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術芬
白內障作為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多發于老年人。患者主要表現為視物模糊、感光強烈、看物體顏色暗淡或呈黃色。這種疾病可引起眼部多種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失明。因臨床尚無藥物能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所以目前治療仍然以眼科手術為主要手段。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進步,超聲乳化和囊外摘除手術等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其不僅手術創面小、治療時間短,而且患者治療后康復快,多數患者術后短時間即可出院。手術治療可改善絕大多數患者的視力問題,但某些患者在術后未完全遵從醫囑,不注意術后護理,對術后視力恢復造成極大影響,也可能引發失明。所以白內障患者必須重視術后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很多老年人對白內障手術認識不到位,在術后一段時間容易產生恐慌、擔憂等不良情緒,擔心手術達不到治療效果,擔憂感染導致失明,從而感到害怕和焦躁。為此,醫護人員應在術前和術后與患者主動交談,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詳細告知手術情況,引導患者放松心情,保持樂觀,樹立信心,以利于患者康復。
白內障患者在手術后坐車出行時,應避免較大顛簸,手術后3個月內,也要盡量減少劇烈活動,特別是不能做頻繁低頭動作,防止傷害到手術后的眼睛。同時,患者要防止前房出血、眼壓升高等癥狀;要注意休息,盡量減少看書看報、看電視和手機等的時間,以避免眼睛過度勞累;術后三周內在日常洗護中要注意眼部防護,勿讓各種水液進入術眼,以避免眼部發生感染;在術后要預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盡量不要用手觸摸、按壓和揉搓眼睛,也不能提拉搬動重物,防止眼內壓出現較大波動;在午休或和夜間休息時,要采用平臥或偏向術眼一方側臥的姿勢,同時要配戴眼罩,降低亮光對眼睛的刺激;在室外時也要配戴深色眼鏡,防止異物入眼對眼睛造成傷害。此外,患者要注意飲食營養,合理搭配食材,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飲食盡量清淡,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吸煙飲酒習慣的患者在這段時間要戒煙酒。
首先,患者要注意觀察自身的術后反應,若患者術后眼睛脹痛,合并頭痛、惡心反胃等不適癥狀,以及視力下降明顯,眼睛分泌物大幅增多時,不要自行處理或置之不理,應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診治,以避免出現更大損害。其次,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眼部情況,及早發現和治療相關并發癥。在日常用藥時,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眼瞼有無紅腫情況,角膜是否存在混濁水腫,手術創傷處的愈合情況,前房有無出血等,如果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聯系醫師并做好相關處理。
患者要特別注意預防術后感染,正確使用滴眼液尤為關鍵,這也是白內障患者術后護理的重點內容。
首先,患者應嚴格遵照醫囑使用恰當的滴眼液。患者在手術后,應根據醫囑使用恰當的抗菌類滴眼液,如法可林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氨碘肽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患者需注意抗菌類和激素類滴眼液不能長期使用,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正規藥物,切勿自行購買并不當使用。長期使用激素類滴眼液可能引發高眼壓青光眼,導致視網神經萎縮,造成失明,而長期使用抗菌滴眼液也會損害眼表結膜囊,可能帶來新的病菌感染。同時,護理人員還要注意檢查和更換敷料,確保敷料干凈、牢固,患者在入睡前應使用眼膏包敷術眼,避免在睡眠中對眼睛造成傷害。
其次,患者應注意用藥的方式方法。患者在術后第1天就需要使用抗菌或激素類滴眼液,每天1~2次,并輕微活動瞳孔,避免虹膜粘連,一般要持續用藥1個月;注意衛生用藥,使用滴眼液前施藥者要先清潔雙手,讓患者仰臥或微抬頭,視線上移,施藥者輕輕分開患者上下眼皮,施藥時瓶口位于眼球上方5mm,藥物滴入后患者閉眼5~8min。須注意的是,施藥者切勿將滴眼液瓶口直接接觸術眼,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時患者用藥后應于安靜處閉眼休息,切勿立即活動和大聲講話。
基于眼部結構的復雜性以及不同患者之間的差異,白內障手術的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而且白內障只是眾多眼病中的一種,單一的白內障手術并不能徹底治療多種眼病,甚至某些眼病還可能在術后加重,給患者帶來新的傷害。白內障患者在術后第1周應到醫院進行一次檢查,內容為視力情況、眼底及人工晶狀體狀況;手術1個月后,需到醫院進行復查;術后3個月需再進行一次常規檢查,包括屈光檢查,如果存在屈光變化,應驗光配鏡矯正視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射洪市沱牌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