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陜西西安,婚姻登記處3月2日上班,17個婚姻登記處,多個離婚預約天天爆滿;四川達州,2月24日到3月11日,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88對,近百對夫妻的離婚預約還在等待處理……
“疫情結束后,你最想做什么?”疫情期間,該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人竟作出了這樣的回答——“馬上離婚”。
如果婚姻真的無法挽回,離婚需要注意什么?《民法典》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關于離婚又有哪些新的規定?聽聽專業婚姻律師怎么說。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全民宅家抗疫,讓平時相處時間本來有限的夫妻朝夕共處,產生了種種可能——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北京天霜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黎列舉了幾種情形。有的夫妻因此感情升溫,忍不住發朋友圈開玩笑調侃:“這疫情怎么還不結束啊?我都快跟老公處出感情了”;有的夫妻仍一如既往,平淡而真實;也有很多夫妻,原本沒有共同話題或感情已經趨于平淡,疫情使之雪上加霜,話不投機又無法避開,加之一日三餐及生活中日常瑣事,情緒崩潰者有之,搬出去分居者亦有之。
張曉黎告訴本刊記者,疫情期間,她接到不少咨詢離婚的電話。他們中,有的原本感情就不好,打算年后離婚,結果因為疫情,無法回老家辦理離婚手續;有的是因為疫情,覺得人生苦短,既然婚姻不能給予自己幸福,為何要委曲求全呢?還有的是因為疫情期間朝夕相處,發現了雙方更多的不合適或者對方對自己冷漠,想要分手。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張曉黎接觸的咨詢者中,同樣也有人因為疫情,覺得既然人生這么不幸了,結為夫妻就是緣分,應該互相寬容,因此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疫情減緩以后,北京實景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霞所接觸的離婚咨詢案件也比往常多。
“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是多方面的。”陳霞對本刊記者說,“一方面,在現代化的經濟社會里,人們對婚姻的態度已經發生改變,特別是女性。隨著女性在社會活動和經濟生產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獨立自主的意識逐步加強,當夫妻雙方發生矛盾,更多的是選擇離婚,而不是采取傳統的互相忍耐的方式。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經濟高速增長,夫妻各自發展面臨很多選擇和不確定性。一旦外部世界發生變化,婚姻關系內部不能同步調整,夫妻步調不能一致,雙方很容易發生沖突、產生矛盾,從而引發離婚糾紛。”
其實,就算沒有疫情,離婚率逐年攀升也已是不爭的事實。民政部數據顯示,自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已經連續16年上漲。
“離婚率不斷攀升,除了女性經濟獨立,女性能頂半邊天,女性能掙錢、能帶娃、能干家務,那個‘本希望婚后男人為她擋風遮雨,結果婚后的風雨全是男人帶來的婚姻,對于女人來說,早已不是稀罕物。”張曉黎認為,離婚率增加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于婚姻質量的看重,體現了對于個體獨立的追求。
如果婚姻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離婚就在所難免了。
按照法律規定,目前我國離婚方式有兩種:通過戶籍所在地民政局協議離婚和通過法院訴訟解除婚姻。
據陳霞介紹,前者比較快捷,夫妻雙方只要準備離婚協議書,帶好相關證件材料,當天就能辦理。后者時間周期則會比較長。“現在法院對于離婚等家事案件的原則是先調解,調解不成再立案。”陳霞說,“一般從立案到判決,時間至少得3個月以上。特別是對于第一次起訴離婚,一方不同意離婚的,沒有特殊情形,法院一般判決不準離婚。判決不準離婚6個月后,才能再次起訴。”
在陳霞看來,協議離婚雖然方便快捷,但往往存在考慮不周的情況,容易留下后遺癥。在司法實踐中,雙方離婚后因財產分割多次訴訟的案例并不鮮見,反而使雙方離婚后糾纏不清,造成更大的痛苦。訴訟方式雖然時間較長,過程中雙方比較難受,但這個時間恰好給了雙方一個緩沖期。通過訴訟方式離婚,通常對婚姻財產分割、孩子撫養和雙方感情問題解決得更為徹底。
離婚不是兒戲,夫妻雙方對于離婚一定要慎重。
張曉黎分析稱,離婚一般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解除夫妻雙方的婚姻關系,二是孩子的撫養,三是關于財產的分割。首先,要摒棄“假離婚”的念頭,以防財產分割上出現不公,事后又無證據證明是“假離婚”,導致人財兩空;其次,對于夫妻財產贈予孩子的,要在離婚條款中清晰載明,以免出現失控的局面;再次,對于公司股份、有價證券、保險等動產,要在專業婚姻律師的指點下進行分割,防止表面看似進行了分割,但實際上不利于操作執行的情況出現。
“一旦決定離婚,無論采取哪種方式,在離婚時,對財產分割、孩子撫養、感情問題盡量一次性解決。”陳霞提醒,“雙方是感情破裂才選擇離婚的,所以不要采取離婚不離家的形式維持關系,因為這樣往往會使雙方糾纏不清,給雙方造成更大的傷害和痛苦,甚至引發刑事案件。”
“離婚分割財產時,不要刻意隱瞞婚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如果日后對方發現,可以自發現之次日起兩年內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分割該共同財產,并可以依法要求對隱匿、轉移財產一方少分或者不分財產。”張曉黎提醒,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
“對于協議離婚,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明年1月1日就要實施了,其中第一千零七十七條相當于創設性地規定了離婚‘冷靜期。”張曉黎解釋,“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商量好要離婚,需要共同向民政局遞交離婚申請,過了30天冷靜期后,還需要雙方再次親自到民政局申請離婚,民政局才會發給離婚證,兩人的婚姻關系才最終得以解除。”
“增加這一條規定,旨在減少草率離婚、沖動離婚,改變現行登記離婚即申即離的現狀,促使夫妻雙方冷靜對待、保持理性,經過適當的緩和期,能更加理性地對待婚姻。”陳霞認為,這是一種善意提醒,提醒大家謹慎行使權利,激發對婚姻家庭的責任心。
“隨著婚姻觀念、家庭關系的變化,婚姻家庭領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張曉黎梳理發現,《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除增加上述規定外,還在諸多方面作了修改。
《民法典》將之前的疾病婚從無效婚姻改為可撤銷,將是否結婚的最終決定權交給當事人本人,前提是患病一方在結婚登記前要履行告知義務,另一方有知情權,否則另一方發現被隱瞞時,可以據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該婚姻。對于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民法典》賦予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
為了更好保護無過錯方權益,《民法典》理順了此前《婚姻法》司法解釋和《婚姻法》之間的關系,婚姻家庭編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條文中,增加了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
《婚姻法》雖然規定了家務勞動補償制度,但卻以實行夫妻分別財產制作為適用前提,此次《民法典》將家務勞動補償范圍擴大適用于夫妻共同財產制。對于賢內助們,離婚時主張家務勞動補償有了法定依據。
針對離婚損害賠償問題,《民法典》在現有《婚姻法》關于對方有重婚、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等列舉性規定之后,增加了“有其他重大過錯”的概括性規定(亦稱兜底性條款),可拓寬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范圍,提升制度的實際效果。
此外,《民法典》還規定了夫妻共債共簽,即“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新規定重在避免處理夫妻債務時出現兩個極端,既避免夫妻雙方惡意逃債損害債權人利益,又避免夫妻一方離婚時被高額負債。
“婚姻不是兒戲。夫妻雙方都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責,這樣才能避免對自己和家庭造成傷害。”陳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