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成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 830002)

分析本題從表象看考查解斜三角形,一般綜合需要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積公式、三角公式等知識作答.但是從考試統計數據發現此題得分率很低,僅0.1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深入研究才發現,解答本題不能走套路,它必須以平面向量為背景的中線性質為突破口,否則解答難以推進.沒有角B的對邊AC的數據,正、余弦定理無法派上用場.


評注本題在曾經的解斜三角形的高考題、??碱}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巧妙地將平面向量融入題中,體現了平面向量的工具性.本題將正、余弦定理進行了靈活考查,具有很好的復習教學價值,深入探究可以鞏固解斜三角形的方方面面知識,總結提升解題方法,形成解題技能,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避免題海戰術給復習帶來的繁重負擔.
解斜三角形作為每年高考必考的內容,非常重要,往往依托于三角形及其內部的一些邊角關系,就三角函數、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射影定理、面積、周長、相關圓的半徑等進行考查,往往有一定的區分度,變式研究非常必要.


評注本題與原題而言,本質是一樣的,但是中線的向量性質應用更具有隱蔽性.學生思維受阻的可能性增加,必須等價轉化為原題.


評注求面積有較強的提示性,將問題等價轉化為求邊BC.培養學生解題的目標意識,以及公式的合理選擇.


評注求三角形內切圓半徑須用到等積法,自然要尋找三邊之長,同樣能實現考查意圖,主干知識得到檢測.


評注求三角形外接圓半徑與原題的難度相當,僅需再向前一步,應用正弦定理中的比值常數作答.

解在△ABD中,


(為節省篇幅,以下變式不再作答)






評注以上八種變式,借助三角形的角平分線或高線,復習了三角函數的定義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和差角公式、誘導公式、面積公式.考查的知識點沒有變,但是問題顯得新穎,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實戰中的應變能力.
1.梳理三角形中的一些重要向量關系
本題深刻反映了平面向量的工具性.平面向量能將代數和幾何聯系起來,通過向量運算還能反應幾何位置關系,如:平行、垂直、中點等.關鍵問題是學生不明白三角形中平面向量關系式的幾何含義,反之也不完全清楚如何用平面向量表達三角形中一些特殊位置關系.正如此題,學生不知道如何應用條件“中線AD”.鑒于此,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三角形中的重要的知識.

2.深刻認識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重點在于對某個問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一題多變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有極大地幫助,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當然,恰當與否的一題多變,在教學中當然起著不同的作用.
設計一題多變首先應該體現數學的遞進性.對教材的題目進行了大膽的組合和拓廣,由易到難,由數字到字母,由具體到抽象,這恰恰是學生應掌握的重點和難點.一題多變不僅鍛煉了學生用類比的方法去思考和學習,而且促進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路理解得更為透徹.每一變都應體現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環環相扣的密切聯系.
數學中的一題多變設計還應體現知識的一定規律和一定的關聯,便于學生解題時思維的連貫.用題目的相近性、相關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了解數學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特殊的探索規律.再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不僅使得學生對思考的問題由淺入深,而且極大的鍛煉學生類推能力和梳理思路歸納的能力.設計時還應該注意盡可能不多給信息,不要讓學生感覺到題目在堆砌拼湊.多用簡單明了的符號或者圖形,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審題,找到自己認為有用的信息來解決問題.設計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該能夠體現命題的前瞻性.
落實“一題多變”,可以對題目的“條件”“結論”“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進行聯想、類比、推廣,進而得到一系列新的題目,甚至得到一般性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步把握題目的本質.這樣可以起到“做好一題,帶活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