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培 楊楚瀅 陶雅瑩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下,金融機構正加速金融科技的布局轉型。“無科技不金融”逐漸成為共識,金融科技已經成為證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在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轉型的風口浪尖,各家券商都在蓄勢待發,加大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力度。
7月1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發布的《2019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顯示,2019年證券行業的信息技術投入金額達205.01億元,同比增長10%。2017年至今,證券行業在信息技術領域累計投入達550億元。
在監管層面,證監會也在積極鼓勵券商的科技投入。7月10日,證監會對券商分類評價指標進行了修訂。其中,優化了信息技術投入的評價方式,將“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納入加分考核。
在科技進步與政策推動的良性循環下,金融科技市場正在迅速擴容。
“隨著金融行業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新興信息技術也在重塑金融行業生態。”廣發證券首席信息官、首席風險官辛治運直言。未來,證券行業或將形成以金融科技應用創新為焦點的競爭新格局。
從發展空間上看,中國的金融科技擁有巨大的成長潛力。國泰君安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與海外投行金融科技投入差距較大。

資料來源:本刊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制圖:于宗文
一組數據是,2019年海外Top10投行金融科技投入平均為304億元/家,國內為6.9億元/家,相差44倍;海外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收比和凈利潤比分別是13.1%和54.5%,國內Top5券商對應為2.9%和9.4%,存在4.5倍和5.8倍的差距。
金融科技與證券業正加速融合,目前,各家券商正在全力加碼金融科技的投入。2017年至今,證券行業在信息技術領域累計投入達550億元。
中證協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證券行業的信息技術投入金額達205.01億元,同比增長10%,占2018年營業收入的8.07%,較上年同期提高了2.03個百分點。“行業持續加大信息技術領域的投入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中證協表示。
根據《財經》記者統計,2019年98家券商信息技術投入金額的平均數為2.21億元,平均數以上的有24家公司,占比為24.49%。
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規模主要集中在5000萬-5億(含5億元)區間內,共計70家,占比達71.43%。其中,投入資金在1億-5億(含5億元)的券商最多達40家,占比為40.82%,投入規模在5000萬-1億(含1億元)的公司有30家,占30.61%。
大券商與小券商在資金投入金額上出現了較大差距,但在營收占比上表明了中小券商的重視程度絕不亞于大型券商。
從絕對投入金額上看,大型券商信息技術投入遙遙領先,共有14家券商信息技術投入超過5億元。其中,3家投入超10億元。國泰君安以12.39億元的信息技術投入位居榜首,華泰證券緊隨其后,投入了12.02億元,中信證券位列第三,投入金額為11.39億元。海通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平安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安信證券等11家券商2019年的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均超過5億元。

在監管層面,證監會也在積極鼓勵券商的科技投入。7月10日,證監會對券商分類評價指標進行了修訂。其中,優化了信息技術投入的評價方式,將“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納入加分考核。圖/IC
中小券商盡管投入金額在絕對數上難以與大券商匹敵。但是從信息技術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來看,一些中小券商對金融科技的重視并不輸于大券商。
中證協統計數據顯示,共有7家券商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10%。其中,東方財富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最高,為25.01%,比第二位平安證券的13.53%高出11個百分點。東方證券以12.21%的占比位居第三。安信證券、中泰證券分別以11.23%、11%的比例分列第四、五位。
而投入金額達12.39億元的國泰君安排名第19位,其信息技術投入占營業收入的6.72%。在投入金額排名第二的中信證券則滑至第23位,信息技術投入僅占營業收入的5.47%。
此外,14家公司信息技術投入不足5000萬元。其中,野村東方、東亞前海等4家券商投入金額不足3000萬元。中郵證券位居末位,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僅2299萬元,與2.21億元的行業平均數差去甚遠。
實際上,券商對信息技術的日益重視程度,既離不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加速推進,也離不開監管層的大力支持。
