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技術變革與政治變遷:互聯網對西方民粹主義的多重賦能

2020-08-25 03:00:04□鄧
理論月刊 2020年8期

□鄧 理

(復旦大學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200433)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當代重要政治思潮,民粹主義存在全球蔓延的趨勢。長期以來,民粹主義被視為社會矛盾加劇、政治結構失衡的產物。不過,當代民粹主義的獨特性在于它也顯示出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的特性。在西方世界,互聯網和民粹主義的疊加效應已經愈加明顯,不僅導致了煽動性言論的傳播現象,也為民粹主義政黨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條件。上述現象,與21世紀初諸多學者的預測不同:互聯網在歐美社會并非簡單發揮鞏固自由民主制度的功能,反而對其構成了挑戰。

在信息社會,技術對政治的重構效應已經愈加明顯。伴隨著互聯網成為新政治空間,當代民粹主義既保留了傳統特征,也受到信息技術的強烈塑造。然而,盡管學界對于民粹主義進行了多方解讀,但系統性分析互聯網與民粹主義關聯的研究依然缺乏,既有研究或關注互聯網的即時性、互動性、匿名性等表層特征,或注重對網絡民粹主義的話語分析而非塑造機制。有鑒于此,本文試圖探討下列問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ICT),使得西方公共政治發生了何種轉型?在民粹主義浪潮中扮演了何種角色?如何對民粹主義產生出賦能效應?對上述問題的解答,有助于全面理解當代民粹主義的性質,展示數字信息技術對政治體系的能動性塑造。

二、民粹主義及其興起:既有文獻回顧及分析框架

(一)民粹主義的概念內涵及分析維度

在概念內涵上,民粹主義和自由民主雖然具有一定共性,都支持民主和反對專制,但也存在明顯不同,代表了人民主權思想的兩面。有學者認為,民粹主義才是最純粹的民主[1](p3)。然而,作為西方社會主流的自由民主思想,仍然與民粹主義存在根本性差異,特別是兩者對“人民”的理解大相徑庭。自由民主假定人民具有異質和多元性,形成了分化性利益集團。與之相對,民粹主義則認為人民具有同質性,將人民視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認為存在高于特定利益集團的人民意志[2](p269-288)。也有學者根據奧克肖特“信仰政治”和“懷疑政治”的區分,認為自由民主是實用性的,而民粹主義則是救贖性的[3](p2-16)。

在具體內容上,民粹主義觀點十分龐雜,正如林紅指出,它與陰謀論、平均主義、反智主義等概念具有重合性[4](p37-52)。穆勒認為,民粹主義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第一,在社會心理學維度,它反映了選民對社會現狀的憤怒、失望等消極情緒。第二,民粹主義常發生于特定階層。第三,民粹主義對政策會給出不同于主流精英的態度[5](p87-88)。在當代社會,民粹主義又有左右之分,左翼反對自由貿易,要求社會經濟福利均等化,右翼則體現為反移民等民族主義思想,強調本國政治和文化的純潔性[6](p9-16)。

由于民粹主義具有內部分化性,本文更為側重它在整體層面所展現的共性特征,將民粹主義定義為與自由民主對立、由不滿情緒推動、主張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直接參與政治事務的政治意識形態。在此基礎上,本文將民粹主義的表現維度區別為下述三個層面:政治權威認同、政治參與模式以及政治文化心理,從而為后續深入探討它與互聯網的關系提供基礎性的概念框架。

第一,在政治權威認同上,民粹主義反對法理型精英,崇拜韋伯所說的克里斯瑪型權威。按照韋伯的權威類型學,由法律規則所產生的權威最具合法性,然而,民粹主義對于自由民主制度所產生的法理型精英體現出高度不信任。盡管穆德指出民粹主義傾向于將社會分裂成兩個同質性群體——“純潔的人民”與“腐敗的精英”[7](p541-563)。但事實上,民粹主義也將建構出新的領導者。與傳統精英不同,具有克里斯瑪特征的民粹領導者往往以個性化風格取代正式規則,進而起到“粘合劑”的功能,將成分復雜的民眾聚合成具有認同屬性的政治組織。克里斯瑪型權威對內需要與支持者持續對話,建立信任關系,對外則代表“人民意志”發起訴求,競爭政治權力。

