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自6月進入梅雨季以來,長江流域多個省份防汛形勢嚴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成為各地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的首要任務。位于長江下游北岸的安徽省安慶市則面臨雙重“考試”,一方面要做好轄區內抗洪搶險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安慶地理位置特殊,要承擔位于其上游的安徽阜陽市泄洪對安慶市帶來的風險——只有阜陽泄洪成功,安慶承載住泄洪壓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洪水對河南、江蘇等鄰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影響。
自7月10日接到指令以來,武警安徽省總隊安慶支隊執勤二中隊、機動中隊牢記黨和人民囑托,迅速前往一線開展抗洪搶險、轉移受洪水圍困群眾,緩解鄰省抗洪搶險壓力。
這是一支紅色歷史悠久、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的隊伍。
武警安徽省總隊安慶支隊執勤二中隊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團第二營第四連,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戰功赫赫。
1946年冬,在解放長春的戰役中,為搶占要地,團部命令四連24小時內趕赴馬家油坊殲滅敵人。駐扎在百里外的四連官兵晝夜兼程,每小時步行13華里,途中還與敵人發生激烈交火,擊敗并俘虜敵人20余名,提前1小時到達目的地。由于完成任務出色,并為兄弟部隊掃清了障礙,師部決定授予四連“鐵腳飛行連”光榮稱號。
2016年7月,安慶市望江和九成地區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災,嚴重威脅到駐地數萬群眾和萬畝良田安全。安慶支隊執勤二中隊官兵聞令而動,快速到位,出動50名官兵,歷時42天,先后轉戰增援望江、西聯圩、幸福村、黃湖等多個戰場,累計搬運砂石8萬余袋,加固堤壩25公里,堵塞管涌沙眼群21處,排除險情82余處,轉移群眾1000余人,在押犯600余人,打贏了抗洪搶險攻堅仗,受到各級領導和駐地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被安慶市委、市政府評為“防汛救災抗洪搶險先進單位”,中隊1名班長榮立三等功,17名戰士獲嘉獎。
同年7月,面對長江中下游發生百年不遇特大洪災,成立于1990年的安慶支隊機動中隊全體官兵緊急出動,連續奮戰42天,轉戰懷寧、池州、桐城等6市(縣區)18個險段,高效完成“緊急保文都、決戰升金湖、馳援同心圩、營救六圩村、排險龍感湖、奮戰西聯圩”等一系列抗洪搶險戰斗,累計堵塞管涌決口7處、修筑壩體10處、填裝沙石3000余噸、轉移群眾2000余人,挽回經濟損失8000多萬元,為保衛人民家園、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被武警部隊評為“抗洪先進集體”,并榮記集體一等功。回望來時路,這支中隊出色完成1996年、1998年、1999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2007年淮河流域特大洪災搶險,2008年奧運圣火傳遞護衛等急難險重任務,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人民美好生活作出貢獻。
“看見你們,我就放心了。”自7月10日晚接到任務以來,作為第一梯隊力量的安慶支隊機動中隊官兵迅速補充抗洪器材、進行抗洪演練,并于次日上午8時抵達救援現場,立即開展抗洪搶險工作。
7月12日7時,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培文圩上一座閘口被洪水沖垮,現場留下一道3米長的缺口,缺口下方就是農田和村莊。危急時刻,中隊12名特戰隊員跳進齊腰深的洪水里,在其他隊員和當地群眾配合下,用棉被裹著大石頭并用鐵絲捆綁投入缺口堵住激流,而后又倒入五車石子,截至當天15時,成功封堵閘口。完成任務正準備撤離時,部隊發現還有幾戶村民尚未撤離。當時天降暴雨,水已漫進村民家里。中隊馬上安排人員幫助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在家門口壘砌防水圍堰。
