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思,尹金淘,李明佳
彈幕,指的是在網絡上觀看視頻時彈出的評論性字幕,它可以滾動、停留甚至更多動作、特效方式出現在視頻上,是視頻觀看者發送的簡短評論[1]。日本的Niconico 視頻網站在視頻中首創彈幕功能。因為觀看者發布的大量吐槽評論在屏幕前飄過時,效果看上去就像飛行射擊游戲里子彈過于密集如同幕布一樣發射出來的場景,所以NICO 的網民將視頻上出現大量吐槽評論的效果稱作彈幕。隨著網民的誤用,單條評論也可以叫彈幕了。
在信息高速傳播的新媒體時代,彈幕以其獨有的表現形式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評論跟帖方式,滿足了現代人的觀影體驗和吐槽欲望,推動新媒體時代網絡視頻的發展。其主要特征如下:
彈幕超時空的互動性是彈幕文化興盛的主要原因。受眾在觀看視頻時通過彈幕與其他觀看者互動、交流,達到一種觀看視頻和表達見解共存的狀態。當受眾看到彈幕時,并非與彈幕發布者局限在同一時刻,仍可以看到之前發布的彈幕,這是一種跨越空間與時間的交流,而這種觀影時的互動大大滿足了受眾的人際需要,消除自身觀影時的孤獨感。
彈幕是受眾在觀看過程中隨時發布的對視頻內容或視頻之外事情的點評討論。這使受眾很難深入思考產生嚴謹、連貫的語言,并且彈幕發布有字數的限制,所以受眾通常會簡短快速的表達觀點。這種碎片化的表達很容易在較短時間內引起觀看者的共鳴,同時也適應了在信息快速傳播的網絡時代人們的溝通交流形式,加快信息傳播。
從視頻彈幕的受眾來看,彈幕發布者大多為年輕群體,特別是高中生、大學生等成為彈幕用戶的主力軍,他們適應了網絡時代下信息的高速傳播模式,可以快速接受新鮮事物,同時渴望人際交流、表達自身情感、宣泄情緒。于是借助視頻彈幕網站平臺,發布評論或吐槽,享受匿名性互動帶來的快感。同時滿足了受眾在生活壓力下的娛樂心理。
彈幕受眾在對視頻內容進行理解、加工整合時容易帶有新的觀點,注入新的內容,這就是對視頻內容本身的“二次創作”。隨著互聯網發展,視頻網站的用戶群體日益龐大,彈幕受眾就越多,“二次創作”的內容就會越豐富。除此之外,彈幕還參與了視頻文本上的“二次創作”。例如,B 站有很多國外視頻、資源還未翻譯就被搬運過來,觀看者便自發通過彈幕對視頻進行翻譯或加上字幕。這種對視頻文本的“二次創作”打破了用戶與視頻之間的語言隔閡,將彈幕的作用發揮至極致。
蘇聯杰出思想家巴赫金提出的狂歡理論本是其探索文化美學和詩學的命題,但對許多社會現象命題的解釋也同樣適用。巴赫金圍繞狂歡節、狂歡式和狂歡化三個重要概念對狂歡理論展開論述,他指出“在狂歡節上,人們不是袖手旁觀,而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其中,因為從觀念上來說它是全民的”。在這里人人平等交流、盡情歡樂、不受禮儀尊卑的約束[2]。而在彈幕世界,狂歡的全民性就是開放、互動。面對生活、學習上的壓力,娛樂、表達和互動的訴求可以說是全民的,視頻彈幕的出現使他們在尋求放松觀看視頻的同時,提供了宣泄和放松的出口,大家可以盡情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受現實生活的干擾。此時互聯網推動下的彈幕視頻網站就成為集體狂歡的民間廣場。彈幕的隔空交流于受眾而言,就好像進入了一場獨特的“狂歡儀式”。它使受眾拋開生活中的煩惱,使其逃離現實世界,大家匿名化的隨意討論、交流,獲取自我滿足和代入感,正是這種大規模化的吐槽可以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認同感。這種利用彈幕進行的“交流陪伴”就是一場集體狂歡。
1)彈幕受眾集中于年輕群體,其他受眾接受需要時間。目前來看,視頻彈幕的受眾仍是以年輕群體為主。由于受眾年齡的年輕化,所以在發布彈幕的過程中往往帶有一定的個性化傾向,彈幕內容特色較為鮮明。而視頻彈幕網站多為綜合性的視頻網站,用戶群體非常龐大,受眾極廣,因此當其他年齡層的受眾觀看彈幕時會對這類個性化鮮明的彈幕內容不理解甚至會感到莫名其妙,從而減少對彈幕這一功能的使用。所以就目前來說,彈幕要被大多數觀眾接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2)彈幕內容干擾性強且存在劇透現象。