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蘭
【摘要】 ?教育懲戒是教育方式的一種,具有矯正功能和威懾功能,在班級管理中凸顯其特有的優勢。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關于《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以采取相應的教育懲戒。本文依此首先界定了懲戒的概念,接著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闡述了個案背景和個案分析。恰當、合理地運用懲戒教育,有利于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凸顯其優勢。
【關鍵詞】 ?教育懲戒 以懲促德 以懲促律 以懲促趣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1-238-01
0
馬卡連柯說:“對學生合理的懲戒制度不僅是合法而且也是必要的”。懲戒,是指教育機構、教師依法對學生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進行懲戒,它以教育為前提,以懲罰為手段,以不損傷學生身體為原則,以不再出現要戒的行為為結果。
接下來,以個案分析來闡述實施懲戒教育在農村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優勢。
個案背景:
農村學生,不善交流,見識少、知識面窄、接受能力緩慢,自學能力差,學習習慣不良,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成績上不去,看到成績不好,又不刻苦,懶惰的心理致使他們有了一種過一天混一天的打算,沒有興趣努力學習了。心理素質比較脆弱,自卑感強。這種情緒會使他們的思維受到壓抑、阻礙,久而久之喪失學習信心。別的心思就滋生,各種違紀頻頻發生,嚴重地影響了班級管理工作的正常展開。
鑒于種種,班級的懲戒教育優勢凸顯出來。首先,學生的知識經驗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在其接受外在行為規范并將其內化為自身行為準則的過程中,外來的強制性規范不可避免;在其走向自律之前,他律是必經途徑。其次,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當學生知道自己犯錯誤時,內心都有要接受懲罰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要。為了讓班級每位同學受益,需全方位把控。性格內向的學生可采用迂回為本的方式,必要的時候可進行隱性的批評,如事發的一個眼神等,性格外向的學生可采取選擇性的懲罰:如罰背詩、值日、跑步、為大家表演節目等。在適度的懲戒中讓其明白什么是不當行為,同時以一告百,讓所有的學生都受到教育。
個案一:以懲促德
X,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嬌生慣養的女生。被寵著養大的公主自然就有公主病。勞動委員多次反映X不參加班級勞動,宿舍舍長也說X同學不會收拾個人物品也不參與宿舍勞動。一次我上課,發現黑板沒有擦,上一節的老師書寫的內容清晰的呈現在我眼前。我看了一下值日名單,恰好就是X同學的名字,又加上這節課的內容不怎么重要,心生一計。我既沒有提醒她也沒有生氣,一節課心平氣和的上完了。關鍵是我在原來的黑板字上寫著我的字,教室里多次出現竊竊私語,說X的不是或者老師太牛了。課后跟她聊了很久,這種輿論懲戒對她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觸動。接下來基本上都會完成自己的值日。因為很少參與勞動,結果不盡人意。一次班級值日工作沒做好導致班級被扣分,于是我決定懲罰她連續三天打掃教室衛生并保證不被扣分,同時,我也親自幫助她打掃,提醒她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這樣激勵她維護集體榮譽,培養責任意識,也鍛煉了她的勞動能力。懲戒是責備,也是關懷。
個案二:以懲促律
Y,男生,自我約束能力差,自習課上經常和他人講話,以Y為中心,輻射整個教室、嚴重影響班風學風。上課接下嘴,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用科任老師的話說就是除了說話沒有別的毛病。全班點名批評無果,私下促膝相談無效,約見家長,家長也很無奈。感覺就一老鼠屎,頭大無比。無意當中我讀到了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的一則教育故事。蘇霍姆林斯基曾教過一個任性的、胡鬧的、沒有約束力的男孩羅曼,為了讓他認識到這樣發展下去的后果是失去自由,蘇霍姆林斯基用繃帶將他的右手捆在衣袋里,使他在一整天的時間里都無法使用右手。這個孩子體會到了:如果有一天真的失去了自由,生活將是一種什么滋味。最終羅曼學會了約束自己。效仿教育大家,我就取消了他課外活動的權利,讓他留在教室里自習,我守著他。這種“剝奪”式的懲戒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經過兩三次后他基本能管好自己,遵守自習課紀律了。合理的尺度、恰當的方法是教育懲戒取得成效的關鍵。懲戒是嚴厲的,也是溫暖的。
個案三:以懲促趣
Z,性格溫和,誠實穩重的一潛力股男生,各方面表現一般,讓人不容易記住。可是有一次卻深深的記住了。記得一次上課,手機鈴聲從某個角落灑滿了整個教室,教室瞬間安靜的窒息,眾人目光一致向我,循聲溯源,又把目光投向了聲源。這是要看我如何處理呀。在這之前我就聽說Z學生平時里就喜歡電腦,于是就坡下馬,以趣施懲。罰他用周末的時間做一份以“睡在上鋪的兄弟”宿舍文化為主題的主題班會的PPT文件。等到第二周班會課展示時,全班師生都驚呆了。他搜集了全宿舍的每個人的照片、興趣愛好、綽號、理想等,將音頻、視頻等處理的很好,水平在我之上。班會課上,同學們感覺在看一部發生在身邊的小電影,回味無窮。Z也被譽為電腦小王子。事后我也跟他溝通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嚴禁帶電子產品到教學區。后期再也沒有發現他把手機帶回課室,還承包了幾乎所有班級有關電腦的操作。以趣施懲,以懲促趣,讓學生在懲戒中享受興趣。當然在懲戒之前,我們必然要充分了解受懲對象。了解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懲戒內容有的放失。才能在懲戒中認識自我,提高自我。懲,是出于愛;懲,是為了戒。
沒有規矩,無以致成方圓。有了規矩,必須有違背規矩后的懲戒,就要讓孩子為違規行為負責。“懲”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懲戒應與說服教育結合起來。懲戒前后要進行說理,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并輔之以行為指導,關注學生思想的變化,了解學生的反應,有沒有引起誤會等,這樣懲戒才能富有人情味,也更有教育意義。讓我們巧妙地、合理地運用懲戒教育,促使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