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 / 畢文君
義務教育有保障

沿河自治縣第四中學的學生在上室外活動課。(任世明 攝)
“他現在很聽話,學習積極。”提起現在的小飛(化名),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四中學老師羅堯面帶笑容夸獎他。但在去年,小飛卻是個讓羅堯十分頭痛的學生。
今年15歲的小飛,家住沿河自治縣團結街道紅花蓋村,就讀于沿河第四中學八年級某班。2019年9月,報完名后本該回校就讀的小飛卻不見人影,無故輟學,這可急壞了他的班主任羅堯。羅堯多方聯系,最終通過小飛的幫扶人李滔找到了他。
“為了勸他回學校,還是費了些心思。”找到小飛后,班主任羅堯、幫扶干部李滔、校長蘭顯亮都先后去勸說,終于讓小飛點了頭,同意回校繼續讀書。
小飛輟學事出有因。父親過世后,母親又組建了新的家庭,家里只剩下他和姐姐,因缺少家庭關愛,小飛產生了厭學心理。
“現在學費、生活費、住宿費都免了,老師們對我也很關心,我想好好讀書。”重回學校的小飛開始積極主動地學習。
義務教育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抓好控輟保學工作,沿河自治縣成立了控輟保學工作領導小組,并嚴格按照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雙線”責任制和“七長”負責制要求,將控輟保學任務層層分解、層層壓實。
“‘雙線’是指行政線和教育線,從縣到村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七長’則是指縣長、鄉(鎮)長、村主任(村長)、教育局局長、校長、師長、家長,縣長總攬全縣,其余‘六長’各管一攤,確保每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能依法得到教育保障。”沿河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科級督學魯學崇介紹。
如今,每天清點學生人數已成為沿河自治縣所有中小學班主任的慣例。“一旦發現有學生缺課,第一時間聯系家長或者監護人,若學生輟學,根據輟學學生的具體情況,縣、鄉、村、校建立工作臺賬,認真制定勸返方案。”魯學崇說。
同時,對因病因殘無法上學的適齡學生,沿河自治縣還采取送教上門措施。
“我很喜歡覃老師和姜老師來給我上課。”提起送教老師,黑水鎮楊寨社區大土組的小笛(化名)滿臉笑容。
今年12歲的小笛因身體原因,無法到校上課。為讓她不因殘被迫輟學,從2019年9月開始,黑水鎮楊寨小學的老師覃雙圓與姜月梅便擔任起了小笛的送教老師。
“她很乖,也很愛學習。”自擔任小笛的送教老師以來,覃雙圓與姜月梅便輪換著制訂教學計劃,每周開展一次送教上門,每次送教都會在小笛家待上一個多小時,除給小笛上課外,還會關心她的生活。
在沿河自治縣,目前像小笛這樣因身體原因需送教上門的學生共有224名,沿河自治縣各學校根據這些學生具體情況,選派責任心強的教師,多種途徑開展送教上門。
目前,全縣小學、初中年級輟學率均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