第二,在政治參與模式上,民粹主義倡導參與式民主理念,推崇直接民主。與以代表制為基礎的代議制民主不同,民粹主義突破既有政治秩序,主張由公民決定公共事務,強調參與廣泛性和直接性。施密特指出,議會制度體現了一種政治理性,它使得政治結果具有妥協性和中立精神[8](p4-8)。但在民粹主義看來,民眾應享有更多話語權。正如盧梭所說,人民不能被代表,因為代表意味著放棄主權[9](p123)。因之,民粹主義偏好多數制、全民公決等決策形式,傳統精英對于政治議程的控制能力減弱,代表性機構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民粹主義對于人民意志的強調,也意味著公共政治中妥協因素的減少,集體偏好可以通過投票、輿論等方式體現。

第三,在政治文化心理上,民粹主義具有顯著非理性和感性色彩。自由民主的精英政治象征著有約束的個人主義,公共生活需要一定政治經驗,強調話語理性。而民粹主義則認為基于人民的公意可以替代政治理性。在溝通層次,民粹主義多依賴煽動性話語,富有激情和感染性[10](p120-138),成為心理學中所說的“烏合之眾”。在集體激情的狀態下,民粹主義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有限[11](p203)。例如,民粹主義處理社會問題的典型策略,是建構出“人民”和“敵人”的二元對立[12](p26)。“敵人”的意象不僅包括主流精英,也指代其他群體,包括罪犯、外國人、特定種族等等,上述群體威脅著人民純潔性,被排斥在人民概念之外。上述二分法既塑造了集體身份認同,也確定了斗爭對象。總之,非理性和感性化構成了民粹主義的核心心理特征。

(二)民粹主義興起的影響因素:現有解釋及局限

當代西方民粹主義思潮屬于民粹主義的第四波①關于西方民粹主義四次浪潮的敘述,可參見林紅:《當代民粹主義的兩極化趨勢及其制度根源》,載《國際政治研究》2017年第1期。。民粹主義的崛起引發了學界廣泛探討,相關研究剖析了多元因素。通過文獻梳理,現有關于民粹主義的解釋大體可以區分為下列三種類型:經濟結構、身份認同以及政治制度。

首先,經濟結構因素對民粹主義的形成具有基礎性作用。以新自由主義、市場導向為特征的西方國家高度依賴于經濟全球化。而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后,西方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富分配逐漸惡化[13](p106-117)。房寧認為,西方的過度福利化形成了民眾對社會預期發展的落差,致使民眾在經濟低迷時難以接受現實,導致民粹主義愈演愈烈[14](p68-73)。同時,西方國家的經濟資本也有集中化趨勢,社會財富嚴重分配不均,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在就業、醫療等公共服務問題上的不滿度與日均增,產生了嚴重被剝奪感。全球化也惡化了西方產業工人的經濟環境,使得只掌握少數技能的勞動者容易被替代,導致了底層困境的加深[15](p91-94)。正是受到嚴峻經濟形勢的影響,民粹主義逐漸深入人心。

其次,則是身份認同因素。西方社會的人口老齡化、高福利以及中東地區的戰亂,對于國際移民形成了拉力效應,致使大量移民涌入歐美國家,打破了原有社會結構,導使民粹主義反彈。例如,法國穆斯林人口已經超過700 萬,超過總人口的10%。外來人口一方面影響了本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本土的文化認同危機。在羅德里克的民粹主義供求模型中,移民的沖擊能夠激發社會成員的民族情緒,文化認同感導致右翼民粹主義的上升[16](p24)。與此同時,移民遷入也帶來了政治安全問題,恐怖主義襲擊的風險有所升高[17](p1-11)。上述因素,都使得西方民眾的意識形態逐漸激進化。

