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 王雅新
摘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深入推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率將會越來越大。本文以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為例,闡述了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負面影響,分析當前黨組織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設的必要性以及黨組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關鍵詞:黨組織;公共衛生事件;新型冠狀肺炎
一、公共衛生事件概述
1.公共衛生事件的內涵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目前我國公共衛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今年發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人類的生存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將此列為全球突發性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而對中國而言,毫無疑問這已經成為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2.公共衛生事件的負面影響
(一)對社會經濟影響
2003年由于“非典”導致GDP增速明顯下降,全年的損失約0.8%,對外旅游減少近60%,國內外旅游約損失1400億元,“非典”間接造成經濟損失約2100億元。此次新冠肺炎由于死亡率低于非典,但傳染性極強,很多地方實施“隔離”措施,限制人員流動,間接導致服務需求減少、生產、投資與出口中斷、失業人口增加、國內外經濟環境惡化,對我國的交通業、商業服務業以及貿易活動產生消極影響。
(二)對社會政治的影響
現階段,穩定是我國發展的基礎,是推進經濟、政治建設的前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危害國內社會政治的環境穩定,也會破壞國內政治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系、強化責任。
二、黨組織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設的必要性
1.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
黨中央一直把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作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熱等突發疫情面前,我黨有力、有序、有效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突發事件醫學應急救援,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
2.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基本保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衡量執政黨能力的重要標尺,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在我國步入轉型社會的關鍵時期,突發事件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阻力,且有呈現增長趨勢。黨必須要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有效及時地處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
三、黨組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1.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抗疫的政治保證
據統計,截至4月26日,湖北確診病例實現清零,全省累計治愈出院病例63616例,武漢46464例,武漢在一天也實現了確診病例和重癥病例雙雙“清零”。在新冠肺炎面前,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正是因為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群眾的生命為先,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秉承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也證明了人民的利益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利益,區別于其他國家政黨還存在自己的利益。
第一、保障人民基本正常生活。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勢必會對百姓生活和企業生產造成影響,新冠疫情爆發后,各級黨委和政府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政策,通過財政撥款等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物質保障,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推出援企穩崗政策,適時出臺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使經濟運行盡快回歸常態。
第二、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黨中央派出強大的醫療隊在一線遏制疾病蔓延、醫藥科研人員研究有效治愈方法和相關試劑。第一時間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推出一批靈敏度高、操作便捷的檢測設備和試劑,檢測試劑研發布局涵蓋核酸檢測、基因測序、免疫法檢測等多個技術路徑。疫苗方面,我國5個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今年7月陸續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第三、提供心理疏導。疫情的爆發造成人們心理恐慌,各地政府部門在黨中央的部署下,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采取科學、規范、有序的方法,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使民眾倍感溫暖,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統一調度彰顯制度優勢
江蘇、內蒙古、遼寧等31個省區市先后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19個省份集結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除夕夜起一批批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武漢,在黨中央的統一調度下,全國346支醫療隊,4.26萬余名醫務人員和960多名公共衛生人員抵達湖北。作為全國醫療資源大省的遼寧先后派出2036人支援武漢、襄陽抗疫。在全國援助下,醫用物資產能不斷提升,醫用物資保供實現從“緊缺”到“緊平衡”“動態平衡”“動態足額供應”的跨越式提升(表1)。
2.基層黨組織是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疫情發生后,基層各黨支部按照黨中央疫情防控精神指示,針對疫情形勢進行研判,迅速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織密織嚴聯防聯控網,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一)依托信息化平臺,加強理論學習與防疫宣傳。各基層黨組織通過網絡大數據及時掌握黨員身體、外出等情況,依托“學習強國”、“騰訊會議”等線上學習和直播平臺開展黨日活動、“三會一課”、傳達學習黨中央的有關部署,宣傳防疫知識,確保黨員教育不放松、不斷線。
(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醫院是主戰場,基層則是防控的第一線。自疫情爆發以來,一場場以自覺自愿、量力而行為原則的愛心捐助悄然進行,四面八方的捐款匯聚成濃濃的愛心河流。黨員們踴躍捐款,展現出共產黨人的奉獻和大愛情懷,而令人感動的是,非黨員同志聽聞有抗疫捐款活動,也紛紛踴躍捐款。
(三)動員群眾,形成合力。全國461萬個基層黨組織在第一時間建立了城鄉社區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組織各方力量,摸排登記返鄉人員。采取地毯式排查、封閉式管理等有效措施及時阻斷疫情傳播途徑,通過懸掛條幅標語、發放致黨員群眾的信函、微博等方式廣泛告知,實時發布疫情防控政策口徑信息,提高群眾防范意識,使每名群眾都能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
參考文獻:
[1]左瑞成.危機處理與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甘肅理論學刊[J].2004(03)
[2]李德.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疫情防控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J].2020 (05)
[3]李良全.堅持黨建引領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健康中國觀察[J].2020(05)
[4]徐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力推進疫情防控.黨建研究[J].2020(05)
[5]陳錦治.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理[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賈靜(1984-),女,漢族,遼寧沈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黨建研究。
王雅新(1965-),男,遼寧新民人,沈陽大學機關黨委書記、副研究員,從事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