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時政話語的翻譯策略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及其傳播為例

2020-08-25 03:00:04鄧海麗
理論月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受眾人類

□鄧海麗

(1.東莞理工學院 城市學院,廣東 東莞523419;2.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100732)

時政話語是國家政府在闡釋本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治理方針策略時所使用的權威、正式用語,表達特定時期內國家內政外交的重大指導方向和戰略思想。在國際輿論界,時政話語更是代表國家的立場態度,高度敏感,字字珠璣,容不得任何失誤。由于鮮明的政治性、傳播的即時性和受眾的廣泛性,時政話語的翻譯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商務和科技類的文本翻譯。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表達,中國的時政話語具有鮮明的中國社會主義特色和獨特的時代特征,凝聚著中國領導人的集體智慧,指引著中國社會從當下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發展方向。在新的歷史時代方位中,做好時政話語的翻譯及其傳播,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一重大戰略有直接的現實針對性,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國際話語體系、爭奪國際話語權、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和文化軟實力等核心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一環[1](p118-124)。

一、中國時政話語的翻譯和傳播概況

中國時政話語的對外宣傳工作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積累了許多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編譯局和中國外文局等單位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著作的多語種翻譯出版工作,在世界范圍內宣傳中國革命和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積累了豐富寶貴的時政話語翻譯和傳播經驗。近年出版發行的多語種版本《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成功地向世界宣傳了中國內政外交政策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政方略,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一個負責任的東方大國形象,傳播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有力促進國際社會對我黨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的正確理解,極大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為時政話語的涉外翻譯和傳播提供寶貴借鑒。

(一)中國時政話語的翻譯和傳播形勢

面對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國際政治形勢,辨析其中的危和機,對開創外宣工作新局面有重要指導意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形成了兩種制度并存、“兩個時代”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但是當今人類依然處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占統治地位并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的歷史時代[2](p4-8)。基于當前這種新的時代特點,國際話語權斗爭也相應地呈現出“西強我弱”“西攻我守”的局面,給中國特色時政話語的國際傳播提出了嚴峻挑戰:一方面,控制國際輿論權和主流媒體的西方世界對中國深懷種種成見、敵意,利用其國際輿論霸權資本,肆意破壞中國的國際形象,歪曲中國的意識形態,由此引起不明真相的國際社會民眾對中國產生種種誤讀誤解,甚至某種反華仇華的集體無意識,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生的排華反華事件就是一個明證[3](p86-95)。另一方面,在國際輿論界一些西方勢力借助固有的西方話語體系傳播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極大沖擊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華優秀傳統思想,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這些思想理論在一些領域受到擠壓、淡化甚至被邊緣化。因此,那些敵視中國、誤讀中國文化、抹黑黨的歷史、詆毀黨的領袖的言論在相當一段時期頗有市場,遏制了中國的時政話語及其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直接制約著中國時政話語的對外傳播工作,構成了短期難以跨越的障礙。再者,與西方某些國家嫻熟運用西方話語體系推銷其價值觀的手法相比,我們在國際通用概念定義權、議程設置權、輿論引導權的爭奪與維護上顯得非常被動、捉襟見肘,在運用中國原創話語體系闡述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經驗方面的策略技巧亟待突破。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4](p15,24)。

所幸的是,在黨和人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當下我國時政話語的國際傳播也出現了利好局勢,為改善我國時政話語國際傳播困局提供契機。進入21世紀以來,從恐怖襲擊事件到國際金融危機,到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性沖擊,無一不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人類面臨的矛盾與問題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復雜、深刻和嚴峻。一方面,恐怖襲擊嚴重削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民眾的政治安全感,金融危機的陰霾至今仍揮之不去,經濟一蹶不振,民眾生活每況愈下;另一方面,疫情在歐美國家迅速蔓延,政府處置不力,醫療保障體系缺失。所有這些都在嚴厲拷問和重創西方國家的社會制度、價值觀念乃至話語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與之鮮明對比,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代價拯救生命,同時以大國擔當精神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防疫,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彰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越來越多的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政黨和民眾想了解中國、學習中國經驗,這些都為中國扭轉不利的國際傳播局面、提升時政話語的傳播效果提供難得的契機。

(二)翻譯和傳播困境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時政話語的翻譯和對外傳播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任務。由于事關國家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和內政外交思想的話語表達,時政話語翻譯及其傳播也隨著國際形勢變化面臨新的挑戰和問題。

