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陳宗德 楊小玲


【摘要】 ?在教育改革新形勢下,如何復習備考以應對新高考對考生的素養考查將是高三教師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 ?高考改革 學科素養 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1-210-01
0
“新高考”在2017年6月拉開帷幕,新課程標準重點突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內容更加注重情景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生產情景、自然情景中學習知識。因此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三學生的復習也應該與時俱進。
一、對化學新課程標準的研究
新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并對教學內容及知識結構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那么如何解讀這些變化。
1.什么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包含5方面內容。
①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從顏色、狀態、溶解性等宏觀表象來認識物質,從物質反應有無氣泡、沉淀以及顏色變化等宏觀表象來理解化學反應;從原子、離子、化合價等微觀視角來探究物質的組成與結構,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視角來探究不同類別反應的實質。
②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物質類別變化后會伴隨著顏色、狀態和能量等宏觀現象的變化,深入離子、化合價等微觀角度探究物質的變化。
③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在講解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鹽的水解、弱電解質的電離等微觀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時,要由宏觀現象作為證據再推演到微觀粒子的變化。微觀粒子相互作用過程要建立一個認知模型。例如:有關離子反應的認知模型我認為可以這樣建立:
強\弱電解質
↓
確定物質類別→書寫電離方程式→確定溶液中微粒→確定相互作用微粒→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
↑ ? ? ? ? ? ? ? ? ? ? ? ? ? ? ? ?↑
酸、堿、鹽、氧化物 ? ? ? ?可生成沉淀、氣體、水、弱酸、弱堿等
④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明白科學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發展中的。可通過查閱資料及做實驗等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能力。
⑤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態度,并建立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落實國家“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
二、從近兩年試題變化來看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命制試題
2019年I卷
試題序號 ?考查核心元素 ? ? 考查方向
7 ? ? ? ? ? ?Fe ? ? ? 氧化物Fe3O4的物理性質——顏色
Si ? ? ? ? ? ? ? ? ? ? ? ? ? ?陶瓷成分硅酸鹽的抗酸、堿腐蝕性
8 ? ? ? ? ? C、H ? ? 有機化合物苯烯類化合物的溶解性,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原子共面問題
9 ? ? ? ? ? ?C、H 有機化合物苯的取代反應原理、操作
Br ? Br2單質的揮發性、顏色
10 ? ? ? ? ? H、Cl 強酸HCl的基本性質
11 ? ? ? ? ? ? ?C ? ? ? ? ? 有機酸式鹽鄰苯二甲酸氫鉀與堿的滴定過程中導電能力的變化,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等
12 ? ? ? ? ? ? ?H、N 原電池工作原理、電極反應式
13 ? ? ? ? Li、C、N、F 元素推斷
26 B、Mg、Si、Al、Fe 方程式的書寫,物質成分的分析,離子檢驗,物質循環利用
27 ? ? ? ? ? ?Fe ? ? ? ? 考查氧化還原和離子反應的基本原理,熱量分析計算,注重基本實驗操作
28 ? ? ? ? ? ?C、H ? ? ? ? 考查化學原理的基本應用
35 ? Mg、Cu、Al 電離能,鍵能、分子間作用力對熔點的影響,晶胞相關計算等
36 ? ?C、H、O ? ? 官能團名稱、反應類型、方程式、同分異構、仿寫合成路線等;手性碳
2018年I卷
7 Li、Fe、Al ? ? 三種元素鹽溶液的化學性質
8 C、H、O ? ? ? ? 糖類、蛋白質、油脂的成分及化學性質
9 C、H、O ? ? ? ? 乙酸乙酯的制備、純化過程的操作
10 Fe、Ar等 ? ? ? ? 阿伏伽德羅常數
11 C、H ? ? ? ? ? ? ? ? ?有機螺環化合物的同分異構、共面問題、開環加氫
12 F、Cl、Mg、K、Na、Ca 元素推斷
13 C、S、Fe ? ? ? ? 原電池工作原理、電極反應式
26 Cr ? ? ? ? ? ? ? ? ?方程式的書寫,實驗操作,防氧化
27 S ? ? ? ? ? ? ? ? ?方程式的書,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氧化還原滴定
28 ? ? ? N ? ? ? ? ? ? ? ? ?化學原理的基本應用
35 Li ? ? ? ? ? ? ? ? ? 核外電子排布與能量的關系;電離能,晶格能,晶胞相關計算等
36 ? ?C、H、O ? ? ? ? ? ? ? ? ? 命名,官能團名稱,反應類型,分子式、方程式,同分異構,合成路線等
通過以上總結可以發現近兩年高考試題所考元素基本是短周期元素,以有機物為知識載體的試題占比較大,但是很明顯2019年試題將知識置于真實情境下來考查的比例高于2018年。
三、新高考形勢下,提高高三學生元素性質復習效率的策略
1.第一輪復習策略
重基礎將復習順序調整至與新課標一致,即原子結構、物質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該復習順序由微觀到宏觀,有利于學生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
應把價態觀、微粒觀兩條線貫穿整個元素性質的復習,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例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我的講課思路是這樣的:由學生畫出價態類別圖→從價態分析制備氯氣的方法(氧化法、還原法、歸中法)→從價態分析氯氣的性質→討論Cl2與哪類物質反應→拓展應用。
2.第二輪復習策略
重方向策略教師應加大對高考題的研究,從近三年高考題中尋找高考試題考向的細微變化。新課標強調“真實情景”,例如阿伏伽德羅常數這道題在19年發生了重大變化,他的題干就是在“HCl在冰層表面的吸附和溶解”這個情景下展開的。
按題型復習,在選擇題中元素性質經常以有機物、元素推斷、電化學、制備及檢驗實驗等形式出現,學科核心素養提出后,特別強調微粒觀、價態觀,因此2020年要注意有可能以離子方程式的形式出現。在客觀題中元素性質主要以陌生方程式的書寫出現,因此第二輪要開展陌生方程式書寫專題,并且加大這一部分的練習。
總之,元素性質是考題的載體,掌握元素性質對理解考題有莫大的作用,因此師生都要加強對元素性質的研究與學習。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44.
[2]孫燕萍.“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課程情景教學法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