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雅菊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又被稱為甲亢,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免疫系統病癥,發病機制復雜,患者主要表現為高代謝癥群、眼征、甲狀腺肢端病、皮損、彌漫性甲狀腺腫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臨床中甲狀腺增多會刺激機體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患者出現失眠、心動過速、心悸、焦慮、情緒激動等情況。現階段多采用放射碘治療、手術治療和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放射碘治療均為破壞性治療,不易于被患者接受。硫脲類、咪唑類藥物是治療甲亢的常用藥物,效果良好,并不會導致患者發生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情況,但患者用藥期間容易發生肝功能損傷。因此當前多采用丙硫氧嘧啶與甲巰咪唑治療甲亢。為了探討更加科學的臨床治療方案,明確丙硫氧嘧啶與甲巰咪唑的應用效果,本文以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甲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后就不同治療方案的應用效果展開了如下分析,以供臨床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甲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甲亢的診斷標準[1];②依從性良好;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④超聲提示甲狀腺腺體腫大,血管阻力減少,動脈血流速度增快,局灶性回聲減弱。排除標準:①3 個月內接受過抗甲狀腺藥物治療;②妊娠、哺乳期女性;③精神病;④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⑤血液系統疾病;⑥藥物過敏;⑦有肝脾腫大;⑧病毒性肝炎病史。采用紅綠雙色球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18例,女24例;年齡23~68 歲,平均年齡(45.62±8.31)歲;病程1~15 個月,平均病程(6.28±3.14)個月。對照組男17例,女25例;年齡22~67 歲,平均年齡(45.78±8.59)歲;病程1~14 個月,平均病程(6.41±3.23)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丙硫氧嘧啶片(德國赫爾布蘭德制藥廠)治療,口服,250 mg/次,1 次/d,結合患者病情變化減少用藥劑量,維持劑量為40~90 mg/d。觀察組予以甲巰咪唑片(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口服,30 mg/次,1 次/d,結合患者癥狀改善效果調整用藥劑量,維持劑量5~10 mg/d。兩組患者均接受12 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的療效和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1 療效判定標準 ①顯效:患者甲亢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得到明顯改善,FT3、FT4等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②有效:甲亢癥狀及體征得到改善,FT3、FT4等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③無效:甲亢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病況加重,FT3、FT4等血清甲狀腺激素無顯著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
1.3.2 甲狀腺激素 治療前后患者空腹經肘靜脈采集血標本3 ml,使用貝克曼UniCel DxI800 化學發光檢測儀測定血清FT3、FT4,檢測試劑源于德國Bayer 公司。
1.3.3 不良反應 包括肝功能異常、皮膚瘙癢、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皮疹、白細胞減少。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顯效28例(66.67%),有效13例(30.95%),無效1例(2.38%),總有效率為97.62%(41/42);對照組顯效20例(47.62%),有效14例(33.33%),無效8例(19.05%),總有效率為80.95%(34/4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98,P=0.014<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n(%)]
2.2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 治療前后,觀察組的FT3分別為(13.57±1.48)、(9.16±1.25)pmol/L,對照組的FT3分別為(13.69±1.63)、(10.37±1.16)pmol/L;治療前后,觀察組的FT4分別為(33.17±2.59)、(28.45±2.18)pmol/L,對照組的FT4分別為(33.68±2.65)、(30.21±2.37)pmol/L。治療前,兩組的FT3、FT4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53、0.892,P=0.362、0.188>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FT3、FT4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753、9.036,10.755、6.325;P=0.000、0.000,0.000、0.000<0.05);治療后,觀察組FT3、FT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598、3.542,P=0.000、0.000<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s,p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s,p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4/42),包括肝功能異常1例(2.38%),皮膚瘙癢1例(2.38%),白細胞減少1例(2.38%),皮疹1例(2.3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95%(13/42),包括肝功能異常4例(9.52%),甲狀腺功能減退2例(4.76%),皮膚瘙癢2例(4.76%),白細胞減少2例(4.76%),皮疹3例(7.14%)。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74,P=0.015<0.05)。
