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娟
(甘肅省通渭縣人民醫院,甘肅 通渭 743300)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前行相關檢查證實未合并糖尿病,而在妊娠期行相關檢查證實存在糖耐量異常,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亞洲女性群體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為5%~10%,且呈遞增趨勢[1]。早期診斷十分必要,現階段檢驗手段多樣,以期在疾病發生早期即能夠被有效發現[2]。測定空腹血糖,依據測定結果可了解機體的血糖濃度,但此項指標水平高低會隨運動、飲食等因素而發生改變,與實際有所偏差[3]。有研究指出:糖化血紅蛋白同樣適用于糖尿病病患篩查,依據此項指標測定結果,可了解機體于測定前60~90d平均血糖水平,通常情況下其水平相對穩定,其水平高低較小可能隨運動、飲食等因素而發生改變,可彌補空腹血糖檢測的不足之處[4]。將上述兩項指標進行聯合檢測,優勢互補,且能克服傳統葡萄糖耐量試驗的缺陷,比如可重復性差、用時長等,測定結果可靠。基于此,本研究將空腹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醫院行產前保健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婦,均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相關檢查,選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婦96例為對照組,隨機選取同期血糖水平正常的健康孕婦96例為研究組。對照組年齡 23~37 歲,平均年齡(26.82±3.51)歲,孕周 24~30 周,平均孕周(27.58±0.72)周;研究組年齡 22~38歲,平均年齡(26.85±3.43)歲,孕周 25~29 周,平均孕周(27.59±0.75)周。2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2)近期均未使用干擾糖化血紅蛋白代謝的相關藥物;(3)未合并腎病或地中海貧血;(4)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孕前糖尿病;(2)合并高血壓;(3)血紅蛋白變異;(4)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
空腹血糖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均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禁食,時間:8~14h,于次日清晨抽取靜脈血(量:5mL),空腹血糖檢測方法:己糖激酶法,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法:DCA2000。采血后0.5h,行75g葡萄糖耐量試驗,口服葡萄糖,服用時間不可超過 5min,標準:1.75g/kg,口服劑量上限:75g,可將葡萄糖溶于溫水中,于服用后1h、2h再行檢測,測定血糖濃度,行糖耐量試驗。空腹血糖測定結果參考值:3.9~6.1mmol/L;1h糖耐量試驗測定結果參考值:小于11.1mmol/L;2h糖耐量試驗測定結果參考值:小于7.8mmol/L。
1)臨床指標對比。選取指標包括:(1)糖化血紅蛋白;(2)空腹血糖;(3)1h 糖耐量試驗;(4)2h 糖耐量試驗。
2)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次檢測成功率對比。
研究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1h糖耐量試驗、2h糖耐量試驗測定結果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 1。
表1 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糖化血紅蛋白(%) 空腹血糖(mmol/L) 1h糖耐量試驗(mmol/L) 2h糖耐量試驗(mmol/L)對照組 96 4.97±0.12 3.98±0.21 6.31±1.08 6.09±0.98研究組 96 6.15±0.24 5.91±0.27 9.58±1.23 8.62±1.27 t - 43.088 55.284 19.574 15.45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空腹血糖與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次檢測成功率均低于糖化血紅蛋白一次檢測成功率(P<0.05),研究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次檢測成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 2。

表2 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次檢測成功率對比 例(%)