最后,政治制度因素則是指在面臨社會危機時,傳統代議制民主逐漸失靈,政治系統關于民意整合和反饋的功能出現障礙,導致政府合法性危機。侯恩賓指出,民粹主義的出現在于西方政治制度結構性的不均衡、政黨政治衰落和公共領域的異化[18](p121-129)。在面對經濟和社會危機時,歐美國家的政治體系面臨著“失靈”的窘境,政黨和政治家充當了利益集團的代理人,致力于黨派競爭和爭奪權力,卻對中下層的民眾呼聲反應遲鈍,無力聽取民眾訴求。其結果是,民眾對現行的代議制民主產生失望,政府信任逐漸下降[19](p92-95),最終走向政治疏離,重新在政治體系外部尋找自己的利益代理人。

然而,盡管現有文獻呈現出多元視角,但都未系統探討互聯網與民粹主義之間的聯系,即信息技術如何改變民粹主義的建構方式。但正如麥克盧漢所強調,媒介即訊息,互聯網不僅具有工具屬性,它也改變了公共生活,構成了國家與社會的新型互動場域。對此,有學者提出技術民粹主義(Technopopulism)的概念,認為當代民粹主義也是溝通方式變遷的產物,與數字媒體領域緊密相連[20](p15)。綜合上述,本文認為盡管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因素構成了民粹主義的“發動機”和根源,但民粹主義究竟如何建構和擴散,依然需要從技術對政治的嵌入視角進行分析。

(三)分析框架

圖1:互聯網對民粹主義的多維塑造:文章分析框架

在此,本文綜合概念部分關于民粹主義的內容維度,構建了下述分析框架(見圖1)。一方面,以往文獻所強調的結構性因素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作為公民獲取信息以及與他者互動的場域,也具有重構和整合社會思潮的功能。互聯網并非簡單傳遞信息的中介,相反,互聯網是高度復合型的空間,其中的復雜算法、平臺結構規則以及多元性的互動對象,都會對主體意識和行為產生影響[21](p79-89)。由此,民粹主義的三大政治特征——支持克里斯瑪型權威、偏好參與式民主和直接民主、公共空間的非理性/感性化傾向,也需要在互聯網場域中具體化呈現和解釋。在后文中,本文將以西方國家作為對象,分析互聯網如何導致上述三重維度的政治變遷。

三、多重賦能:互聯網對于西方民粹主義的賦能機理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網絡與民粹主義的結合缺乏警惕。自從1973年伯克利大學開發世界第一個電子公告版,西方國家就陸續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政治領域,作為自由民主制的補充。不過,互聯網在產生正反饋效應的同時,也日漸體現出它的反建制功能。2010 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運動,民眾通過Facebook 等傳媒工具,形成集體行動,導致政權更迭,顯示出網絡與民粹主義結合的顛覆性力量。但由于意識形態因素,西方社會主流仍然認為這是信息技術有利于民主化的證明,而不會對民主國家自身產生負面效應。但后續事實表明,任何政治權力都很難不受到互聯網的挑戰,網絡民粹主義的興起標志著“西方例外論”的破產。依據前文框架,本文將互聯網塑造西方民粹主義的過程邏輯區分為下述三個方面:

(一)政治權威認同變遷:克里斯瑪型權威的再生產

作為韋伯所說的三大權威理想類型之一,法理型權威構成了現代權威的來源,它建立在對法律理性服從的基礎之上。然而,互聯網重新導致了克里斯瑪型權威的興起。克里斯瑪一詞源自圣經,最初指神圣權力,被韋伯用以指代歷史進程中的天才和極具創造性的個體。在傳統社會,克里斯瑪型權威諸如愷撒、拿破侖等,其人格魅力主要來源于個人才能以及對國家所公認的巨大貢獻。互聯網則改變了人格魅力的生產過程,權威認同不再以個人成就、道德作為判斷基礎,轉而依賴主體話語符號及其具有的象征性意義,持續性地通過對公眾的表演及情感刺激獲得合法性。