首先是如何平衡原文信息的忠實傳達與譯語受眾的理解接受兩者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時政話語的翻譯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加上國際輿論界傳播的即時性和受眾的廣泛性等特殊因素,一方面要求時政話語翻譯要以我為主,要忠實精準傳達中國思想和核心價值,避免在文化、宗教、政治方面的誤讀誤解,另一方面又要求譯文必須考慮受眾的思維習慣,貼近他們對中國信息的了解需求,以達到傳播目的。一方面要求時政話語的翻譯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另一方面又要與國外話語體系、表達習慣對接。翻譯不是兩種語言之間簡單的語碼轉換,本質上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活動,原語和譯語迥異的語境因素影響著譯語受眾的理解[5](p14-16)。對于客觀存在巨大文化鴻溝的中西語言體系而言,信息的忠實傳達和譯語讀者的理解接受如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其他非時政話語類文本比如文學文本的譯者可以通過改寫來操控譯文,在二者之間進行取舍,但時政話語的翻譯卻總是以思想、政治立場的忠實傳達為前提,同時要求達到譯語受眾的理解接受。因此尋求原文信息的忠實傳達與譯語受眾的理解接受之間的最大平衡一直是時政翻譯傳播的重點難點所在。其次,譯語受眾群體對譯文的理解有困難。縱觀現代中國的時政話語翻譯傳播史,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隨著時代發展,其受眾群體也發生顯著變化,也因此給時政話語的翻譯帶來新的挑戰[6](p5-7)。在《毛澤東選集》翻譯的年代,其傳播對象主要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革命人士和發達國家的左派以及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7](p52-57)。他們大多對中國的歷史有所了解,愿意主動學習為理解譯文所需的語境背景及其相關知識,因此這些受眾可以讀懂翻譯作品。隨著全球化和中國的崛起,時政話語的受眾群體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是中國對外要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另一方面是中國的崛起催生眾多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政黨和民眾對中國模式、中國道路日益增長的了解需求。兩因素疊加大大拓展了中國時政話語的外宣范圍,同時也帶來翻譯和傳播的新問題。其中一個最大問題就是這些新增受眾群體在準確理解中國時政話語中的核心概念和特色表達方面有困難。由于中西語言文化的天然鴻溝和大相徑庭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不少漢語語境中意義明確的核心概念和特色表達,經翻譯后在譯語語境中總會引起受眾千差萬別的理解,加之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的發展和實際國情所知甚少,也使他們容易偏離對中國特色詞匯內涵意義的理解[8](p127-130)。再者,由于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對峙,西方國家利用其媒體霸權對中國的時政話語進行文化、意識形態過濾,故意歪曲詆毀中國政府和國家形象,使不少西方民眾誤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甚至產生恐華反華無意識[3],對中國的時政話語傳播產生抵觸情緒。最后,時政話語的核心概念、術語的翻譯不統一。隨著中國外宣范圍的擴大和內容的增加,不一致的時政話語翻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國外受眾對中國的治國方略、外交思想和發展理念的誤讀。恰如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所指出的,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整體翻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我國一些重要文件,沒有便于外國人理解的簡寫本,并且外文版的翻譯大多關注的是語言本身的翻譯,很少關注注釋和相關背景[9](p27-28)。上述諸多不利因素給當下時政話語的翻譯和傳播帶來極大挑戰。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及其傳播

進入21世紀以來,文明沖突、發展失衡和治理困境等嚴重問題成為世界各國發展所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10]在這個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和挑戰多樣化的復雜世界格局中,人類社會漸趨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黨的高度,從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科學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世界潮流,結合時代形勢,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科學理念。作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外交思想核心表達,人類命運共同體吸收借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摒棄超越了叢林法則般的博弈型國際關系模式,倡導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國際關系,也因此獲得國際社會廣泛熱烈的關切,而與之相關的英文翻譯也隨著對該命題不斷深入的認知而出現不盡相同的譯文。下文通過比較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文翻譯來管窺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認知,從而為新形勢下如何化危為機,推進中國時政話語的翻譯和傳播提供參考借鑒。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

通過查閱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研究文獻[11](p35-40);[12](p181-184),結合筆者在國內外重要時政傳播媒體和網站的搜索,發現其英文翻譯各不相同。根據翻譯方法把這些譯文分為:(1)字面意義對應的直譯,如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man?kind,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a community of our destiny,a common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2)彰顯內涵的意譯,如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再比較這些譯文可見都用community 翻譯“共同體”,不同之處在于“命運”一詞的譯法和community的后置修飾介詞。

