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



摘要:西安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西北五省城市之首,對于陜西乃至西北地區的發展具有著典型且深遠的作用。文章通過西安市三大產業發展增速與經濟發展增速之間的關系,結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西安市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產業結構優化
西安正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時代紅利。作為發改委欽定的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者,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領頭羊”,西安掌握了太多國內其他城市無法想象也無法復制的國家級資源傾斜。
西安也不負眾望,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里,長期的穩固發展開始有了質的變化。西咸一體化、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等規劃,使得西安在短短幾年里,成績斐然。而近年來,西安更是成功申請了2021年全運會,并開始籌建西安的“奧體中心”。這些里程碑式的發展,令西安再一次躍人國人視野,走向國際舞臺。西安也被西安人親切的喚作“大西安”。
但就目前而言,要完滿實現西咸一體化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規劃,仍是任重而道遠。西安目前的經濟發展存在經濟總量偏小、經濟結構有待優化、居民生活滿意度有待提高等現實問題。
西安的GDP總量與北、上、廣、深,甚至杭州、成都,都有較大的差距,經濟體量作為一個歷史名城、新一線城市而言,截至2018年底仍未破萬億(2018年底西安GDP為8 349.86萬億),著實令人汗顏。消費水平快速攀升但收入增長緩慢,也一直為當地人所詬病。
為了探究影響西安市經濟發展的因素,本文針對西安市人均GDP增速情況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用以深入分析西安市各產業發展增速對人均GDP增速的影響,進而提出優化與改進建議。
一、西安市產業增速對經濟發展增速的多元回歸模型
(一)指標選取
本文選取人均GDP增速Y作為因變量,三大產業增速X1、X2、X3為自變量;以上各變量均以前一年為100計算。
(附初始指標選取時,是將人口增速也納入觀察范圍的,但根據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結果來看,人口增速與經濟發展以及產業發展并無特別顯著的統計學關系,即使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也是長期緩慢的,因此剔除了該指標。)
此處反映經濟發展能力的指標選取人均GDP增速,而非GDP增速,主要是考慮:人均GDP能夠更加客觀的衡量各國或各地區人民生活水平,一定程度反映當地人民的購買力水平。另外西安在未來將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經濟體量、行業發展狀況、居民生活滿意度等都應是重要衡量標準,因此選擇人均GDP增速指標。
(二)數據來源
此次模型建立的數據選自西安市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西安統計年鑒》1991--2018年的各項經濟指標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加工形成(見表1)。
(三)研究方法
多元線性回歸,主要是研究一個因變量與多個自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采用OLS最小二乘估計方法估計出的單個因變量與多個自變量之間的線性模型。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研究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更符合實際情況。
(四)模型構建
為了方便進行回歸分析與比較研究,本文將根據從《2019西安統計年鑒》中獲取的各項經濟指標數據,建立如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Y—p0+p1X1+B2X2+p 3X3+u
其中Y為人均GDP增速,X1,X2,X3分別為三大產業增速;p 0為常量,p1、p 2、p 3為X1,X2,X3每變化1%所引起的Y值變化;u為無法觀測的隨機誤差或隨機干擾。
二、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根據上述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發現在西安市近30年的發展過程中,人均GDP增速保持在11.536%的增速水平;第一產業增速相比其他產業增速較低,保持在5.71%的增速水平;第二產業平均增速最高,為14.32%;第三產業平均增速與人均GDP增速最為接近,平均增速為12.06%。
由圖1可見,西安市第三產業在過去近30年的發展過程中,先是增速超過第一產業,繼而在2005年增速首次超過第二產業,與第二產業增速分庭抗禮。
其中第二產業在1990年附近爆發性增長,以及2015年之后增速放緩,均為國家對行業發展戰略的調整所致。
(二)相關系數
皮爾森系數,由相關性分析可以發現,人均GDP增速與三大產業增速的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為0.337、0.879、0.416,分別為低度相關、高度相關、低度相關;P值(s培值)分別為0.04,0.00,0.014,均小于0.05,具有顯著性意義。
(三)擬合優度檢驗(R方檢驗)
根據R方檢驗結果,R方為0.965,調整后的R方為0.960,即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率為96%,解釋程度較高。
(四)顯著性水平F檢驗
由表4可知,F值為218.559,F值越大越拒絕原假設;P值等于O,拒絕原假設。因此三大產業發展增速與人均GDP增速具有顯著影響。
(五)回歸模型系數
回歸模型系數中,P值(sig)結果:P值分別為0.048,0.009,0.000,0.000,均小于0.05,三大產業增速對人均GDP增速具有顯著影響。(見表5)
(六)共線性檢驗
回歸模型系數中的容差均>0.1,VIF均小于10;共線性診斷中第四維度特征值趨近于O,條件索引12.699雖然大于10,但只有單個維度有此情況,并沒有其他維度也存在特征值趨近于O、條件索引大于10的情況,可判斷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見表6)
結合以上SPSS分析結果,我們可以判定,當前建立的多元回歸模型是一個擬合度高、變量顯著性高的模型。
(七)模型結果分析
根據1~22:SPSS線性回歸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到對應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如下:
Y一一0.14+0.095X1+0.429X2+0.515X3
我們可根據該模型結果得出:
三大產業增速每變動1%,會分別導致人均GDP增速變動0.095%、0.429%、0.515%。
根據1~22:邊際增速的相互關系,可以看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增速對西安市經濟發展增速的促進作用比較顯著,而第一產業對西安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弱。
三、結論與建議
(一)文章結論
首先,西安作為西北城市群之首、國家中心城市,具有著帶動西部經濟發展、加快西安國際化進程等重要功能,合理的產業結構布局能夠進一步促進自身經濟的發展。西安未來的發展,應當采取“優化農業發展、擴大工業發展體量,強化產業集群效應、做強服務業”的思路,借鑒各國際城市與我國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的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對西安經濟的影響力,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其次,因為西安曾申請成為直轄市,導致陜西省政府在規劃城市發展戰略上,將西安、延安、漢中共同發展,將經濟資源傾斜給延安、漢中兩大城市,避免西安市一家獨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西安市的發展。西安市應當協調好與陜西省政府的從屬關系,同心同德搞好經濟建設,集中資源推動西安市的經濟發展,并利用經濟發展的輻射效果,西安帶動陜西、陜西引領西北,放大西安經濟發展對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貢獻,發揮“領頭羊”作用。再結合西咸一體化、國家中心城市等國家發展戰略,加快西安經濟發展速度,提高西安在國內以及國際上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與地位。
(二)產業結構調整建議
通過研究產業增速對人均GDP增速的影響,可以發現第三產業的增速在最近幾年對人均GDP增速的影響最大,而R 3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步超過第二產業的經濟規模,躍居三大產業總量之首,且增速水平穩定在12%左右。參考其他國家中心城市,在未來的經濟發展當中,西安應當進一步加大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分布比重,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針對西安各地區的特點,逐步打造各自區域的優勢產業與經濟發展定位;結合新時代經濟發展特色,布局發展潛力大的新興產業,逐步承擔起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應當具備的樞紐與輻射作用。
觀察各一線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近年來尤以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增長最為迅速,相對而言,西安在這兩個行業的發展上仍不夠突出,且相應的優秀企業與崗位,較之北上廣深以及新一線城市均有所不如,應當加大這些行業的發展力度。
西安未來的發展,不僅要做大經濟總量,更要提高經濟質量。經濟、交通、文化、科創等都是西安需要加速發展與提高的重點。期待西安這座歷史名城能夠迎來新的輝煌。