甲亢主要由甲狀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多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誘發甲狀腺病變所致,導致患者體內分泌和釋放大量的甲狀腺激素,致使血運循環體系中進入過量的甲狀腺激素,并作用于周身腎臟、肝臟等各個重要組織器官,同時還會提高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人體呈代謝亢進狀態,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目前臨床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常用藥物主要為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應用效果較好,但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引發肝損傷、血小板減少等不良事件,影響使用的安全性。其中甲巰咪唑作為臨床治療甲亢的常用藥物,在進入人體后可通過抑制甲狀腺細胞內的過氧化酶系統,阻礙碘離子氧化,使得甲狀腺體內碘濃度下降,進而阻斷甲狀腺素、碘化絡氨酸和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形成,調節代謝亢進狀態,達到治療甲亢的預期目標。而丙硫氧嘧啶可有效抑制甲狀腺素合成,阻礙甲狀腺素轉化為T3,影響甲狀腺素形成。因此兩種藥物在甲亢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5]。
臨床中甲狀腺藥物具有無永久性甲減發生、可逆性的優勢,但患者治療時間較長,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肝損傷、關節疼痛等并發癥,導致患者的依從性較差。臨床中抗甲狀腺藥物引發的肝功能損傷與人體異質性反應關聯密切。而采用甲巰咪唑治療甲亢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效果優于丙硫氧嘧啶,且對患者的肝功能影響較小,應用安全性較好。作者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后發現,甲巰咪唑治療甲亢的肝損傷風險低于丙硫氧嘧啶,安全性更佳。甲巰咪唑具有免疫抑制效用,經口服給藥進入人體后能夠通過對B 淋巴細胞的合成抗體反應進行干擾,促使血液循環體系內的甲狀腺抗體濃度下降。同時使用甲巰咪唑治療患者能夠增強機體內部的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自由基大量聚集情況,對患者肝功能的影響較小,安全性更高。因此本文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4/42),低于對照組的30.95%(13/42)30.95%(13/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73,P=0.015<0.05),提示觀察組的安全性更佳。
熊慧麗等[6]對83例甲亢患者研究后發現,采用甲巰咪唑治療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5.24%,高于丙硫氧嘧啶治療的70.73%,且前者的FT3、FT4水平降幅更加明顯,有助于調控甲狀腺激素水平,證實甲巰咪唑治療甲亢療效較好,值得推廣。經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采用的藥物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體征和癥狀,促進甲亢消失,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療效更加卓越。本文中治療前,兩組的FT3、FT4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FT3、FT4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T3、FT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甲狀腺激素水平調控效果更加理想。研究后發現,甲巰咪唑在甲狀腺增大、甲亢的治療中均具有良好功效,且在各類型甲亢病例的術前準備中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可有效防控甲狀腺毒性危象發生,多數患者耐受度良好,可作為長期治療甲亢的有效藥物[7,8]。由此可知,本文使用的2 種藥物作用機制類似,均可通過降低甲狀腺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抑制聚集的離子碘轉換成活性碘,防止絡氨酸碘化,影響碘化絡氨酸的縮合反應,阻礙T3和甲狀腺素發生合成反應,減輕甲亢癥狀。但甲巰咪唑在服用后短期內即可在胃腸道中快速吸收,吸收率約為70%~80%,具有起效快、代謝時間長的特點,血漿半衰期約為5~12 h,服用30 mg 后的藥物持續作用時間>24 h。而丙硫氧嘧啶口服給藥后主要經肝臟代謝,100 mg 的持續作用時間為2~3 h,服用500 mg 的持續作用時間為5~8 h。由此可見,甲巰咪唑的藥物持續性作用時間更長,療效更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甲巰咪唑治療甲亢使,盡管能夠有效抑制甲狀腺激素水平,但甲狀腺腫仍有可能生長或出現臨床型甲狀腺功能減退情況,因此一旦患者獲得正常的甲狀腺功能代謝狀態,即需要下調用藥劑量,必要時可適度添加左旋甲狀腺素,保障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與丙硫氧嘧啶治療方案比較,采用甲巰咪唑治療甲亢能夠有效降低FT3、FT4水平,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減少不良反應,提升臨床療效,因此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