1.關于“共同體”的翻譯。根據百度百科詞條,漢語的“共同體”是個舶來詞,源于英文communi?ty,意為:“①人們在共同條件下結成的集體。②由若干國家在某一方面組成的集體組織。如歐盟。”①參見: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1%E5%90%8C%E4%BD%93/7790060?fr=aladdin,2020/05/24.從community 的構詞法來看,com- +-mun-+-ity,其中前綴com有common之意,指共同、普遍的意思,詞根mun的意義相當于public,意為“公共的”。牛津英漢雙解詞典中該詞條的第一釋義是:“all the people who live in a particular area,country,etc.when talked about as a group”[13](p404),指的是“居住在某特定區域或國家,視為一個群體的人們”,簡稱為“社區;社會”,例: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s a group) 國際社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心思想就是把世界看作一個共建共享、共同繁榮的整體,居于其中的各個國家構成一個平等互助、互相尊重的群體。正如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國際總部的主旨發言中回答“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困擾全球的問題時所指出的那樣:“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14]因此,無論是基于共同體作為一個舶來詞在中文語境中的所指意義還是共同體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能指內涵,以community 翻譯“共同體”都是比較貼切的。再者,從community 的構詞法可知,community 本身包含了“共同普遍”的意思,沒有必要在前面加上表示共同之意的形容詞common,因此a common community 的表達不足取,筆者網絡搜索也發現,這一譯文其實只在國際媒體中美新聞網上出現過一次,從中也反映出該譯文不為媒體所取。

2.關于“命運”的翻譯。通過比較“命運”的幾個英譯common destiny,human destiny 和shared fu?ture,發現主要區別是用destiny 還是shared future來翻譯。

十八大報告:

原文:“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英文:“In promoting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we should raise awareness about human beings shar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十九大報告:

原文:“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英文:“China champion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nd has encouraged th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②參見: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download/Xi_Jinping's_report_at_19th_CPC_National_Congress.pdf,2020/05/25..”

顯然十八大報告中“命運“的英譯為“common destiny”。筆者粗略搜索發現國內的主要外宣機構如央視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等,國外的主流媒體如美國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中美新聞網(sino-us.com)、英國的路透社(Reuters)和澳大利亞的《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都采用此翻譯。例如央視網的一則新聞標題“Xi's world vision: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a shared home for humanity”(《習近平的世界觀:人類命運共同體》,筆者譯,下同)①參見:http://english.cctv.com/2017/01/15/ARTIjfECMGRxn4TrlI0UqAcl170115.shtml,2020/05/24.;《華盛頓郵報》網站上的一篇發表于2018 年2 月9 日關于國際外交關系的署名文章“America First meets China’s idea of com?mon destiny”②參見: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worldpost/,2020/05/24.(《美國中心遭遇中國的命運共同體》),還有路透社的一則新聞標題是“China’s Xi says shares‘common destiny’with Vietnam”③參見:https://ca.reuters.com/article/topNews/idCAKCN0W338S,2020/05/24.(《習近平指出中國與越南同為“命運共同體”》)。

