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鳴

利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金融科技正改變著傳統金融領域。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科技對于金融的重塑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金融科技進入下半場。業內人士認為,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讓強金融屬性、強線下特征的業務加快數字化進程,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是現階段各金融機構的重點。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成熟,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變,與信用風險漸行漸遠;同時,其業務范圍會隨著技術應用范圍的延伸而不斷拓展。對企業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能否憑借自身的技術能力,推動金融領域以及實體產業的不斷進步,從而為合作伙伴和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數據庫基數的增加和神經技術的累積,刷臉技術逐漸變得成熟了起來。但從目前來看,對人臉支付的監管也有許多細則尚不明朗,監管大方向是更加偏向于安全。支付是央行的主管范圍,公安部對公民信息安全具有較強的話語權,而工信部對終端信息安全保持關注。目前主要的監管思路包括:人臉支付線上線下差別監管;“人臉識別+支付口令”是兼顧安全與便捷的實現方式;建立多維度、立體式監管體系;不宜將人臉作為唯一交易驗證因素。在新舊沖擊之下,刷臉支付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河北 鄧小伍)
隨著5G市場的快速發展,乃至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很多線下業務開始往線上遷移。線上化將改變保險行業的展業模式和商業模式。疫情在一定程度上為保險行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契機,將加速險企線上渠道的完善,科技助力智慧保險和保險產品創新的步伐也將加速。變革的同時也面臨著監管挑戰,好在加快推動保險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監管部門的視野。日前,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通知》將從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或將有效遏制互聯網保險的銷售亂象。另外,在銀保監會2020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中,《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的修訂也列在其中。
(北京 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