絡眾多知識,檢索循證護理知識,應用各種數據庫搜索有關文獻,如維普、知網等,確定護理高齡腦溢血昏迷患者避免出現壓瘡的主要工作內容。眾多因素壓力影響包括長期剪切力和垂直壓力等。制定和執行護理計劃時,需以皮膚的抵抗力和防御力為依據。3)干預具體的方法。①高齡患者翻身工作應定期完成,翻身護理通常在30~60min完成1次,防止易發生壓瘡部位受到壓迫的時間較長,將垂直壓力給身體帶來的損傷降低。同時對高齡患者壓瘡情況予以動態的觀察,觀察指標主要為其生命體征和意識障礙。②讓其表面皮膚保持干燥。由于長期臥床,高齡患者無法完成某些行為,如翻身等,由于各類物質刺激皮膚使其出現潮濕的狀況,如糞水、尿液、汗液等,極易引發細菌滋生繁殖,使其發生壓瘡的幾率加大。因此,患者身體皮膚表面維持干燥的意義較為重要,該項措施的應用,可有效防止壓瘡的發生。患者排便后應予以清洗,溫水最為適宜,操作時護理人員動作應輕柔,避免因過度用力,損傷其身體的皮膚。除此之外,對于高齡患者床單和貼身衣物的更換應由護理人員及時完成,使其身體的清潔得以保持。③均衡營養。患者因腦溢血而昏迷,且為高齡人群,無法獨立完成飲食,其營養狀況從整體來看較差,脂肪和肌肉無法對突出肢體部位加以保護,極易出現由于較差的血液循環而引發壓瘡現象。需定時對此類患者實施營養的補充,以患者具體身體情況為依據,針對性的補給營養,使其營養均衡得以實現。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兩組發生壓瘡的情況、2周內換藥次數、壓瘡愈合的時間加以觀察。
將壓瘡指數分為三度,皮膚產生水泡、紅腫情況,即為一度;皮膚表層呈現紫紅色,皮下組織產生水泡問題或發現硬結,即為二度;淺層皮膚組織產生潰瘍、流膿、感染,組織局部產生壞死、臭味,即為三度[3]。
1.4?統計學處理J
數據應用SPSS?17.0進行分析,發生壓瘡的幾率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兩組壓瘡情況
兩組壓瘡的發生幾率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觀察指標
兩組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因長時間受壓力作用,人的身體血液出現循環不通暢的現象,致使人體皮下組織產生缺血問題,造成局部位置產生潰瘍、水泡等現象[4]。臥床不起或昏迷身體虛弱的患者是該現象的常見人群。一旦產生壓瘡,治療起來較難,還會影響其生活的品質,帶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5]。預防壓瘡工作的正確性,其臨床意義十分重要,有助于護理整體工作的實施。預防壓瘡的實施,可降低常見因素引發壓瘡的幾率,或者使常見引發壓瘡的因素消除,讓患者身體得到全方位、全面的護理。
循證護理是建立在不斷發展的循證醫學基礎上,屬護理理念中較為新型的一種,其主要以五個步驟為依據將護理實施開展,主要包括:1)對臨床護理中壓瘡問題的發生進行尋找,并予以特定化,作為研究工作前期的導向,有助于日后的工作。2)對現有搜集文獻的工具加以利用,搜集有關文章,尋求外部證據,證實研究的可行性,后開展更深層次的護理和研究工作。3)評審現有科研證據的有效性,慎重評定其存在的推廣性。4)結合臨床實踐和理論現有知識,依據患者情況,制定護理與之吻合的工作計劃。5)具體在臨床中進行實踐,對其護理成效予以監測[6]。患者若為腦溢血且處于昏迷狀態,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學習,掌握護理工作,將壓瘡引發的因素解決,將問題解決的能力提升,從而使護理品質得以提升。
經本次研究顯示,對比壓瘡發生的幾率、2周內換藥次數、壓瘡愈合的時間,觀察組較對照組低,提示了針對腦溢血且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使壓瘡發生的幾率降低。
參考文獻
[1]?蘇紅梅,周云,曹靜,等.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08(09):1106-1107.
[2]?翁琳萍,吳屹冰,鄭雪紅,等.循證護理在促進脛骨橫向骨搬移術后2型糖尿病足潰瘍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2):886-891.
[3]?葉紅,李世光,辛玲,等.循證護理在無鞘指引導管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圍術期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8,27(03):281-284.
[4]?崔麗敏,馬朝霞.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9,26(03):346-349.
[5]?王圣燕.中老年腦溢血患者行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05):157-159.
[6]?羅惠.腦溢血患者開顱術后加強舒適護理對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03):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