到了十九大,“命運”的英譯改為shared future,與之對應,十九大以后國內的外宣機構也采用此譯。但筆者搜索國外主要媒體發現兩種譯法都采用。譬如臉書(Facebook)新聞網站2018年1月8日一則新聞標題“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④參見:https://www.facebook.com/notes/belt-road-express/,2020/05/26.(《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雅虎新聞網(Yahoonews)的一則新聞標題“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dvocates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⑤參見:https://www.yahoo.com/news/chinese-president-xi..,2020/5/26.(《中國總書記習近平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shared future。英國《衛報》(The Guardian)2018年2月3日的一篇文章標題“Trump’s‘America First’meets China’s‘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⑥參見:https://off-guardian.org/2018/02/13/trumps-america,2020/5/26.(《特朗普的美國中心遭遇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和韓國的《亞洲論壇報》(The Asian Forum)的相關報道則采用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那么這兩種譯法有什么區別呢?習近平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蘊含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和解放的思想精髓,如何恰當貼切地在英語譯文中體現出來需要全面考察其中每個漢字的含義,尤其是“命運”一詞。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命和運的意義有一定區別:命是相對確定的,運是可以轉化的。“命運”一詞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天人合一的意蘊,在古代經典文獻中早有不少論述,譬如《詩經·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意思是周國雖為舊的邦國,但其使命在革新。又如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其中的“立命”就是指人要自己創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自己。又如宋朝宰相呂蒙正在其名篇《命運賦》中提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指其在成為宰相之前的窮苦潦倒,是因時運還未到。總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命運觀強調人要把握天時地利的契機和努力奮斗才能夠掌握命運,其中雖有宿命論的色彩,但在今天看來更多的是指尊重自然的生態意識和綠色發展理念。現代漢語詞典中“命運”的釋義是:“(1)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迷信者認為是生來注定的)。(2)比喻發展變化的趨向,例如:中國人民已經掌握了自己的命運。”⑦參見: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5%91%BD%E8%BF%90&query=%E5%91%BD%E8%BF%90%E6%98%AF%E4%BB%80%E4%B9%88%E6%84%8F%E6%80%9D&srcid=28236&from=kg0,2020/05/24.可見現代意義上的“命運”實則蘊含傳統文化中關于命和運二字的理解,是一個中性詞,既有上天注定的宿命論消極色彩,也有人定勝天的積極抗爭意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吸收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蘊義,面對紛繁復雜、日益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危機、文明沖突和治理問題,人類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尊重歷史文化傳統和尊重自然生態規律,謂之“命”;以超越民族、國家界限的共同的關切和努力來改變和掌握人類自己的命運,開辟新的發展道路為全人類創造美好未來,謂之“運”。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命運”是典型的文化負載詞(culturally-loaded words),融匯了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人類行為創造歷史、決定發展方向的科學世界觀多重意蘊,充滿對個人、社會和全球萬物的美好憧憬,閃爍著中西方關于人生哲理、社會發展規律的智慧之光。以此為觀照,可為評判“命運”的兩個譯法“destiny”和“shared future”的準確性和恰當性提供參考。des?tiny 的字義是“命運”,表面看似乎與中文直接對等,但“好的外宣翻譯不是按中文逐字逐句機械地把中文轉換為外文”[15](p27-28)。語言是人類最富于考驗力的存在,某一語言中的每個詞匯未必都能在另一語言中找到完全的對等項[16]。英、漢是兩個完全不同源流和體系的語言文化,尤其是文化負載詞,由于其特有的民族性、文化傳承性和譯語中對等詞的不確定性等特征,翻譯的時候要特別謹慎使用字面意義對等的詞項。翻譯從來都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17](p15),選詞要充分考察譯語的釋義和使用語境。《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中destiny 的釋義有兩條:“(1)what happens to sb or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in the future,especially things that they cannot change or avoid;(2)the power believed to control events.”[13](p555)。其中(1)是指將會發生的、無法把控或回避的事物,意為“天命”,(2)是指主宰事物的強大力量。顯然,英文destiny 與中文的“命運”意義不盡相同。就字面意義本身而言,中文語境中的“命運”同時有注定的、靜態的“命”和未來發展變化的、動態的“運”兩重含義。但destiny 在英文語境中更多的是上天注定、無法改變的消極色彩。destiny 的使用語境強調未來是由比人更強大的力量或命運之神所控制支配的,人是無法改變的。這點在destiny 的同源詞如destine 和destina?tion 的使用上也得以明證。destine 表示注定會發生、事先安排好之意,常用be destined to do sth.;destination 意為終點、目的地。再來看future 的釋義,一共有五條,其中(1)釋義指時間,將來;(2)what will happen to sb./sth.at a later time 指未來的事;(3)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successful or surviving at a later time 指將會成功或存活的可能性,意為“前途;前景”。顯然shared future 取(2)和(3)之意,指前景、未來的發展。shared是動詞share的過去分詞修飾future,與future 構成被動或完成意義。share 的釋義為to have or use sth. at the same time as sb. else,意思是與他人同時使用或擁有某物。那么shared future 的意思就是可共享的前途或前景。同時,筆者利用網上freedictionary的搭配功能和類屬功能(thesaurus)①參見:https://www.freethesaurus.com/future,2020/05/24.分別搜索destiny 和future的關聯語義,見圖1和圖2。

