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紅
2016 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創產品開發,成為了提升圖書館業務水平的“亮點”。為了推動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原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于2017 年1 月確定和備案了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154 家,其中包括公共圖書館37 家。2017 年9 月,這37 家圖書館成立聯盟,嘗試合力來探索文創產業發展的路徑。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饒權曾介紹,通過品牌發展計劃讓圖書館的典籍“時尚”起來,改變公眾對圖書館傳統形象的認知,盤活圖書館特有的文化資源,讓文化遺產資源服務公眾。國家圖書館展覽部副主任張立朝認為,圖書館的典籍需用現代語言去激活。圖書館做文創的潛力在于其藏品——圖書典籍的思想和體系性更加完整,可以反映我們整個時代的面貌;因此,圖書館做文創重點在于挖深度、講故事。
圖書館文創工作如此被國家和國內的專家學者們關注,那么,此項工作在國內的研究現狀如何呢?文章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收錄的有關圖書館文創研究的期刊文獻進行統計分析來說明國內圖書館文創工作的研究狀況。
以國內收錄最為齊全的中國知網(CNKI)為主要統計源。
檢索時間:2020 年3 月24 日。檢索范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檢索主題:圖書館,并且,文創,或含,文化創意,精確檢索。檢索年限:不限。來源類別:全部期刊,中文文獻。通過以上檢索策略,共獲得檢索結果268 篇,去掉會議介紹,文化資訊和業界動向等25 篇,獲得數據文獻243 篇。
年發文量和發文年度趨勢、作者分布、機構分布、基金分布、文獻來源分布,被引頻次分布。
Excel 軟件工具。
一個領域的學術研究水平和發展速度與此領域內發表的學術論文之量緊密相關。圖1(年發文量和年度發文趨勢)反映了有關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的發文量隨年代的變化特征與發展趨勢。
圖1(由于2020 年數據不全,圖中未顯示2020 年數據)顯示,國內圖書館文創工作從2003年研究開始,到2020 年(截至檢索日期2020-03-24)18 年間已產生了243 篇的研究成果,平均每年13.5 篇的速度增長。2003 年至2015 年12年間發文量只有個位數,2014 年首次突破兩位數,年發文量增加緩慢,基本趨于平穩;2016 年以后至2019 年間發文量迅速上升到了兩位數,并且直線式快速走高,4 年間從2016 年的21 篇飆升到了2019 年的71 篇。以此“高速”的發展趨勢,預測在已經到來的2020 年輕而易舉就會上升到三位數上百篇,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發文量明顯地展示了時代性的特征。2016 年國務院辦公廳36 號文件的下發為圖書館學界和文化產業學界文創論文的發表提供了動力。也反映了圖書館文創工作在不同發展時期被社會關注的程度。

圖1 年發文量和年度發文趨勢
某一學科或領域的向前發展同其背后的廣大的學者支撐是分不開的。每一篇文獻的作者對一個領域或學科的研究發展的貢獻的大小也是有差異的。經統計(見圖2 ≥2 篇作者分布),有關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發文量≥2 篇的作者共有19 位,發文量≥3 篇的作者有6 位:發文最多的是來自河南省圖書館的田利作者,共發文6 篇;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的王偉3 篇;南開大學的柯平發文3 篇;武漢大學的唐義發文3 篇;南京圖書館的趙曉紅3 篇;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的王毅作者3 篇。這些作者活躍在了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領域的前沿,為圖書館文創工作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圖2 ≥2篇作者分布
通過對243 篇文獻作者所署的機構進行統計,可以確定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領域的主要機構研究力量。經分析統計(見圖3 ≥3 篇機構分布),243篇數據文獻中發文量≥3 篇的機構共有15 個:發文最多的機構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各發文8 篇;山西省圖書館和武漢大學各6 篇次之;隨后是上海大學、金陵圖書館和南開大學各5 篇;湖南圖書館4 篇;四川省圖書館、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吉林省圖書館、鄭州師范學院、遼寧大學和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各3 篇。這些機構成為了圖書館文創工作的主要機構研究力量。

圖3 ≥3篇機構分布
文章對243 篇數據文獻的文獻來源分布情況也進行了統計。以此了解對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領域的發展有影響力的來源期刊。經統計(見圖4 ≥5篇文獻來源分布),243 篇文獻發表的期刊共有92 種。發文量≥5 篇的一共有17 種期刊。發文量≥10 篇的有6 種期刊:發文量最多的刊物是《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發文15 篇;《圖書館學刊》發文14 篇;《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和《河南圖書館學刊》各發文11篇;《新世紀圖書館》和《內蒙古科技與經濟》各發文10 篇。這些期刊成為了國內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期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藝術事業的基本方針,圖書館文創工作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的研究來繁榮和開發文創產品事業。

圖4 ≥5篇文獻來源分布
圖5(基金分布)顯示了獲基金項目資助的文獻情況。經統計,243 篇文獻中基金項目資助文獻有57 篇,占比為23.46%,共獲得了46 項基金的資助:12 篇文獻獲得了國家級基金的資助;1 篇獲得了部級基金的資助;34 篇獲得了省級基金的資助;11篇獲得市級基金資助;5 篇獲得校級基金資助;還有3 篇獲得了其他基金的資助。有8 篇文獻同時得到了多類基金(國家級+市級,國家級+省級+校級、省級+省級等)資助?;痦椖抠Y助文獻比例不到四分之一。強化對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力量參與文創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經營,推動圖書館文創開發工作研究的繁榮。
被引頻次是對學術成果評價的一個客觀而又具體的指標。被引頻次的多少就成為了文獻所含學術水平價值的有效測度。

圖5 基金分布
文章對243 篇文獻的被引頻次進行了統計,得到了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領域的高被引論文。經統計,被引頻次≥20 的文獻一共有13 篇。其中2014年發表在《新世紀圖書館》期刊上的來自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作者曲蘊的《公共圖書館“創客空間”實踐探索——以上海圖書館“創·新空間”為例》這篇文獻被引頻次最高,被引用了83 次;2016 年發表在《圖書館建設》期刊上的來自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莫曉霞的《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探討》次之,被引用了70 次。這兩篇文獻的被引頻次遠遠領先于其他文獻,說明在圖書館文創工作方面對其他作者的影響力之大和在本學科的學術研究價值之高。被引頻次≥20 的13篇文獻研究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圖書館“創客空間”實踐探索;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探討;圖書館開展文創工作的理性思考;國外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實踐、發展現狀及啟示和圖書館創客空間功能定位與發展策略研究等方面。這些都是在圖書館文創工作實際過程中的總結與發現。
通過以上分析,了解了圖書館文創論文的發文量隨年代的變化體征;也知道了發文最多的作者是河南省圖書館的田利;發文最多的機構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和河南省圖書館;發文量最多的刊物是《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基金項目資助文獻共有57 篇;作者曲蘊2014 年發表在《新世紀圖書館》期刊上的《公共圖書館“創客空間”實踐探索——以上海圖書館“創·新空間”為例》文獻被引頻次最高。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初見成效。“文創”的意義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它不但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也將成為環保的無煙工業領域科技創新進步的領頭羊,并且對于有效地弘揚民族文化厥功甚偉。通過“文創”的啟發,建立文化傳承之有效體系,功莫大焉。
“路漫漫其修遠兮”,圖書館文創工作已經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拔釋⑸舷露笏鳌?,憑著圖書館人做好文創產業的熱情,相信在廣大圖書館的一起努力下,在市民、讀者的大力支持下,文創產品一定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