妊娠期糖尿病發生于妊娠期間,其發生受遺傳、環境、飲食等諸多因素影響,將其歸為代謝性疾病,發病后,可見體重降低、血糖增高等,通常情況下合并嚴重母兒并發癥。妊娠期糖尿病并發流產、早產、死胎、巨大兒或胎兒生長受限等的風險高,對胎兒來說,其血糖濃度亦出現異常改變,超出正常范圍,故而易出現胎兒滲透性利尿,危害頗大,導致孕婦羊水異常增多,傷及心、肺,對母體、胎兒均不利。相關研究明確指出: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來說,病情較重或血糖控制不滿意者,對母兒的影響極大,母兒的近遠期并發癥較高,因此盡早篩查、有效治療十分必要,只有早發現、早干預、有效控制,方可改善母兒預后。現階段臨床上愈加重視妊娠期糖耐量的篩查工作,選擇正確、有效的篩查方法就尤為關鍵,方能盡早發現病情,施以針對性治療,臨床應用價值不容小覷[5]。
現階段臨床妊娠期糖尿病篩查方式主要包括: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上述篩查方式均有助于疾病篩查。依據空腹血糖監測結果,僅能了解瞬時血糖水平,并不穩定,一般來講,機體血糖易受諸多因素影響,其水平高低會隨運動、飲食等因素而發生改變,并不能反映真實血糖水平,處于波動狀態。故而在實際妊娠期糖尿病篩查過程中,較少單獨使用此項指標,聯合檢測更為多見。
糖化血紅蛋白同樣適用于糖尿病病患篩查,依據此項指標測定結果,可了解機體于測定前60~90天平均血糖水平,通常情況下其水平相對穩定,其水平高低較小可能隨運動、飲食等因素而發生改變,可彌補空腹血糖檢測的不足之處[6]。此項指標被廣泛用于糖尿病病患篩查,是目前公認的有效指標,可用于糖尿病篩查、診斷,反映血糖控制情況。對妊娠期糖尿病病患來說,其機體糖化血紅蛋白與與紅細胞密切相關,此項指標可與葡萄糖相結合,結合方式主要是非酶化方式,且凸顯出“不可逆、緩慢”之特點,故而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低,往往可較好反映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高低[7]。與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相比,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更具穩定性,其水平高低、波動通常情況下不受運動、飲食等因素影響,僅僅與紅細胞壽命、特定時間內血糖平均濃度等密切相關。妊娠期紅細胞周轉速度將發生改變,較正常情況明顯加快,壽命縮短,空腹血糖水平明顯下降,糖化用時短,造成此階段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異常改變,有生理性下降之跡象[8]。若僅選擇此項指標作為篩查依據,其水平高低與是否空腹、有無使用胰島素等并沒有任何關聯,其測定結果與病患實際血糖水平高低更為一致,但考慮到此項指標受血紅蛋白更新速度影響,一旦機體血紅蛋白更新速度改變,同樣無法有效反映實際血糖水平。相關臨床研究同樣證實:僅將空腹血糖作為作為篩查依據,漏診可能性高,故而在實際篩查過程中,建議聯合其他檢查方式,糖化血紅蛋白適用于于糖尿病病患篩查,有明顯優勢,體現在兩方面:(1)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低較小可能隨運動、飲食等因素而發生改變,故檢測結果更接近病患實際血糖水平;(2)測定糖化血紅蛋白,依據其測定結果,能反映機體于測定前60~90d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況是否有效,此外,此項指標生成速度緩,基本不會受到血糖瞬時改變的影響。由此可見,測定空腹血糖,依據測定結果可了解機體的血糖濃度,但此項指標水平高低會隨運動、飲食等因素而發生改變,并不能較準確反映實際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則能有效彌補空腹血糖檢測不足之處,不僅可彌補空腹血糖檢測結果對實際血糖水平反映的局限性,而且并不會受到糖耐量試驗檢測中有關干擾因素的影響,優勢多樣,體現在易操作、重復性高等方面。可將空腹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將其作為妊娠糖尿病篩查依據,但此聯合檢測結果是否能完全取代既往葡萄糖耐量試驗,有待進一步考究,尚無定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1)研究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1h糖耐量試驗、2h糖耐量試驗測定結果均高于對照組。(2)兩組空腹血糖與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次檢測成功率均低于糖化血紅蛋白一次檢測成功率,研究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次檢測成功率均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空腹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篩查準確性提高,有效克服空腹血糖、傳統葡萄糖耐量試驗的不足之處,適用妊娠糖尿病病患篩查,能反映病患測定前60~90d平均血糖水平,判斷血糖控制是否滿意、有效,檢測結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