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閱讀方法指導的有效策略,提出立足單元,明確方法;依據問題,習得方法;深度閱讀,點撥方法;遷移運用,實踐方法的教學建議,從而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 方法指導 有效策略 教學片段 ?《牛和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A-0073-02
一直以來,盡管小學語文教學非常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然而,學生的閱讀水平并沒有得到整體提升。究其原因,是因為閱讀教學中方法指導沒有落實到位。方法是最有價值的知識。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方法意識,將方法指導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落實方法指導呢?筆者以《牛和鵝》的課堂教學片段為例探討這一話題。
一、立足單元,明確方法
從三年級開始,教材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牛和鵝》所在單元的第一個語文要素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旨在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第二個語文要素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旨在讓學生在品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作為單元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立足單元整體,了解單元的學習任務,明確單元的學習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片段一】明確單元目標
1.師:單元導讀一般能明確告訴我們單元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所以學習課文,還需要學會讀單元導讀。(出示單元學習目標前兩條,讓學生齊讀)
2.師:什么是批注呢?(出示課文的五處批注)像這樣,在書頁的空白處,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收獲或思考,就是批注。來,瀏覽一下課文的五處批注——(課件出示,讓學生瀏覽)
3.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
【分析】《牛和鵝》一文有批注的示范,于是,教師先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什么是批注,再通過具體的描述,讓學生一下子知道怎么批注,直截了當。部編版語文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各部分內容環環相扣、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單元整體。在教學伊始,引導學生立足單元,閱讀“單元導語”,明確單元的學習任務與方法,不僅有利于本篇課文的學習,也有利于整個單元的學習。
二、依據問題,習得方法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和出發點。如何設計教學的核心問題呢?課后習題是最好的參考。精讀課文一般從朗讀理解、積累運用、拓展實踐等維度設計課后題,著眼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促進語言積累和運用,啟迪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依據《牛和鵝》的后兩道課后題,筆者融合本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設計了兩道核心問題來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片段二】根據要求自學
【分析】緊扣課后題,拎出重點,用核心問題引領學生的學習,能有效地避免對課文內容的繁瑣分析,避免碎片化的教學。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不自覺地運用批注的過程,就是學生習得本課學習方法的過程。
有了問題,思維才會有方向、有動力、有創新。善于設計出核心問題,或者引導學生提出、梳理出核心問題,是引領學生習得方法的關鍵一步。而且,課上要給足學生思考核心問題的時間,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充分的對話,這樣才能為后續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深度閱讀,點撥方法
“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在學生依據問題、習得方法之后,教師的追問、點撥、啟發,能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深度閱讀文本。在學生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相機進行方法的點撥。
【片段三】交流點撥方法
1.師:這位同學讀書很認真,把表現“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心情的詞句都畫出來了。請大家聽他讀詞句,注意把沒畫的趕緊補畫上。(投影課文,指名學生按段落順序讀詞句)
2.師: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些詞句吧!(教師出示標畫出的詞句,敘述前因,讓學生接讀詞句,并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看到鵝——
有一次走過池塘邊,看見白鵝在水里游——
鵝追過來了——
糟糕,鵝咬住我的衣襟了——
金奎叔把鵝摔到了池塘里——
3.師:仔細看看這些詞句,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在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出示課件“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你們也可以像課文這樣,把寫法標注在有關詞句的旁邊。
4.師:再讀讀這些詞句,體會“我”的心情。直接表示心情的詞,大家可以圈出;沒有直接表示心情的詞,就用一兩個關鍵詞標注在旁邊。
(先讓學生做批注,然后引導學生交流:“害怕、恐懼、懼怕、驚慌、恐慌、輕松”等詞語,并用課件呈現)
這些表示心情的詞,你們都圈出來或在旁邊作標注了嗎?
5.師:來,齊讀這些詞句,注意表現批注的心情。(學生齊讀)
6.師:誰來說說,剛才的閱讀中我們學習了哪些批注的方法?(在學生自由發言之后,教師相機板書“結合課后問題”“畫句子、圈詞語、提問題、標寫法、寫體會……”)
【分析】本環節的教學,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勾畫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的語句,對各種心情變化進行批注,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畫句子到圈詞語,再到標寫法、寫體會,每一個步驟都是方法的學習,避免了泛泛地談人物心情,將用批注的方法落到了實處。另外,在厘清學習方法的同時,也融入朗讀的指導。
教師的分析再精彩,他人的提示再生動,如果學生沒有親身經歷和過程體驗,沒有對文本進行深度閱讀,能力的形成終將是一句空話。課文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教師要通過課文這個例子,引導學生在親歷體驗中習得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干巴巴的說教,而要通過適時點撥,將方法指導有機融合。
四、遷移運用,實踐方法
“用進廢退”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方法學習也是如此。在學生習得方法之后,還要及時提供“練兵場”,讓學生在遷移運用中實踐方法,從而形成能力。
【片段四】自主學習批注
1.師:金奎叔的話你們畫出來了嗎?(指名讀)
一齊讀金奎叔的話吧——(出示金奎叔的話,讓學生齊讀)
2.師:請根據你剛才自學時批注的詞語,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從金奎叔的話中得到了什么啟發。(學生自由發言)
3.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交流,在金奎叔說的話旁邊做比較詳細的批注。(學生自主批注,教師展示個別學生的批注、朗讀)
4.師小結:聯系生活實際寫體會,也是一種批注的方法。(相機板書“聯系生活實際”)
【片段五】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教師指板書,學生一齊說:可以“結合課后問題、聯系生活實際、畫句子、圈詞語、提問題、標寫法、寫體會……”)讀完文章,做完批注,再重新讀一下文章和批注,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會有新的收獲。(展示學生批注)
2.師: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是——(生答略)脂硯齋是最早的《紅樓夢》讀者,他為《紅樓夢》做了詳盡的批語,被稱為脂評本;讀《水滸傳》必須讀《金圣嘆評點〈水滸〉》,金圣嘆對《水滸傳》的閱讀批注是中國文學史最具特色的評點之一。現在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名家的批注!(教師出示名家批注,讓學生欣賞)
3.師:(教師出示“不動筆墨不讀書”)同學們,通過剛才對課文的學習和對名家批注的欣賞,你們知道“筆墨”是什么意思了嗎?(生答略)希望你們從今天開始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一邊閱讀一邊批注!課后繼續從多種角度、運用多種方法對課文進行批注。
【分析】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達力。片段四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從金奎叔的話中得到的啟發,是理解表達的訓練;而交流之后,再深入自主批注,更是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是鞏固批注方法的過程。片段五從展示學生批注到欣賞名家批注,再緊扣學習要點結課、布置作業,使“批注”這一學習要點一貫到底。
從方法的掌握到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復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每位語文教師都要有“大語文觀”,真正讓學生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閱讀能力。
教學是什么?教學生怎樣學習。學習是什么?學會如何學習。教學的本質就是傳授學習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樹立方法意識,將方法指導有機融入教學過程,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當然,教學實踐證明,課不同法亦不同,同課也可有不同法,從未有過包教百課的方法,應依課、依師、依生而定教。
作者簡介:羅旭芳(1976— ),女,福建永安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系福建省廈門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研究方向為理性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