從受眾對視頻內容本身的討論上看,往往視頻中越精彩越有看點的部分發布的彈幕越多,受眾討論內容越豐富,易形成密集型彈幕。但這種密集的彈幕往往會對受眾的正常觀看造成干擾。另一方面,彈幕對劇情發展討論時往往會帶有一定的劇透現象。例如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影片一開始彈幕就將影片結局呈現在屏幕上,這嚴重影響了初看者的觀影體驗,大大降低了視頻的精彩程度,極易引發彈幕戰。3)彈幕的發布主觀傾向嚴重,容易引起彈幕爭吵。彈幕是受眾自發發布的內容,帶有一定的主觀傾向。彈幕內容的優劣往往取決于彈幕發布者的目的和想法。但有些過于主觀的彈幕內容往往會擾亂彈幕環境。比如惡意刷屏、無關彈幕等會引起其他受眾不滿,甚至引發“彈幕口水戰”。這不但占據大量屏幕空間,淹沒部分有意義彈幕內容,影響視頻的觀看效果,而且極易導致受眾減少對彈幕這一功能的使用。4)彈幕語言混雜,內容監管存在困難。互聯網時代下受眾掌握了話語權,信息內容快速傳播,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核。由于彈幕發布的匿名性,容易導致受眾隨心所欲的發布彈幕,且彈幕從發布到呈現停留時間較短,而彈幕參與人數較多、彈幕數量龐大,很難捕捉、控制彈幕內容。由于目前我們在彈幕內容的監管上缺乏有效的語言監管手段,對信息的過濾、劣質評論的阻止較為困難。這為彈幕中的劣質信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造成彈幕語言混雜的現象。而彈幕能否得到很好的應用,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對彈幕內容的把關問題。
如今,各大彈幕視頻網站基本上都設置了“彈幕禮儀”,對用戶個人來說,這是在網絡環境中對自身言行的約束。有利于提高用戶自身的媒介素養和道德修養,有助于用戶形成正確的網絡輿論觀。在人人都遵守“彈幕禮儀”的情況下,彈幕用戶觀看視頻的同時發表見解,意見的交互有助于用戶思考,加深對視頻內容的理解。同時“彈幕禮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的形成,有利于構建和諧健康網絡生態環境。
歸根結底,“彈幕禮儀”是基于受眾主觀上自覺遵守的一種要求,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健康文明的彈幕環境仍是需要利用有力的內容監管手段加強對彈幕內容的審核,防止劣質彈幕信息的進入。
彈幕作為一種新生媒介,理應得到充分的發展,“彈幕文化”也需要適當的引導方式促進其健康發展。從受眾層面來說,作為彈幕的使用者,受眾應在主觀上維護彈幕環境,自覺遵守“彈幕禮儀”,在彈幕視頻網站發布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同時面對網絡上復雜紛亂的彈幕信息,應加強自身對信息優劣的分辨能力,不盲從,不跟風,提升個人媒介素養,形成正確的網絡輿論觀。從平臺角度來說,彈幕視頻網站應該加大技術投入,利用有力的內容監管手段加強對彈幕內容的審核,屏蔽劣質彈幕信息,對網民的彈幕語言進行長期有效的監督。同時建立健全視頻網站的彈幕使用規范,加大對發送不文明彈幕用戶的懲戒力度。間接促進受眾遵守“彈幕禮儀”,維護彈幕環境。
最后,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不代表隨意言論。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時代,彈幕文化要想健康發展必須依靠法律法規的支持,這需要我們國家加快新媒體法制化建設和管理的進程,制定完善新媒體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推動文明有序彈幕環境的形成[3]。
彈幕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化現象,他的存在發展推動了網絡傳播時代下視頻網站的發展、進步。但目前彈幕仍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我們遵守“彈幕禮儀”、正確引導、維護網絡生態環境,推動彈幕視頻早日走向規范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