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存
(武威市涼州區西營鎮中心衛生院,甘肅 武威 733000)
妊娠合并癥發病階段為妊娠期,或妊娠前發生但癥狀于妊娠期間表現出來,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最為常見[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生活方式、習慣等發生改變,一定程度上使妊娠合并癥發生風險增大,其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對母體及胎兒發育均產生負面影響[2]。發病后產婦多產生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持續存在,又會加劇內分泌紊亂程度,危及母嬰安全。而開展有效護理干預,則能有效減輕產婦負性情緒,以獲得良好妊娠結局。妊娠合并癥類型不一,臨床實際護理干預應依據病患實際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方能利于分娩順利進行,效果肯定,且可行[3]。基于此,本研究對妊娠合并癥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醫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癥患者9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7)與研究組(n=47),對照組年齡 22~35 歲,平均年齡(27.46±3.07)歲,合并癥:妊娠期糖尿病17例,妊娠期高血壓20例,合并心臟病10例;研究組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7.49±3.09)歲,合并癥:妊娠期糖尿病 15 例,妊娠期高血壓21例,合并心臟病11例。對比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存在妊娠合并癥;(2)均為單胎;(3)于本院分娩;(4)產婦及家屬均知情本次研究,且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2)合并生殖道感染與畸形者;(3)合并精神疾患,存在認知障礙;(4)合并惡性腫瘤;(5)選擇外院分娩。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包括:
心理護理:增加與患者溝通,在溝通過程中仔細分析,準確清楚病患心理需求,客觀評價病患心理狀態,針對性予以引導、干預,此外,在溝通過程中應積極調動病患積極心理,在精神上認同自身情緒對胎兒發育、軀體健康尤為重要。
健康宣教:行《妊娠合并癥問卷調查》,依據調查結果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向病患介紹妊娠合并癥發生原因、治療重點等有關內容。
合并癥護理。(1)合并妊娠高血壓。休息充分:囑咐病患臥床休息,合理安排每日休息時間;飲食控制:依據病患口味、病情實際等綜合確定飲食干預方案,合理增加蛋白攝入,始終堅持“低鹽、高鈣”之原則;病患學習并能準確掌握尿蛋白測定方式,以及血壓測定方式;要求病患定期行心電圖檢查,觀察心電圖變化情況,如有異常,立即聯系醫護人員;每1h測定1次體溫、血壓、脈搏,待病情穩定后,需7h測定1次,干預期間持續性吸氧,在此過程中細致觀察病患意識狀態,并做好心電監護。(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休息充分:囑咐病患臥床休息,合理安排每日休息時間;飲食控制:日常飲食始終堅持“低糖、低鹽”之飲食原則,不可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與水果,如香蕉、蘋果;血糖監測:監測時間選擇空腹與餐后2h,規范測定并準確記錄測定結果,向病患介紹血糖監測目的所在;病患接受葡萄糖耐量試驗,客觀評估病患糖耐受能力;告知病患胰島素注射目的所在,介紹并幫助其準確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實施注射前,需提前準備好富含糖分的零食,以便在低血糖情況出現第一時間予以救治,要求病患學習并牢固掌握血糖測量方法。(3)合并心臟病。強化孕期檢查,將各項舉措均落到實處;飲食控制:依據病患口味、病情實際等綜合確定飲食干預方案,營養攝入均衡;心理調節:情緒穩定、積極向上;分娩期一旦出現產道不佳、胎兒異常等情況,在滿足剖宮產手術指征的前提下,立即安排手術;產褥期持續動態監測,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在發現任何一項指標出現異常改變時,應立即上報,更有效預防出現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
1)心理狀態評估結果對比。評價工具:(1)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0 分為焦慮臨界值,評定分值越高則焦慮程度越嚴重;(2)抑郁自評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3分為抑郁臨界值,評定分值越高則抑郁程度越嚴重。
2)妊娠不良結局對比。妊娠不良結局包括:胎膜早破、酮癥酸中毒、早產、宮內窘迫、血栓形成及其他,統計總發生率。
3)滿意度對比。滿意度評價結果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滿意、不滿意,計算各組滿意度。
數據分析用SPSS21.0,心理狀態評估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妊娠不良結局、滿意度用百分數表示,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SAS評分、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 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干預后研究組SAS評分、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 1。
表1 心理狀態評估結果對比 (±s,分)

表1 心理狀態評估結果對比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7 55.02±4.13 49.27±4.02# 57.58±4.53 52.58±4.27#研究組 47 55.09±4.16 44.71±3.65# 57.63±4.55 46.05±3.93#t-0.082 5.757 0.053 7.714 P-0.935 0.000 0.958 0.000組別 例數
研究組的妊娠不良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 2。

表2 妊娠不良結局對比 例(%)
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滿意度對比 例(%)
分娩屬于正常生理現象,正常情況下,產婦均能以一種相對平和的心態面對分娩[4]。而妊娠合并癥的出現,明顯增加產婦妊娠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如干預不當,甚至有可能導致妊娠被迫終止或胎兒死亡,現已受到臨床廣泛重視。相關研究表明:出現妊娠合并癥,無論是對胎兒還是母體,危害頗大,需及時治療、準確治療[5]。分娩過程十分復雜,出現妊娠合并癥后,不可避免增加產婦心理負擔,受情緒影響,分娩過程延長,產程相對延長,導致宮縮無力,無法保證分娩安全,降低分娩質量。輔以有效護理干預重要性凸顯出來,可將妊娠合并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小,保證分娩安全,提升分娩質量。考慮到妊娠合并癥不同,其特點不同,在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時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以病患實際妊娠合并癥為依據,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故建議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此護理干預模式在實際應用中效果肯定,有助于護患關系和諧發展。針對性護理干預強調干預舉措的“差異性”與“針對性”,認為沒有任何一種干預方案適用于全部病患,在實際護理干預過程中,病癥不同,則干預重點不同,患者不同,則干預方式不同,方可保證各項護理干預舉措切實可行,充分體現其臨床價值。本研究將針對性護理應用于妊娠合并癥患者臨床護理干預過程,以病患實際病癥為依據,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比如:妊娠心臟病病患,干預重點在于動態監測產婦與胎兒生命體征,孕期應合理安排休息時間、睡眠時間,保證充分休息,情緒平和、積極,不宜過度勞累,最大限度縮短第二產程;妊娠糖尿病病患,干預重點在于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血糖監測、正確用藥等;妊娠高血壓病患,干預重點在于病情監測,遵照醫囑動態監測血壓改變,把握最佳的分娩時機,選擇符合病患的分娩方式,分娩過后仍需控制血壓。
有研究表明[6],行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改善妊娠合并癥患者心理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十分接近,提示對妊娠合并癥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可有效調節病患心理狀態。有研究表明[7],行針對性護理,對妊娠合并癥患者妊娠結局起到一定改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妊娠不良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對妊娠合并癥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妊娠不良結局總發生率下降。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對妊娠合并癥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滿意度增加。由此可見: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各項干預舉措落實到位,將能從生理層面、精神層面等切實增加病患舒適度,負性情緒消除、良好心理狀態均能對生理狀況的改善起到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生理狀況的改善同樣能對負性情緒消除、良好心理狀態起到一定改善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獲得良好妊娠結局,增加病患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妊娠合并癥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對調節病患心理狀態、獲得良好妊娠結局均有積極意義,且能增加病患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