12日晚八點,中隊接到新任務連夜轉戰懷寧,盡管到達洪鎮河已近24點,仍于次日早晨迅速展開正式作業。懷寧洪鎮河水位上漲,橋頭處有30米長低洼圩段洪水漫灌,威脅距離圩堤3米處的幾戶農戶。中隊特戰排緊急趕赴一線,開展大壩加固作業。現場河流水深七八米,圩堤很窄,僅能容一只腳板通行,一不留神就會掉進河里。特戰排頂著傾盆大雨,先對淤泥挖掘,經過連續7個小時戰斗,構筑一道30米長、4米寬、2米高的堤壩,成功避免河水倒灌農戶家中。當時雨很大,官兵冒雨踩水連續作業,一位中年大姐帶著面包、八寶粥和兩把大傘來到抗洪現場,她說:“看到你們,我就想起我自己當兵的兒子。”
軍民魚水情深。在桐城練潭圩受災群眾安置點,戰士們自覺把自己的食物和飲用水勻出一部分分給沒有吃飯的志愿者和受災群眾,并幫助清理校園雜草、打掃廁所。
早在支隊出發前,黨支部要求黨員干部在此次抗洪搶險任務中要做到4個“第一個”、4個“最后一個”。抗洪前支部黨員大會上,黨支部書記徐皓鄭重宣布:“第一個學習習主席決策指示、第一個擔負夜間站哨、休息時有公差第一個上、堵管涌時第一個跳;最后一個打飯、最后一個洗澡,最后一個睡覺,避險時最后一個離開。”
為做好可能到來的緊急避險工作,中隊官兵將一些不常用物資搬運至運兵車。看到此情此景的當地群眾一度拉住戰士的手問:“你們是不是要走了?”士官謝雪坤說:“請你們放心,我們不是第一個來的,但我們努力做最后一個離開的。”
機動中隊長武傳康在這次抗洪搶險任務中先后遭遇兩次圍堰沖垮事件,他第一個向中隊發出預警,確保中隊官兵平安。
“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全力保長江大堤。”武傳康告訴本刊記者。
將宿營地安排在距離長江大堤1000米處,安慶支隊執勤二中隊隊長朱瑞波帶領官兵全力備戰7月28日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長江洪峰。四面環江的江心洲是安慶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城市后花園。受汛情影響,江心洲外圩已完全沖毀,如果內圩也被沖破,將直接危及位于江心洲上的新洲鄉近千名百姓安危。
面對這種汛情,作為抗洪搶險第二梯隊中隊,朱瑞波帶領二中隊官兵主動請戰,扎實開展抗洪搶險演練,積極協調目標單位準備各類抗洪救災物資器材。朱瑞波第一時間帶領中隊36名官兵趕赴一線,連續奮戰六天五夜,出色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安慶市江心洲白蟻穴管涌添堵、新洲鄉永存村段壘筑堤壩、新洲鄉青龍村大管涌點圍堵等任務,先后裝填運送沙袋1.2萬余袋,壘筑3條圍堤近500余米,挖掘8道排水溝累計680米,清理白蟻穴2處,堵塞管涌點2處,構筑養水池2處。
安徽等長江流域沿線省份是血吸蟲病高發地區,汛情的到來不僅泡花了戰士們的手腳、也增大了感染血吸蟲病的概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醫療專家為抗洪一線戰士們會診并及時配備藥物,提供后勤保障。
每一個沖鋒在汛情面前的“鐵腳”戰士,背后都有來自各自家庭無條件地支持。
隊長朱瑞波,妻子上半年疫情期間難產,如今一直獨自在老家帶孩子;副中隊長王紅召,婚禮從疫情推到了汛情;新兵陳俊源,還未來得及回家探望剛切除8厘米腫瘤的母親,接到命令便趕到抗洪搶險現場;士官孫平原,推遲原本休假回湖南邵陽老家照顧做手術的84歲外婆計劃;即將退伍的士兵李宏良,大病初愈主動請纓參與抗洪。
力量何來?“災情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責任。”朱瑞波回答本刊記者。就如抗洪老兵周福明所說:“身后就是父老鄉親的居所,此時我要是后退一步,父老鄉親們就會多一分危險。”也如應急班班長王留威說:“時間就是生命,我多扛一個沙袋,潰堤的風險就小一分。”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舍小家為大家的武警戰士們,雖然只是軍營中的普通一員,但他們的事跡卻并不平凡。人民軍隊正是因為有著無數個這樣“平凡”的人,才鑄就了今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