表演型政治體現了戈夫曼擬劇論的基本思想,即主體是舞臺上的演員,而民眾則是觀賞的公眾。通過在話語、身體、表情等層次策略性地使用互動策略,主體在公眾面前建構出關于自身的特定印象[25]。網絡作為媒介平臺,則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構成了天然的表演舞臺。正如墨特菲指出,當代民粹主義政治家不僅要代表人民利益,也要積極為人民表演[22](p38-50)。然而,墨特菲主要著眼于闡釋民粹主義政客的表演策略及其政治風格,卻疏于立足比較維度,解釋互聯網何以對不同精英類型具有差異性的賦能效應。但按照擬劇論,表演實質上并不局限于民粹主義者,也包括傳統政治家。因此,更確切地說,互聯網建構了一種“表演競爭”的政治生態。而在比較基礎上,互聯網對克里斯瑪型權威以及法理型權威的差異性影響,可以概括為下述三點:

第一,在表演動機上,民粹主義者比傳統精英更重視互聯網的政治溝通功能。一方面,對具有草根特性的民粹主義者而言,由于傳統媒體被主流精英控制,他們難以獲得充分報道,很難按照自身意圖建構政治形象,然而,互聯網提供了高度自主性的行動場域,通過自媒體,民粹主義得以改變話語權地位的不平等。另一方面,由于擁有傳統媒體的資源優勢以及長期居于精英階層的文化慣習,傳統精英體現出“路徑依賴”的特征,利用新媒體的動機通常弱于民粹主義者。例如,民粹政客——意大利五星運動的創立者格里洛,在Facebook和Twitter 上擁有百萬粉絲,但傳統意大利政治家當時幾乎沒有在線活動[23](p88-92)。實際上,即使傳統精英注意到新媒體的價值,他們也更可能將其社交賬號交給工作人員處理,而將自身注意力投入到主流媒體的報道上。總之,民粹主義者和傳統精英不同的注意力分配,使得互聯網更多為前者所占據。

第二,在表演資質上,民粹主義者也具有線上表演能力的競爭優勢,有利于建構自下而上的政治認同。傳統精英遵循技術官僚的刻板形象,而民粹主義者則擺脫了此類政治風格。倫納德形象描述了兩者的不同:技術官僚和民粹主義是兩個相反鏡像:一個是管理型,另一個是魅力型;一個尋求漸進式變革,另一個注重宏大修辭;一個是解決問題,另一個涉及身份政治[22](p40)。從布迪厄實踐理論的視角來看,由于具有草根性質的民粹主義者和傳統精英的慣習具有很大不同,兩者體現出表演能力上的差距,從而建構出不同的文化資本。民粹主義者對于民眾訴求有著深切認知,也熟悉如何與之互動,而傳統精英與民眾的交流則往往是儀式性的。例如,除特朗普擔任過脫口秀主持人外,民粹主義者如“我們可以黨”(Podemos)的創立者伊格萊西亞斯擔任過節目主持人,五星運動的創始人格里洛更是一名喜劇演員。這些與公眾的近距離接觸,都有助于提高表演能力。其結果是,民粹主義政治家更容易利用互聯網塑造出親民型政治風格,獲取民眾信任。以表演大師特朗普為例,特朗普的網絡表演策略極為多元,包括口語化、出現錯字、經常抒情、感嘆號的大量使用等等,這些表演策略將特朗普建構成民眾領袖的形象,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政治家。有學者通過對特朗普和希拉里推文的分析,發現業余性修辭風格出現在特朗普的推文中的比例高達54.5%,而在希拉里推文中只占12.9%[24](p50-61)。2015 年至2016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特朗普在Facebook 上的帖子總計獲得了2.081 億條喜歡、評論和轉發,而希拉里只有7200 萬[25]。可見,人格化的表演風格更容易吸引受眾,實現情感共鳴,形成類似于“明星—粉絲”之間的崇拜效應,汲取政治合法性。

