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雨
被寄予厚望的貴州職業教育,將繼續緊扣“一帶一路”和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發展內涵,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4月下旬,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發揮自身辦學優勢,立足職教本業,率先與威寧、晴隆、從江、榕江、赫章等“9+3”縣區的中職學校簽訂結對幫扶聯合辦學協議,推出8條措施,為脫貧攻堅貢獻職教力量。
脫貧攻堅決勝時,職業教育再發力。中高職貫通培養、專業拓新改造、實訓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內涵建設……通過這些措施,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將為對口幫扶學校搭建提升辦學質量的平臺,打通“3+3”中高職銜接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通道,在助推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也為貴州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樣本。
前不久出臺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中,對職業教育提出了“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清鎮職教城時對職業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辦好。
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全省上下勠力同心推進職業教育跨越發展,為貴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和技能人才保障。
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貴州以聚焦脫貧攻堅為導向,以關注困難群體為重點,以人人需求為目標,大力實施職教興黔富民行動計劃,努力推動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共生共贏。
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能就業,這一戶脫貧就有了希望。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貴州職業教育學生規模從2012年不到60萬人增長到近100萬人,專任教師從2萬人增加到3.3萬人。
秉承著“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貴州職業教育始終將關注的目光,放在了幫助困難群體學習成長上。
在今天的貴州,各級各類職業學校都有這樣一個明確的培養目標:通過3年中職或高職教育,將貧困家庭學生培養成德技兼備、自立自強、陽光自信、人生出彩的技術技能人才。
各所職業院校不僅在專業設置上緊扣地方產業需求和學生需求量身定制,配備優秀的班主任(輔導員)和任課老師,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精準脫貧班”學生的就業。
學生上升發展通道的不順暢,曾經是職業教育不受學生和家長青睞的原因之一。為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職業教育“立交橋”,貴州打破了職業教育學生成長的“天花板”,建立健全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貫通“中職-高職-本科”的升學通道,不斷擴大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高職畢業生升入本科的規模,特別是提高了高職分類招生中招收貧困家庭中職畢業生的比例,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貴州還通過實施定向招生計劃和健全完善精準資助體系,切實增加貧困地區群眾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保障其有公平的上升通道和進步的希望。據統計,近年來貴州平均每年投入20億元以上資金健全精準資助體系,做到不因貧失學、不因學返貧。
“希望去職業學院讀書,學門技術就業更有保障。”今年5月,來自畢節的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劉新,毅然選擇了通過高職分類考試報讀位于清鎮職教城的一所職業學院,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
如今,職業院校因為就業率高、專業實用性強,已經成為貴州不少學生和家長升學的首選。劉新說:“讀了高職還可以考慮專升本,有技術還有學歷,很多同學都和我一樣選擇了職校。”

在黔南州福泉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汽車維修知識。(肖偉 攝)

2020 年6 月11 日,在銅仁市萬山區交通學校,電氣專業老師在進行電氣控制技術講解。(彭俊 攝 貴景網 發)
學生與家長觀念的轉變,讓貴州的職業院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據統計,在2020年貴州省高職(專科)分類招生中,僅高中生就擬錄取42557人。
貴州職業教育,一頭連接著教育這個最長遠的民生,另一頭連接著就業這個最根本的民生。
抓就業,關鍵是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與技能。而貴州職業教育,也始終關注著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終生持續發展的要求,切實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讓職業教育幫助個人實現更好發展——
相繼實施教育“9+3”計劃、中職“百校大戰”、職教城建設、“中職強基”工程、高職“雙高”計劃,建立完善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優化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形成緊扣產業、凸顯特色、錯位發展的職業教育專業體系;
實施職業教育服務農村產業革命能力提升計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產業革命,建設一批精準服務全省重點發展的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的涉農專業,培養一批現代農業專業人才、經營人才、創業人才和新型農民;
實施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和“一戶一人一技能”行動計劃。積極開展貧困勞動力全員精準培訓,對新型職業農民、農村轉移勞動力、城市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這些硬核措施的推行,使得職業教育在特色教育強省和興黔富民中的品牌地位更加突出,服務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也大幅提升。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
全面推行校企聯合招生、共同育人的現代學徒制,深化引企入校改革并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這方面,貴州職業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
立足貴州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新趨勢,貴州省職業教育及時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每年為省內9500家大數據企業培養輸送2.8萬名技術技能人才;立足現代旅游業快速發展需要,貴州職業院校每年培養輸送旅游人才3.1萬名,開展培訓13萬人次;茅臺酒是貴州的“金字招牌”,在貴州茅臺集團的3萬名員工中,職業院校就培養輸送了6000余人,不少釀造、勾兌等“國酒大師”均來自于職業教育的培養。
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同時,貴州職業教育也在不斷轉型發展、提質升級,朝著建成具有貴州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步邁進。
2019年12月,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名單公布,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獲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和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
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貴州獲一等獎10個、二等獎19個、三等獎66個,共計95個,獲獎總數列全國各省區第14位。
改革創新無止境。被寄予厚望的貴州職業教育,將繼續緊扣“一帶一路”和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發展內涵,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