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要:本文是以朱青生先生的中外美術史觀念為延伸的十九世紀的文化價值思想發展脈絡和繪畫方法論的演變為題材進行觀念對比的筆記簡述。此次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將中外美術十九世紀的藝術價值變化引到現實中的藝術家的價值思維進行深切的思考和突破。對作為藝術思考者的繪畫創作方法有著啟蒙,引導,突破,提升自我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外美術;藝術思考;十九世紀
在十九世紀的中后期,西方美術的發展開創了現代藝術的革命,而后在十九世紀的晚期逐漸豐滿,當時主要被藝術批評的學科關注和討論。新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實業藝術和先鋒藝術等等出現。而中國19世紀的藝術和西方藝術的交織,由于國家歷史問題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決定產生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是也通過清朝的各大通商口岸,中西藝術文化進行交融,在中國大范圍仍然處于中國傳統美術的發展過程中,逐漸不甘于傳統文化的文人畫,宮廷畫的規則掌控,演變產生許多多元化風格發展。好像歷史必然性一樣,無論是中國,還是之外的地方,繪畫的創作方法和思想觀念都產生了顛覆性,進化性的發展。
一、19世紀西方藝術
十九世紀初期西方藝術比較側重于寫實和寫生的方法,其中包含各種以油畫為主要技巧的美術發展,如浪漫主義,象征主義等。出現了對寫實主義方法理解上的沖突,在文藝復興的藝術中達到融合之后,寫實繪畫被逐步演化成各種樣式風格。形成了古典主義,學院風的經典藝術。以希臘為最高準則,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榜樣,建立了所特有的審美原則和教學方法,獨特的制度和規矩指導著當時藝術的創作實踐。后來學院內部就出現了對藝術不同的看法,對于古典藝術本身進行了質疑和突破。以浪漫主義的藝術觀念為代表,人們在藝術中強調的與世界之間的關系不全只是準確的對應和描述。而是作為一個藝術家的主觀情緒的表達,自由的藝術創作擺脫世界歷史的局限,發揮能動的積極作用。
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中,人應該在規矩里克制自己的本性。還是應該順從自己的本性,使得規矩不斷改進和突破,從而走向更高的意義。例如色彩和素描的爭論,實際上這是一個對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認定,十九世紀初古典主義超過了文藝復興時期那些人文主義所追求的古典。那個時期,他們所面對的是神性和古代的規則和限制。而新古典,人們已經在用理性研究世界,表述規則,使得權利歸為人的自我思考,這種精神的信仰擊破了盲目崇拜。法國大革命把這種成功從一個意識形態的層面轉化為社會制度,而新的社會制度所構成的規則常常是以科學和理性為基本準則。科學救人,讓人解放,使人進步的思想既和當時人的理解和覺悟不相容,也與我們今天的判斷不同,所以對于每一個個性的尊重。價值到底應該放在人之外的規則的遵守上還是應該放在人的自然的自我規范和提升中,成為一個最基本的思考。在人對世界的認識再次按照世界的方式完全準確地呈現出來,就需要按照人的價值判斷。
二、19世紀中國藝術
清代中晚期的中國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時代環境都擠壓了藝術和繪畫的發展。當時視為正統繪畫的文人畫和宮廷畫慢慢的衰微,人們的目光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各大海口和通商口岸出現了多元化的繪畫流派,為了適應觀畫者的視覺需求,還有國外的人們對于東方古國的神秘面紗下的容貌的好奇,外銷出口的以“信息暴露”形式的寫實民情,寫生中國建筑風景風格的繪畫風格形成獨特的而又巨大的中國繪畫市場。例如以繪畫謀生的“四任”作品題材廣泛,雅俗共賞,對后期近現代繪畫影響非常大。在繪畫大家中繪畫的創作方法也是集寫意花鳥畫,人物畫,書法篆刻融入繪畫中等風格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勢。繪畫方法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勇于突破和發展。從當時中國的文人畫,宮廷畫與西方的古典繪畫主義的演變對比,當時的繪畫和西方繪畫雖然在技法和表現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藝術思想在傳統的繪畫發展下,藝術家們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在在大環境的引導下勇于在規則之外去進行自我價值的無限的發展和創造。
三、結論
現在,我們用中國眼光來看待十九世紀的藝術沖突有不同層次的問題,值得探究的是就好像朱青生先生所說的如果把德拉克羅瓦和徐渭加以對比,把徐渭作為中國的浪漫主義的代表,表達人的內在的激情和自由的創造精神,中國繪畫由于宋代元代以來已經逐步的脫離了對寫實方法的注重。從而不大會描述地區風貌的真實景象,作為浪漫主義藝術中的主要特征只會是在文學里邊還遺留著。藝術到底是對于規范陳述的堅守,還是擺脫規范的道路和機會,這本身就是對藝術是什么的認識的差異。不同的文化中對什么是藝術的認識的不同就是眼光的不同一方面,我們不能在中國找到與西方十九世紀初期相同的藝術,無論是古典主義還是浪漫主義,可以比較的藝術作品和藝術風格另一方面,我們也很難找到有那些作品和風格所引發出來的對于藝術的認識欣賞的態度和方法,所以我們也是以自己的眼光,對于十九世紀的藝術進行著自我的解釋和觀看這種解釋和觀看制造的一種主動的誤區,我們所看到的也許根本就不是當時和當地的作者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和追求的目標。但是由于我們新的解釋,使得一個作品在看畫者的眼光中間生成了新的意義和欣賞價值,所以我們會通過中國寫意畫的方法來對德拉克羅瓦筆法中間的意味和感情進行觀察這種提示,希望能夠增加對于藝術價值的進一步的延伸。另外,由于我們國家具有自己的傳統的十九世紀藝術的經驗,我們也有十九世紀的藝術。有了這一次西方古典藝術和浪漫主義的沖突對比。使得我們回望自己的水墨畫的傳統的時候具備了另外一種反思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沒有人是藝術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M].商務印書館朱青生著,2000.
[2]世界藝術史[M].南方出版社,修昂納,約翰·弗萊明著,范迪安中文版主編,2002,05.
[3]世界藝術史地圖[M].上海人民出版社,劉平著,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