第三,在表演效益上,網絡空間的市場屬性,擴大了煽動性話語的傳播范圍。民粹主義通過情感動員獲取合法性,這和強調績效、能力、理性辯論的傳統議會政治存在鮮明對比。盡管在后果上,民粹主義話語經常存在爭議,但在網絡市場上,煽動性表演實際上構成了博弈中的最優策略,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原因在于:其一,它成功利用互聯網挑選出了意識形態一致的受眾,更有利于社會動員。相對于傳統政治家,民粹主義的組織資源往往欠缺,但互聯網能夠助其動員全國性的支持者。其二,雖然公眾態度具有分化性,然而,無論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天然熱衷于報告爭議性話題,因為這意味著豐富流量和經濟效益。煽動性表演能夠擴散民粹主義者的知名度,從而接觸和影響中立選民。例如,福克斯新聞網每月覆蓋將近3000 萬美國人,而特朗普“使美國再次偉大”的一系列政治表演使之與福克斯形成了互利關系:特朗普提高了收視率,福克斯則為他提供免費廣告[26](p223)。2015年,特朗普在一年時間里獲得了價值28 億美元的免費廣告,而希拉里只有11億[27]。表演效益的提升,反過來又進一步刺激民粹主義政治家,導致表演風格的極端化。

統而言之,在表演競爭的網絡場域中,民粹主義精英在表演動機、能力、效益上都優于傳統精英,由此互聯網為民粹主義獲得群眾認同提供了重要渠道。在此,互聯網改變了克里斯瑪型權威的生產方式,人格魅力的來源逐漸從神跡、才能、品德等因素轉移到互動過程,政治溝通技巧和政治形象日益重要,最終導致精英結構的改變。

(二)政治參與模式變遷:直接民主的制度化發展

直接民主是民粹主義的重要主張,也是代議制民主的競爭者。直接民主認為應當由人民仲裁公共事務。然而,直接民主也存在諸多缺陷,以至于其倡導者盧梭也認為,直接民主只適用于小國寡民的情境[28](p150-155)。

互聯網的到來,則為改善直接民主的上述缺陷提供了空前機遇。新興民粹政黨構成了直接民主的主要推動者。它們不僅將互聯網視為宣傳平臺,更作為改變政治決策的變革性工具,發展直接民主成為民粹政黨的重要使命。對此,相關政黨也開發出網站平臺和app,作為與公眾互動的核心陣地,這包括五星運動的盧梭網等等(以啟蒙思想家盧梭命名)。格里洛認為,這些網站實際上是議會的準替代工具。由于該類網站平臺基本相似,本文以西班牙民粹主義政黨“我們可以黨”作為案例進行剖析。“我們可以黨”創立于2014年,是西班牙第三大政黨。它快速發展的關鍵原因,就在于建構了高度制度化的網絡直接民主。截至2019年10月,該政黨網站——Participa Podemos 的在線參與會員人數約為52 萬[29]。亨廷頓認為,制度化是組織和程序獲取價值觀和穩定性的過程[30](p140-142)。而在網絡賦能下,直接民主的制度化體現為下述方面。

第一,信息溝通和決策成本降低,基于大眾意志的票決政治、透明政治等目標得以實現。以往觀點認為,民粹主義是一種否決型政治,很少具有建設意義,但借助網絡賦能,民粹主義政黨逐漸建構出決策性的票決型政治。在傳統民主觀念中,數十萬人的公民大會是難以想象的。亨廷頓指出,政治參與/政治制度化=政治混亂,高數量政治參與可能導致政治風險。然而,“我們可以黨”設計了系統性議事流程,保障了票決政治的有序性。根據該黨法案,相關機構人員選舉和組織方針、重要公共事務的決策,都應由人民來決定。該黨重要機構例如總秘書處、公民委員會、民主保障委員會等,也由投票選舉產生,遵循簡單多數制原則。在國家層次,該黨建立了公民大會。上述活動,都能夠通過在線會議、遠程視頻和電子投票等方式完成。同時,為吸納公民參與,該黨大幅降低了吸納門檻,在線實名注冊即可成為黨員,從而迅速發展為群眾型政黨。成員也不被要求強制性繳納黨費,形成了和傳統政黨不同的財政汲取模式。在公民參與上,成員提案權、被選舉權、審議權、投票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可以影響相關職位選舉以及政策方針[31](p253)。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我們可以黨”也實現了政治透明化。政治“黑箱化”是民粹主義批評代議制民主的原因之一,而該黨通過網絡平臺,成功實現了各項事務和財政的信息公開。不僅政策文件、公民大會投票及提案結果都向成員公示,政黨財務狀況包括歷年收入、支出情況以及各部門預算,也詳細在官網列出。