圖1:destiny

圖2:future

根據兩圖可見:destiny與注定的命運fate和不定的運氣fortune 近義,往往與神旨天命、星座運程、因果報應、世界末日等晦暗、莫測的消極語義關聯,而future 則與前景prospect、forthcoming、time to come 等意義相近,搭配的詞有光明的bright、可預見的foreseeable、最近的near 等,除了表達時間上的將來之意,大多與前景、展望、預期等關聯,強調的是可預見的、可期待的、確定的美好未來。綜上,在英語語境中destiny偏重指涉悲觀消極、神秘莫測的天命,future 注重表達積極樂觀、可掌握和確定的未來。此外,筆者仔細瀏覽其他國際媒體網站,發現還有一個以ourcommondestiny.org 注冊的網站,這是一家猶太教宣傳網站,號召猶太民族和其他教徒摒棄個人的國家、民族、文化、政治等身份差異,皈依到猶太教。以common destiny 或human destiny 為關鍵詞搜索后也發現大量類似命名的網站、文章和視頻等,大多涉及基督上帝之類的宗教布道內容。由此可以明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命運”的譯詞shared future 比destiny 更貼切恰當。

3.介詞of 和with 的使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除了上述幾點區別之外,還有一點是commu?nity 后的介詞是用of 還是with。十九大報告、外交部等對外新聞網用“of”,中央編譯局、新華網、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日報》的譯文用“with”。國外媒體網站如維基百科(Wikipedia)、雅虎新聞(news.yahoo)以及中國周邊鄰國、非洲的一些國際網站用of為主,中國的《環球時報》則兩個譯文都采用。那么這兩個介詞的使用有區別嗎?表達意義是否等同?筆者查閱牛津詞典中of 的用法,前兩個釋義分別是[13](p1422):

①belonging to sb.;relating to sb.屬于(某人);關于(某人)”,如a friend of mine 我的一個朋友。

②belonging to sth.;being part of sth.;relating to sth.屬于(某物);(某事)部分的;關于(某物),例:the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公司的董事;a member of the team 一名隊員。

牛津詞典中with的前兩個釋義分別是[13](p2391):

①in the company or presence of sb./sth. 和…在一起;和;同;如a nice steak with a bottle of red wine一份美味牛排再加上一瓶紅葡萄酒;

②having or carrying sth.有;具有;帶有;如a girl with(=who has)red hair 一位紅發女郎。由此,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著重于介詞“of”的①和②釋義,表示擁有一個共同命運的群體,或共同的命運屬于這個群體。那么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表達的就是a community which has a shared future 之意,與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一致。因此就介詞語法意義而言,此處的of和with實則表達相同的意義,都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倡導的全人類共同擁有一個地球、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世界大同思想,不過就語言使用而言,用of 表“擁有”更符合英美的表達習慣,前文所提及的搜索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最后總結一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從恰當貼切和使用習慣兩方面考量,首選是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次之是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 community of common/human/our destiny 比較不可取。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的傳播

筆者在必應(bing)搜索引擎上分別查詢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和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在過去一年間的出現頻次,發現各有784 000和145 000頻次,兩者相差4倍之多。中國的外宣機構媒體在十九大以后基本都采用a com?munity of/with shared future。從上述分析可知,無論是語義的能指所指還是語義的情感色彩,a community of/with shared future 都比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更加恰當貼切。但是為何國外媒體沒有采用更新后的、更加貼切的、更為中國官方認可的譯文a community of/with shared future,卻偏好用原來的譯文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囿于篇幅和數據資源所限,筆者僅從掌握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傳播情況來分析部分可能的原因。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的譯法比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早于五年左右出現,在十八大報告英文版發布后,迅速引起國內外主流媒體的注意,相關的報道也都采用此譯法,因此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接受,國外不少媒體機構也就一直沿用下去。以習近平為核心的國家領導人在不同國際峰會和外交場合反復倡導和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起了國際社會更加廣泛熱烈的關注和認同,推進了譯語受眾對其深刻內涵的理解認知。在十九大報告中其英譯也水到渠成改為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并多次寫進聯合國決議,成為維基百科的收錄詞條。那么在廣泛傳播的同時,國外媒體是否留意到不同譯法?維基百科英文版的詞條釋義用了比較長的篇幅,以比較嚴謹、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及其核心內涵,并提供了相關的延伸閱讀文獻,采用更新后的英譯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詞條的正文①參見:https://yandex.com/turbo/s/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ty_of_shared_future_for_mankind,2020/5/27.: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hi?nese:人類命運共同體)is a concept delivered by for?me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and advocated by curr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The concept is often translated as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中文(筆者譯):“人類命運共同體(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概念經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錦濤提出,后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大力倡導。該概念的另一常用譯文為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文中可見作為一個世界級別的權威百科全書機構,維基百科把英語世界常用的兩個譯文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和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都做了介紹,便于英語讀者的統一認知,也反映出國外媒體已經留意到這兩種不同譯法。再細看該詞條后面的引用文獻,發現這些文獻對兩譯法各有采用,這些文獻除了中國本土數據外,還有多篇國外權威新聞雜志如The Diplo?mat《外交》和學術期刊Asia & 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亞洲與太平洋政策研究》等②參見:https://yandex.com/turbo/s/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ty_of_shared_future_for_mankind,2020/5/27.。從中可窺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傳播,也說明國外媒體知曉這兩種不同譯法,但可能是先入為主使然,還是沿用原來的譯法。

