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溱東鎮中心幼兒園,江蘇 東臺 224200)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游戲是最基礎的教育模式,其能夠帶給幼兒豐富的情感認知體驗。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落實,如何實現幼兒游戲教育模式的創新,成了教師所研究的工作目標,以本土資源為基礎的幼兒教育創新工作由此得以出現。從幼兒成長角度來看,本土資源在游戲教育中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帶給幼兒良好的情感體驗,還能夠增強他們對本土資源的了解,這對于幼兒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和文化認知能力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從當前的幼兒游戲教育工作角度來看,本土資源在游戲教育中的科學應用,能夠為幼兒教育工作帶來以下幾方面積極作用。
在幼兒游戲教育中,做好本土資源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幼兒游戲參與度的提升,這對于實現游戲教育目標帶來了重要助力。本土資源作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資源內容,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對其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當教師能夠將其作為素材進行游戲設計時,幼兒會發現游戲中有他們所喜歡和熟悉的素材,這可以有效實現對他們的游戲主動性調動,促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去參與游戲,幼兒游戲教育工作由此得以開展,其教育效果也會因此有所進步和提升。
做好對本土資源在幼兒游戲教育中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幼兒認知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幼兒的心智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從幼兒教育角度來看,絕大多數知識都是融入游戲當中予以開展的。當我們能夠將本土資源作為教育素材設計到游戲中時,他們就一定會對本土文化產生認知,這種認知不僅會構建起他們的知識體驗,還會激發他們對本土資源的探究興趣,讓他們想要通過學習來增強對本土資源的了解,這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內容,還能夠為本土資源的傳承與發展帶來助力。
為了發揮出本土資源在幼兒游戲教育中的價值,教師必須要能夠幼兒成長需求進行本土資源的應用模式的有效設計。具體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入手: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想要實現對本土資源的有效應用,你就必須要先做好對優質游戲環境的構建,讓幼兒可以在進行游戲體驗之前,先對本土資源產生一定的認知體驗,由此來實現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引導。本園地處江蘇東臺,西瓜作為本地重要的果蔬資源,將其應用到幼兒游戲中,能夠為幼兒教育工作效果提升帶來助力。以“抬西瓜”游戲為例,雖然是簡單的游戲,但我們也要對其進行精心的游戲環境構建,以確保幼兒能夠產生良好的參與動力。在園區內我們會布置西瓜園的情境,讓幼兒仿佛真正進入到西瓜園當中去抬西瓜,實現游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融合,由此來提升幼兒的參與主動性。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會融入競賽元素,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在跑到兩段各設置一個裝西瓜的筐,幼兒需要用兩個棍子將西瓜從起點的筐中夾出來,運到另一個筐中,看哪個小組的幼兒最先完成。當生活、競賽情境得以有效構建后,幼兒的參與興趣會得到明顯的提升,以本土資源為基礎的幼兒游戲教育由此予以開展。
運用本土資源開展自主游戲體驗是幼兒游戲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對本土資源的有效運用,提升幼兒的游戲體驗,就必須要進一步發揮出本土資源的作用,讓其在游戲中帶給幼兒更好的體驗,加深幼兒對本土資源文化的認知和理解,由此來達到理想的游戲教育目標。例如本園以“溱東老鵝”是當地著名的本土文化內容,我們就以“老鵝”為素材,為幼兒設計了“套老鵝”“追逐老鵝”等系列游戲。以“套老鵝”為例,幼兒要以套圈的方式去套住老鵝,看哪個學生套種的次數最多。而在“追逐老鵝”的游戲中,幼兒需要抽簽選角色,有的幼兒帶上老鵝的帽子在前面跑,有的幼兒在后面拿著圈去追“老鵝”,套中“老鵝”后角色互換。在該游戲中,為了保證游戲效果,教師要多給幼兒自主空間,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游戲,由此來提升他們的自主游戲效果,在豐富幼兒游戲生活的同時,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應用本土資源實現師幼良好互動是指以本土資源為基礎,設計出教師與幼兒一起參與的游戲,其可以發揮出教師在游戲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帶給幼兒更好的游戲體驗。例如螺螄是本地的著名水產品,我們就將其作為益智游戲的素材,為幼兒設計了《捕螺螄》游戲。因為該游戲屬于益智類,所以會對幼兒的思維能力、智力水平有一定要求,但因為幼兒智力發育存在差異,就有可能出現有些幼兒能完成,有些幼兒玩不成的情況。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給幼兒帶來畏難心理,教師就必須要在該游戲中與幼兒進行互動,通過語言、行為上的引導,來幫助幼兒找到游戲的方法,并順利完成游戲。由此做到借助本土文化完成游戲教育,在提升師幼游戲互動效果的同時,也為幼兒的心智發育帶來助力支持。
綜上所述,利用本土資源進行幼兒游戲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游戲體驗,還能夠為幼兒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助力。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保證本土資源的應用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幼兒的認知水平掌握,確保融入本土資源的游戲能夠帶給幼兒良好的體驗,并讓他們感受和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從而真正實現幼兒教育工作的寓教于樂,也為幼兒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