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春蘭
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蘊含著豐富的美術元素。所以,在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讓美術教育與幼兒的生活更加貼近,進而提高幼兒美術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本文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若教學內容和方法過于枯燥,就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將生活和美術知識有效結合起來,讓知識更加形象、生動以及豐富多彩,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其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選擇幼兒比較熟悉的內容進行美術教學。
例如,教師講解顏色時,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在介紹紅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紅色事物是什么,此時會有幼兒回答說國旗是紅色的,玫瑰花也是紅色的。隨后教師讓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哪些東西是有顏色的,有什么顏色。此時幼兒會專心地回想自己在生活中見到過的事物并回答教師的問題。這一系列的鋪墊,能夠讓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體驗美術的樂趣。
又如,教師可帶領幼兒到戶外體驗生活,讓其與自然親密接觸,加深幼兒對大自然的認知,隨后教師便可將美術有關知識滲透給幼兒。體驗完畢后,教師讓幼兒將自己看見的和想到的都畫出來。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會充分發揮創作力與想象力,其作品也更具趣味性。
不僅如此,教師還能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帶領幼兒到相應的環境中開展美術教學。例如,在學習水果的繪畫課堂教學中,教師事先讓幼兒從家中帶來一種自己喜愛的水果,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這樣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認識不同類型的水果,還能深化幼兒對美術知識的認知。
幼兒的世界中,生活多姿多彩,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游戲活動,均蘊含豐富的美術教育元素。所以,在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陳舊的教學思維,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站在幼兒的角度,在充分掌握幼兒興趣與愛好的前提下,創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更好地吸引幼兒參加到美術學習中。
第一,幼兒園可以定期舉辦美術比賽、板報繪制、組織課外寫生等活動,以此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美術教學環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術知識。
第二,幼兒園可以進行家園合作。教育不只是幼兒園以及教師的職責,同時也是家長的責任。家長應配合教師,在生活中融入美術教學。例如,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蘊含豐富的美術元素和美術氣息,家長可以在傳統節日時與孩子一同布置節日裝飾。如春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寫春聯、剪窗花、貼年畫和貼對聯等,這些活動不但可以讓幼兒體驗到濃厚的節日氣氛,還能讓其欣賞窗花和年畫的美,調動其美術創作的欲望。
幼兒性格非常活躍,注意力容易分散,無法長時間專注學習。在對美術教育活動形式進行選擇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選擇生活化的活動形式來增強幼兒對美術教育活動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組織泥塑、手工制作等生活化的活動來吸引幼兒注意。例如,在開展“新年禮物”制作活動中,教師可鼓勵幼兒運用生活中的素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作品創作,讓美術教育回歸生活。
將幼兒生活中的資源有效利用起來,能夠讓幼兒產生熟悉感和親切感,從而激發幼兒對美術教學的興趣。教師可鼓勵幼兒將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與用品運用到美術創作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戶外收集不同類型的葉子制作標本,讓幼兒在與自然環境接觸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激發幼兒創作靈感。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利用廢舊包裝盒、塑料瓶等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制作自己喜愛的玩具,這樣既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又能提高動手能力。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將美術知識與生活事物結合起來,有利于幼兒生活經歷的豐富和美術創作能力的提高。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美術教學與幼兒生活貼近,讓幼兒在生活中獲得美的體驗,提高感受美的能力,進而實現幼兒美術教育質量的提高。
(作者單位:港區社會化協調中心學前教育服務部文明學前教育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