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甲酉
【摘要】歷史課程是基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建立起來的文化學科,它絕不僅僅是要讓學生記住幾個時間、地點、人物數據,而是希望大家能在歷史的學習中吸取經驗教學,傳承歷史文化,開闊眼界思維,為學生個人的成長發展和國家社會的進步提供積極的推動力量。“互聯網+,,的融入,使初中歷史教學的價值得到了有效拓展,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多做嘗試。
【關鍵詞】“互聯網+”;優化;初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1-0062-02
科技的發展催生了新事物的出現,“互聯網+”教育更為初中歷史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借助互聯網豐富多樣的信息數據資源,結合現代科技的強大功能,我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嘗試更多新的舉措策略,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一、采集史料服務歷史教學
歷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保證備類知識的真實性,即便是有爭議的歷史問題,也要給出盡可能合理的觀點、資料給學生作為參考。保證相關資料的真實、嚴謹,這是歷史教學應有的態度,也直接關系到學生價值觀的養成。采集史料服務歷史教學,正是為了用有力的史料證據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真相,避免我們的學生受到網上不實言論的誤導。例如講到某場非常著名的抗日戰斗的時候,為了讓同學們明白當時戰爭的慘烈和革命先烈們為了贏得戰斗所做出的偉大犧牲,教師在網上找到大量的關于此次戰斗的文獻資料,以及當地博物館留存的戰斗中收繳的敵軍器械、裝備等實物資料,這是對歷史事件真實性最有效的還原和證明。這種來自權威機構、媒體的有信服力的史料素材是最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讓學生樹立堅定的歷史信念。
二、影視題材參與教育拓展
其實我們進行歷史教學,目的不只是要讓學生了解真相,記住過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歷史中獲得啟迪,能夠知榮辱、知上進,能夠從人類歷史文化的傳承演進中汲取到正能量。但這種教育職能的實現是以學生深切的體驗、深刻的感悟為前提的,比如要讓同學們樹立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那就需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中國文化、中華文化的偉大、多彩、睿智。
例如在講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這方面知識的時候,我們知道唐朝的文化非常繁榮,和日本等國家的往來也比較密切。為了重新回顧那段歷史,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在網上搜集到了反映盛唐時期中國文化繁榮的電視劇作品《貞觀長歌》,以及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中表現盛唐文化繁榮景象的視頻資料給大家看。通過這些影視資料,通過演員、道具、服裝、音樂等的生動演繹,讓學生對千百年前唐朝的文化繁榮景象有了非常深刻的體驗,這種體驗也化作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三、互聯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
歷史上發生的事件,往往是備方面信息錯綜復雜造就的結果。比如一個王朝的衰亡,或許有君主的決策問題,或許有大臣的腐敗問題,或許有外敵的強權侵略,也或許和年景不好造成了百姓的不滿和暴動有關。要想對歷史問題有深刻透徹的理解和認知,需要學生具備科學的、多元的視角和思維,需要對歷史問題、歷史事件有客觀理性的思考。這意味著,教師不應該成為知識的灌輸者,不應該生硬地告訴學生是怎樣、該怎樣,而是要提供輔助和支持,讓學生自己圍繞問題展開思考論證,圍繞問題,解決問題。
“互聯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正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和傳統歷史教學的死記硬背、多做題的模式不同,互聯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是一種嶄新的嘗試。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或者專題PPT的方式來提供課堂學習素材,讓學生自主觀看視頻和課件,然后圍繞課件中給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這樣的翻轉課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回歸,也讓教師的工作壓力得到了有效的削減。從學生的反饋來看,翻轉課堂下大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不比傳統教學模式差,而且學生對歷史事件等的看法更加深刻和多元。這對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培訓,優化學生的學科認知和學習習慣是有積極作用的。
四、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線上教學
進入2020年,線上教育成為各類學校在延遲開學的情況下保持教學進度的主要路徑。而且國家政策早就已經開始推動線上教育的開展,這給初中歷史課堂帶來的啟發是,我們也應當摸索建立切實可行的線上教育模式,并且保證線上教育具備良好的成效,而不只是作為線下教育的輔助措施。這首先需要教師本人具備更扎實的互聯網教育功底,需要學校統一進行培訓,或者由教師自行報名參加線上教育培訓,掌握線上歷史教學的基本竇操技能。其次,要探索建立基于釘釘視頻或者微信群組等的線上教學平臺,在涉及直播授課、試題講評、教育素材的線上共享等各方面尋找可行方案,并保證學生能在線上和教師保持充分的互動,及時反饋問題獲得指導。線上教育是必然趨勢,值得教育工作者多做探究。
參考文獻:
[1]馬雛兵.建立歷史網絡資源庫優化歷史課堂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5(1).
[2]李宏柏.網絡資源與歷史課堂的深度融合[J].學周刊,2017(35).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