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鋒



摘 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不應再拘泥于死板的被動式教學,應探索創新型教學課堂模式,順應教學趨勢。本研究采用“3+x”課堂模式以適應學生的興趣和發展為本,促進發展學生的體育素質和終身體育的觀念,提高體育技能,增強身體機能。研究結果表明,“3+x”課堂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在學生掌握一項或多項體育技能的同時,學生身體素質能力有明顯提高。
關鍵詞:足球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興趣發展;技術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7-00-04
1999年6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2015年起,北師大“高參小”項目在教育教學、體育藝術等科目上,給予了學校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2018年,在專家們的領導下,學校創新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堅持我校校園足球傳統,強調課程目標與課程教學實踐的緊密結合,突出學生的主要發展目標,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發展學校其他體育技能為主旨,進行嘗試性課堂教學改革。
一、“3+x”課堂模式的設置和意義
我校是全國校園足球傳統特色校,發展足球運動成為學校課程的主要內容,我校也創編了足球教學的自主校本課程。那么,體育課該怎么上?怎么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針對層次不同、水平不等、喜好不一的學生該如何教,這些成了體育教師最需要探索的內容以及研究的主要課題。我校三名專職體育教師,其中一名足球B級教練,一名足球E級教練,一名田徑專業的教師。所以,我校依據現有師資力量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出一種新型的課堂模式。以本校五年級為測試樣本,兩個班級共60人,經過測試、選項目、分組,采取每周一次合班模式,進行一學年的教學實踐嘗試。由三位體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課堂時間40分鐘。其中足球課堂、田徑課堂、跳繩課堂三個主科目,是課堂中的“3”;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比較喜歡的自選科目,如輪滑、民族踢毽子等,即“x”,形成“3+x”課堂教學模式。三個主科目是固定的,而“x”會根據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行改變。教學改革的分組,以測試和自主選項為主,比如喜歡足球項目的學生進行足球教學,喜歡田徑的學生練習田徑項目,喜歡跳繩的學生進行跳繩的練習,對這三項都不感興趣的可以嘗試踢毽子或輪滑練習,這樣一節課會出現多種運動項目,有專業的教師專門指導,更易于學生接受和提高,更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對我校五年級6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其對足球項目的關注喜好程度。統計結果顯示(表1),非常喜歡的占40%,喜歡的占20%,一般的占15%,不喜歡的占25%。表明該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彈性,在大部分學生習慣或可接受的前提下,可隨著課堂的深入逐漸加入新的課堂教學內容。
這對于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更集中、更專業地進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利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練習起來,更積極、更努力,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二、“3+x”課堂模式的課堂實施與測試結果
(一)項目的測試與實施
在“3+x”課堂初,根據學生興趣,選擇相對適合的課堂(選擇情況見表2),測試學生的體質狀況,做好記錄。設定的檢測內容為幾大項:男女足球、田徑、跳繩、輪滑。在最初的課程設定中以“3主要內容+輪滑”這種內容設定和展開(表3,圖1)。
(二)測試成績結果
測試結果(表4)可體現出學生現有技術技能的掌握情況。由表4可見,對于田徑基礎類項目,學生的整體能力可達到80%和90%的良好及優秀率,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身體素質尚可;足球項目達到61%、66%和33%的良好及優秀率,足球項目涉及原地顛球和帶球過障礙等專項技能,說明有近一半學生專項技術技能掌握不太好,希望開設課程提高學生的足球專項技能;跳繩和輪滑則達到42%和35%的良好及優秀率,說明學生對于選修項技能掌握情況不太樂觀,開設“3+x”課堂模式希望提高學生的良好及優秀率,使大部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選修課技術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
三、“3+x”課堂的設計與實施
體育教學模式是在某種體育教學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體育教學的秩序,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體育教學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
(一)課堂教學結構的統一性與差別性
教學環節相同,課堂常規與準備部分(包括熱身)統一,教師與學生保持一致。但是專項輔助練習開始,內容則不同,每個課堂由專項教師引領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比如足球和田徑的教學,足球可以進行熟悉球性練習、敏捷性活動,而田徑就可以進行柔韌,彈跳等練習,跳繩和輪滑則可以安排靈活性、節奏性訓練。課堂的基本內容和放松也根據專項教師設計與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
(二)設置教學內容的合理性與興趣性
在教學過程中的環節設計、選取上,應該依照學生生長規律,科學安排既有一定強度的運動負荷,又吸引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練習激情的項目。比如,跳繩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體育教材內容,經常進行跳繩練習,對于促進運動器官的發育和內臟機能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尤其對發展彈跳力和提高靈敏、協調、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具有顯著的效果。本課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五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在學生已掌握短繩的基礎上進行長繩的教學,并且有針對性地選取“8”字長繩和穿梭長繩,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勇于挑戰。教師將主要內容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鼓勵學生模仿─分組練習─鞏固提高─自由創編,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地進行,同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創設充分展示的空間,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為了發展個性加強合作與交流,活動形式由個體發展到結伴練習,最后到小群體練習,教師設疑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嘗試。這種挑戰自己的內容,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教法多樣性與靈活性