第二,網絡直接民主具有協商性特點,提高了決策質量。為使得相關提案具備專業性和知識性,線上平臺的另一功能是加強成員彼此的溝通。例如,“plaza podemos”是該黨的內部交流論壇,成員可以自由探討議題、交換意見。在需要大眾投票表決時,國家和地方委員會的公職人員也會提前將問題背景等輔助性資料列出,方便成員對議題形成基本認知。除此之外,該黨的重要舉措是建立了圈層組織(Circle)。圈層是基層單位和行動空間,成員可以自愿性加入,圈層分為地方性和領域性兩類,前者關注地方事務,后者則關注特定領域,例如環保、女權運動等。基于圈層的制度設計,有助于培養專業性人才,成員在圈層中能夠深入學習,增加提案科學性,使直接民主更富有實際政策意義。

第三,網絡直接民主具有規范性,阻止了成員道德失范。為了保障線上參與具有秩序性,該黨對成員的行為規范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一方面,該黨線上注冊要求提供身份真實信息例如護照號碼,使得事后問責成為可能。另一方面,該黨也制定了道德法規,對失范行為進行懲罰。在此,黨規極為清晰和細化,對成員基本義務、紀律制度程序、懲罰措施及情境都有詳細規定,例如禁止惡意誹謗、操縱他人投票等。一旦成員違反法規,就會受到從書面警告到開除成員資格等不同程度的處罰。由此,線上參與也體現出高度秩序性。

綜合上述,借助網絡賦能,當代民粹主義克服了傳統直接民主的諸多局限,改變了組織成本高、不具有可行性的困境,將其從烏托邦轉變為現實,使得人民意志能夠通過數字得到具體化呈現,民粹主義也從否決型政治向建設型政治發展。當然,線上民主也存在代表性不足和一定缺陷,例如投票安全性仍然存在風險,五星運動數據庫就曾遭到黑客入侵。但不容否認,網絡直接民主已經成為新興的政治參與形式,它超越了傳統選舉民主,對中下層民眾體現出極大吸引力,并進一步強化了民粹主義政黨的政治影響。

(三)政治文化心理變遷:算法政治和政治極化

互聯網對民粹主義的賦能也涉及大眾政治心理和輿論。公民政治心理的變遷,與互聯網形態演進,特別是Facebook、Twitter 等超大虛擬空間的出現存在密切關聯。它們使得政治溝通從單一網站上升為國家乃至跨國層次。受到路徑依賴影響,西方政府多認為虛擬空間是言論自由的場域,總體采取放任發展的政策。達爾伯格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認為實施互聯網自治為信息流動、問題辯論和合理性批評提供了空間[32](p3)。在言論自由的價值影響下,Facebook等平臺受到國家的管制力度較小,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

超大虛擬空間的政治化產生了兩個后果:首先,它導致公共討論日趨集中和壟斷化,政治溝通向少數網站聚集[33](p169)。這預示著,Facebook 等平臺的政治功能日趨重要。其次,由于資本逐利性,大企業和政治組織形成了密切合作關系,通過利用數據和算法策略性改變了受眾的信息汲取方式。例如2016 年,Facebook 就將其員工納入了特朗普競選團隊,目的是幫助團隊精準定制和擴大目標受眾[34]。事實上,Facebook 有90%的收入來自提供數據的銷售廣告[35](p20)。扎克伯格認為,Face?book 的商業目標與自由民主并不矛盾,兩者能夠相互補充[36](p112)。由此,虛擬數字平臺具有商業化和政治性的雙重屬性。