7月10日,證監會對券商分類評價指標進行了修訂。新發布的《關于修改<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的決定》,優化了信息技術投入的評價方式,將“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納入考核。
修訂后的評價指標為,證券公司信息技術投入金額位于行業平均數以上,且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位于行業前5名、前10名、前20名的,分別加2分、1分、0.5分。
依照新修訂的分類評價指標進行測算,2019年券商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平均數為22112萬元,位于平均數以上的24家公司按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排名后,有20家可獲得該項指標加分。一些原本無法加分的中小券商借機跑贏了大券商。
從具體加分情況來看,東方財富、平安證券、東方證券、安信證券、中泰證券等5家券商可獲得2分的加分;方正證券、興業證券、華泰證券、財通證券、中金公司等5家券商可獲得1分的加分;國信證券、東吳證券、國金證券、東興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等10家券商可獲得0.5分的加分。
光大證券、銀河證券、中信證券、申萬宏源則因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排名靠后,未能進入前20名而不能加分。
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諸多行業,但是對券商行情影響甚小。在此次疫情中,券商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現場+遠程”辦公結合,通過線上服務和遠程操控等完成了各項業務的服務,受到影響較小。
在今年春節開市后,券商營業部幾乎暫停了所有現場交易和現場業務辦理,其辦公人員都按照最小化原則配置,除輪崗人員外,營業部其他員工居家辦公。券商經紀業務正全面轉為線上,個人大部分業務均可通過線上方式辦理。
除經紀業務外,券商的投行業務、銷售交易業務等也幾乎全部轉為線上。例如,國泰君安啟動了“現場輪崗+在線辦公”雙重工作模式,為保證項目的順利發行,也對發行中心實行了半隔離措施。
而這一切主要得益于券商此前在金融科技的布局。實際上,各家券商早已開始了全方位的實踐和推進金融科技與數字化轉型。
作為金融科技先行者的華泰證券在2019年就開啟了全面數字化轉型。華泰證券首席執行官周易近期表示,公司通過全面數字化轉型,徹底改造前中后臺運營管理,讓工作流全面上云,業務流嵌入平臺,服務流融入場景,構筑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化轉型沒有捷徑,但我們的發力方向十分明確。從加快云網融合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業務體系的智能化運營,開展產品及客戶服務模式創新,到實現專業能力的數字化共享與驅動,讓科技的力量穿透前中后臺,真正回歸金融本質,極致客戶體驗。”周易認為。
廣發證券亦將科技金融戰略納入公司的戰略發展框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支柱的基礎上,構建覆蓋財富管理、投資銀行、機構與交易、投資管理四大業務板塊的一體化架構平臺。

資料來源:本刊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廣發證券向《財經》記者表示,在科技金融戰略上的具體實踐上,廣發證券自主研發了基于Docker的容器化研發運維生態平臺,搭建證券業彈性計算架構。同時,正在布局建設一套數字化合規與風控監控體系,實現對全集團業務運營風險的實時、連續、穿透式管理。此外,還嘗試建設了基于區塊鏈的OTC理財產品交易平臺,將目前分散在各個金融機構中的OTC市場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加高效的場外市場。
國泰君安也將科技作為驅動業務發展和服務升級的重要力量,推進布局“智能化國泰君安”,打造具備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平臺,率先搶占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引領未來金融領域創新發展的制高點。
頭部券商依托雄厚資金建立自主研發團隊,全面提升內部技術能力,及用科技公司的業務思維改造傳統金融行業。目前,全行業從業人員大約30萬,信息技術工作人員占比大約為4%。華泰證券多年以來將科技賦能作為公司發展戰略,IT員工數量行業占比最多,超過10%。
然而,自主研發團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因此通過與外部科技力量合作也成為券商加速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式。各家券商先后同外部科技力量、互聯網巨頭深度合作,推進金融科技同證券業務加速融合。
例如,國泰君安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將助力國泰君安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戰略。中金公司聯手騰訊設立科技子公司,財通證券聯合螞蟻金服與阿里云發力數字券商,中銀證券聘請百度大數據部前負責人葛浩為公司首席科學家,東方證券與上海交大合作建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實驗室等。
盡管與外部科技力量合作已成為券商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式,但中小型券商在合作中更依賴供應商,存在自主開發能力較弱、數據安全等問題。
券商行業的各項業務均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系統的支持,個性化的需求亦需要系統及時滿足。然而中小券商信息技術投入有限,不得不依賴供應商提供服務,在轉型中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競爭,更有數據安全風險。