教學過程中不能單一地只強調技能的訓練,應該充分考慮到10歲學生的性格特點,愛玩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學中,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以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此外,建立完善的評價標準和適當的獎懲制度。當然用適宜的獎懲制度,既要保護學生自尊心又能鍛煉體能(如蹲起、蛙跳等),同樣也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有幫助。
(四)注重男女差別性與對抗性
1.性格差異
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身體素質差異很大,受學生自身家庭、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影響,性格、對新技能學習的理解能力等方面也有差異。針對各種各樣的具體情況,我們需分析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并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找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運動項目,因材施教,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體育針對他們自身特點從不同方面起到相同的作用。
2.身體素質差異
從五年級開始,男女生的身體會出現較大差異。男生的速度力量素質會大幅提高,好勝心強,喜歡個人對抗較強的項目;女生相對男生來說力量稍差,速度稍慢,只有少部分性格外向的女同學愿意和男同學一起做對抗性運動,而大部分女同學愿意單獨活動或者群體小運動量活動,因此,足球內容需要男女隊的分別學習,除了足球之外,也可安排田徑、跳繩、輪滑等身體對抗強度小的教學內容。
(五)注重體育的競技性特點
在鞏固基礎的同時,發現優秀的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提高運動技能和水平,并選拔出專項隊伍,組織進一步訓練,為校級的運動隊輸送人才,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足球賽、田徑運動會、跳繩比賽等活動,以賽代練,提高競技水平,為參加昌平區、北京市級以上的比賽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3+x”課堂模式學習實踐的成效
(一)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
學生愛上體育課喜歡體育項目,“興趣、愛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經過課堂改革后,可明顯感受到學生對體育項目興趣的提高,會主動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技能,如顛球、傳球、射門、花樣跳繩、雙搖以及跳高場地進行對抗比賽等。“3+x”課堂模式激發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了運動意識和水平,也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打下了基礎。
(二)樹立良好的體育精神
體育使學生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精神,在“3+x”課堂模式進展的同時,可感受到學生的自信心逐漸提高,敢于和同學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樂于與大家交流,主動和教師探討問題,毫不膽怯;永不服輸的精神體現在孩子們身上,不怕苦,不怕累,堅強勇敢,即使輸了球也不氣餒,勇往直前。
(三)注重 “團結、協作”
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鼓勵學生要有合作精神,進行有意識的合作練習,互相指導,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合作討論如何更好地掌握技術。進行小組比賽,培養集體的合作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這種團隊精神不僅運用于課堂,也能引入到其他活動中,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不局限于活動的成績,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們精誠團結、凝聚一心的團隊精神。
(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經過一年的課堂改革,測試全年級60名學生,具體結果見統計成績優秀提高對比簇狀圖(圖2)。
經過三項內容的測試評定,50米跑的優秀率2019年比2018年提高了5人,提高率83%,跳繩13人,提高的優秀率86%。仰臥起坐11人,提高的優秀率45%。各項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五)提高體育運動成績
經過一年的開展,“3+x”課堂模式實施順利進行,我校2018—2019學年體育成績有明顯提高,在各種中小型比賽中都獲得了佳績(表5)。
五、不足與展望
(一)關注學生興趣的易變性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性格特點決定其興趣愛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今天喜歡足球,明天喜歡跳繩。這種流動性很難把控,在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就要求專項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課堂的吸引程度。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練習中去,是現階段所欠缺的方面,以后應加強此方面的關注和改進。
(二)關注個別體育困難生
對于個別沒有任何天賦和興趣的體育困難生,我們如何把他們帶進體育課堂,使他們喜歡并且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設置什么樣的內容更容易提高素質,這是后續應著手研究的重點。
(三)完善課堂模式
經過歷時一年的課堂改革,雖時間尚短,有些方面還不完善需要改進,但是給予我們更多的是堅持這種教學模式的信心,新型課堂模式的發展帶來的是對學校體育教育全方位的提高,我們要創新改革,積累經驗,以此為新的起點,完善“3+x”教育教學模式、完善課堂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和身體素質,運用于以后的教育教學實踐當中。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董旭,劉漢芳.小學體育課程設計與指導翻轉課堂模式探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11):7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