然而,互聯網寡頭的政治介入,并未塑造出理想型的公共領域,反而對民粹主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算法政治導致了極化政治的再生產。為了增加流量利潤,政治信息的算法通常建立在同質性原則之上,其宗旨是迎合受眾,結果導致在言論審查寬松的情境下,極端思潮容易在特定群體傳播,造成政治部落化(Tribal Politics)的后果。例如仇恨穆斯林的人,會接收更多此類暗示信息。同時,民粹組織能夠通過購買廣告和數據,達到精準投放信息的效果,有意識地影響目標群體的政治意識。例如,對于關心國家安全的公民,他們可以推送更多移民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意識形態。在這一過程中,信息經常被扭曲和偏離事實,具有后真相特質,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政治思潮日益極端化,中間選民日趨減少。對此,可以用下列公式進行解釋:政治信息量/政治信息類型=政治極化。個體接收政治信息越多,類型越同質,政治極化的風險也越高。網絡空間中的數據算法對此負有重要責任。

由此,超大型網絡平臺并未解決桑斯坦早已洞察的“回應室效應”和“信息繭房”問題[37](p8),反而加劇了這一趨勢。諸如谷歌、劍橋分析公司等,積極利用大數據資源服務于政治利益。民主本需要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礎之上,此時也成為被算法操縱的產物,公民偏好由算法所塑造,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加深個體政治偏見,結果導致網絡空間的民主價值日益消弭,而轉變為自我展示和尋找同類。桑斯坦認為,對于民主和自由而言,未經計劃、無法預測的信息接觸至關重要。然而,當下西方虛擬空間的政治實踐與這一目標仍然相去甚遠。

另外,算法政治也存在安全風險性,社交媒體機器人的產生以及黑客攻擊,加劇了虛擬空間的“理性淪陷”。社交媒體機器人作為近年新興事物,是能夠控制社交賬號的電子程序,它們能夠在社交媒體平臺注冊賬號,模擬人類行為且不易被識別,在西方,機器人參與政治事件的討論具有活躍性趨勢[38](p1-10),可以實現電子投票、評論、轉發以及與他人互動等多種功能。在本體論層次,機器人的出現摧毀了賬號與人之間的映射性,瓦解了輿論真實性。在政治領域,社交媒體機器人能夠加劇政治向極化方向發展,它們能夠組成“網絡軍隊”,通過投票、評論等策略,贊同極端思潮,制造大量公眾支持的假象,影響處于搖擺的中立選民。因此,機器人能扭轉意識形態的主客地位,使得極化性思想更容易上升為“眾意”。皮尤中心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美國人認為社交媒體機器人具有破壞性影響[39]。政治性黑客攻擊也會有意識推動民粹主義升溫和破壞社會團結。例如,美國指控俄羅斯干預其大選,認為俄羅斯黑客通過編程、雇傭水軍、攻擊郵箱等方式,惡意干擾美國政治生態,放大民粹聲音,煽動美國群眾對精英的集體敵視。盡管俄羅斯否認上述指控,但這些證據表明算法政治對于政治心理具有建構功能。網絡意識形態存在被人為操縱和建構的可能性。

四、技術嵌入政治:民粹主義韌性及其對自由民主體制的挑戰

互聯網不僅是生產力,也深刻改變了既有的政治權力關系。如上所述,互聯網并非是對現實民粹主義的簡單映射和復制,也從根本上重構了民粹主義的產生機制。借助政治權威認同、政治參與模式、政治文化心理等三重機制,互聯網使得當代民粹主義富有生命力,這也為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帶來了系統性風險。

一方面,互聯網對民粹主義的多維賦能,擴展了民粹主義的話語影響。傳統觀點認為,民粹主義是一種歷史周期性現象,與社會結構緊密相關。然而,由于互聯網已然成為公民政治生活的有機部分,其對于意識形態的建構效應,正在使當代民粹主義表現出空前韌性。韌性包括了兩層意義:首先,是民粹主義的長期化和持續性。相比于傳統社會,網絡低成本的話語生產使得民粹主義的傳播更為容易,也使社會成員更容易感知,成為持久性社會思潮。其次,是民粹主義兼具現實和虛擬的雙重生產機制。互聯網改變了民粹主義生長的土壤環境,使得后者不再成為社會結構性因素的附屬物,諸如網絡表演競爭、直接民主以及算法政治的興起,皆為技術與政治互嵌所衍生的新興機制。換言之,當代民粹主義的獨特性在于它具有“線上在場塑造”的建構主義特征,這種特征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而自我強化,成為民粹主義的重要基石。