三、時政話語的翻譯策略

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和傳播來看,面對全球化進程中新的國際輿論形勢,為了更好翻譯和傳播中國時政話語,首先要堅持中國立場,譯文務必忠實準確傳遞時政話語的思想內涵。翻譯是文化層面上的意義交流和傳播,必須充分考慮原語和譯語的文化歷史、社會傳統等語境因素。有的譯文表面語義似乎與原文相同,但由于社會語境、文化傳統等的不同卻有著迥異的所指和弦外之音,比如本譯例中destiny和“命運”的“貌合神離”。因此翻譯時政話語時要盡可能以恰當貼切的譯文傳播中國價值、中國思想。其次要保持譯文的一致性,盡量避免任何因譯文不一致而引起外媒和受眾的誤解誤讀,甚至被惡意歪曲。建立中國時政話語翻譯和受眾數據庫,權威外宣機構統一時政話語中關鍵詞、核心概念的翻譯,并即時公布相應的官方譯文。有關新聞媒體盡可能使用統一的官方譯文,保持對外宣傳口徑一致。比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國外的媒體要用哪種譯文我們無法左右,但我們自己國內的外宣機構至今都沒有做到完全的統一,有的用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有的用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雖然只是一個介詞之差,也表達相同意義,無傷大雅,但筆者認為還是要統一,畢竟這是體現我國外交思想、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核心詞匯,統一的譯文更有利于樹立嚴謹縝密的形象,更有利于涉外宣傳和受眾理解。最后,要注重譯文受眾的普及和接受,要符合譯語讀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對于有爭議的、沒有達成一致的譯文,可以從譯語語境、表達習慣、讀者接受等角度反復斟酌比較。對于某些譯語讀者一時難以理解接受的概念或思想,在不影響原文信息忠實準確的前提下,一定要在實際的涉外傳播中不懈探索,可以考慮建立語料庫、比較詞頻等大數據統計方式,適時調整翻譯策略,尋求受眾更樂于接受的譯文譯法,從而更好傳播中國智慧和中華文化思想精髓。總之,翻譯是一項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動,代表國家民族立場的時政話語外宣翻譯更是因其高度的政治敏銳性而愈加復雜艱難。

四、結語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翻譯和傳播歷程對于如何提升中國時政話語的翻譯及其國際傳播工作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從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從達沃斯論壇到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再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認同,這其中離不開貼切恰當的翻譯和廣泛有效的傳播。毋庸置疑,伴隨全球化進程的是全球治理的不斷加強,時政話語的翻譯更加重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夠充分彰顯內涵、為目標讀者所理解接受的恰當貼切的翻譯。但時政話語翻譯又是一項極其復雜的跨文化交流活動,面臨新的時代形勢,如何在忠實傳播中國思想立場、價值觀念和譯語受眾的理解接受之間找到平衡點,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果的國際化,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構建國家形象,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翻譯之為用大矣哉”[18](p209-212)!譯者,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受眾人類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色婷婷|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h视频在线播放|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黄色成年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美女啪啪无遮挡|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色婷婷久久|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亚洲视频a| 日韩麻豆小视频|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自拍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中文字幕66页|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96在线 | 国产成人综合网| 久久婷婷六月|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亚洲天堂网2014|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日本精品视频|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亚洲综合第一页|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夜夜嗨| 亚洲综合色吧| 狠狠亚洲五月天|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青青网在线国产|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韩国福利一区| 亚洲天堂首页|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亚洲二三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久久婷婷六月|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一级毛片高清| 欧美成人一级|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