在這場科技賦能金融的全新爭奪中,不僅有大小券商的競爭,也有傳統券商與互聯網券商的對抗。
業內人士認為,以科技發家獲得流量和客戶的互聯網券商比傳統券商在數字化變革中更具技術優勢,同時也倒逼傳統券商加碼金融科技,推動證券行業同科技融合。
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比最高的東方財富,就是由互聯網公司轉型為互聯網券商的典型代表。東方財富憑借財經平臺積累海量長尾客戶,鞏固基金銷售龍頭地位的同時,正逐步向零售經紀業務的龍頭邁進。
東方財富從流量龍頭轉為零售巨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門戶網站起家,吸引長尾客戶,積累客戶流量;第二階段,在流量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收購西藏同信證券獲得證券業務牌照,逐步轉型零售經紀商;第三階段,在培養了一批黏性客戶后,推出資管業務,全面轉型財富管理。從業務結構來看,證券服務的收入占比近年來不斷提高,2019年,其證券服務的業務收入占比已達到65%。
實際上,金融科技并不是一個全新概念,“科技+金融”演進30余年,它的形態不斷變更升級 。
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確定了六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加強金融科技戰略部署;二是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三是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四是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五是強化金融科技監管;六是夯實金融科技基礎支撐。
金融科技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這種變化也將重塑整個行業生態格局。證券行業在科技賦能下正從傳統的收費型模式向注重專業服務、差異化服務、線上化服務等多元化模式轉型。
事實上,在科技賦能金融之下,券商已經取得了顯而易見的積極影響。
華泰證券作為科技驅動轉型者,已經形成了核心競爭力。通過科技賦能,華泰證券在營收與凈利潤方面躋身并站穩行業前五。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認為,相比其他Top10券商,華泰證券表現出更高的成長性。
在金融科技戰略下,廣發證券2019年報披露,其股票、基金成交量同比增長33.37%;手機證券用戶數超過2720萬,較上年末增長約23%;易淘金電商平臺金融產品銷售和轉讓金額達3662億元;機器人投顧貝塔牛累計服務客戶數超過80萬,同時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達228億元。
中小券商在持續加碼金融科技下,亦獲得不俗的成績。
方正證券利用金融科技為經紀業務賦能,實現高質量增長。方正證券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金額為4.60億元,信息技術投入占營業收入的10.26%。其2019年報披露,自主研發的“小方”APP月度活躍用戶達374.1萬,通過“小方”APP進行的交易金額占總交易金額的61%,84%的客戶通過移動端進行交易。
東吳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胡翔表示,券商業務同質化嚴重,科技將助力券商提升綜合競爭力。伴隨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持續擴大、金融科技對金融行業不斷滲透,證券公司將從傳統通道服務向全面財富管理業務和綜合金融服務進行轉型,證券公司的服務模式也必將被重構。
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傳統金融行業加速轉型,混業經營趨勢加強,競爭也將日益激烈。
業內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在證券業應用前景廣闊,以金融科技驅動證券業發展已是行業共識、大勢所趨。但與此同時,投入不足、人才短缺以及金融科技創新過程中出現的新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證券業金融科技戰略的實施。
盡管中國的券商智能化發展已有了明顯進步,但距離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的服務以及智能投顧與人工投顧的融合,真正滿足投資者的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泰君安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與國外金融科技的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
海外投行尤其重視FinTech投入。2019年海外Top10投行金融科技投入平均為304億元/家,國內為6.9億元/家,相差44倍;海外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收比凈利潤比分別為13.1%和54.5%,國內Top5券商對應為2.9%和9.4%,存在4.5倍和5.8倍的差距,可見海外投行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較高。
相比之下,海外投行FinTech自研、采購并重;國內投行自研投入薄弱。2019年海外Top10投行金融科技采購金額為151億元,是國內前十券商的34.2倍;海外Top10投行金融科技自研投入153億元,是國內2.5億元的61.7倍。
在海內外國際投行人均IT支出上,海外Top10投行平均給每個雇員的IT賦能(支出)為42.8萬元/人年;而國內的數據僅為6萬元/人年,海外是國內的7.1倍,再度體現出國外投行對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