另一方面,網絡民粹主義加劇了自由民主體制的困境與合法性危機。第一,互聯網塑造了聲稱代表民意的政治強人和超級領袖的崛起,新興政治精英倡導變革主義,積極擴大個人權力,敵視建制派精英,對于自由民主的分權制衡、共識政治等原則構成了沖擊。第二,互聯網恢復了大眾民主對麥迪遜式民主的挑戰。歷史上的民粹主義雖然主張“權力屬于人民”,對精英政治不滿,然而卻因為缺乏可替代性方案,淪為具有批判性的否決型政治,無力對寡頭統治鐵律形成實質威脅。互聯網的價值則在于:它為實現大民主、參與式民主的目標提供了資源條件,從而在實踐層次,提供了與代議制民主不同的參與形式。原先因為厭惡主流精英而疏遠政治的公民,憑借互聯網重新被吸納進政治空間中。第三,互聯網也導致了極化意識形態對于溫和意識形態的替代,塑造出一種“沖突政治”。長期以來,溫和意識形態以及中間選民是自由民主體制的重要基石,正是因為具有包容性、寬容精神公民的存在,公共政治才能實現良性循環。然而,網絡算法對于攻擊、仇恨、對立等社會沖突的制造,對于社會團結具有破壞性,結果導致意識形態的極端化,傳統公共精神逐漸稀釋。

由此可見,網絡賦能既是當代民粹主義區別于以往的最重要特征,也加深了自由民主體制的困境。這實質上反映出當下西方政治體系暴露出巨大的內部張力,陷入無力與貧困的狀態。

五、結語

民粹主義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解釋其成因成為學界重要議題。以往觀點認為,民粹主義是社會矛盾積累和制度體系失靈的產物,受到社會結構性因素的塑造。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當代民粹主義的獨特語境,即它的發生場域愈加依賴于互聯網空間,體現出話語化、數字化、在場化特征。通過視角變化,本文將問題從“民粹主義產生的社會原因”轉化為“互聯網如何對民粹主義產生影響”,通過三重維度解釋民粹主義的興起,以豐富和補充學界對當代民粹主義的認識。

網絡民粹主義在中國學界也引起了廣泛探討[40](p48-56)。互聯網對于西方民粹主義的塑造,對于中國政治也具有一定啟示。從比較維度上看,由于中國對于網絡空間的管理遵循以法治網的原則,與西方自由放任模式截然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政治表演、網絡民主和算法政治的風險性,有效阻止了極端言論的傳播和其他權力中心的出現,使得后真相政治在本土雖然存在,但維持在可控范圍之內,對現存體制具有挑戰性的政治話語并未廣泛出現。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對網絡民粹主義的風險控制更體現出制度優勢。可見,互聯網的政治效應仍然受到各國政治體制的影響。但如前所述,網絡民粹主義具有高度韌性而很難根除,草根意見領袖的表演行為、諸多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所遵循的同質性算法規則,使得國內民粹主義在特定群體和事件中仍然具有影響力。因此,當下的政策目標仍然是圍繞以法治網為核心,使用大數據等智能手段,保持對民粹主義思潮的持續監控,防止其制造社會對立和對主流意識形態構成挑戰,避免產生和西方社會類似的政治風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啪啪福利| 日韩123欧美字幕|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日韩资源站|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色| 欧美国产在线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色天天综合|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黄色不卡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91原创视频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天堂| 999福利激情视频|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日韩a级片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91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日韩美毛片| 欧美在线国产|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91视频区|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视频大全|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伊人网址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亚洲不卡影院|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色视频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